陇山地区宋金砖室墓述议
2020-06-01柴平平
□柴平平
陇山是古人对关中平原西部六盘山、关山及周边毗邻地区的统称。本文所指的陇山地区主要指渭河上游及泾河等流域,包括今陕西省的宝鸡,甘肃省东部的庆阳、平凉、天水、定西、兰州、临夏,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等市及其部分区域。宋金时期陇山地区属于西北边陲,北接西夏、西邻吐蕃,处于丝绸之路东段北、中、南三条线路途经之地。这一区域在宋代为秦凤路与永兴军路所辖(997—1130)[1]2144-2168,金代为凤翔路、庆元路与临洮路所辖(1130—1227)[2]644-655,元代时为陕西行省凤翔府、庆阳府、开成州、平凉府、秦州与临洮府等所辖[3]1423-1433。该区域内目前考古发现宋金时期砖室墓主要有33座(见图1),时代从北宋早期至金代中晚期,学界将其纳入宋①[4]、金②[5]墓葬的考古学分区与分期中进行探讨。本文试将该区域内宋、金墓葬从墓葬形制、装饰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论述其所具有的区域特征与时代特点。
图1 陇山地区宋金砖室墓分布图(宋墓1—22、金墓23—33)
一、墓葬形制
陇山地区宋金时期砖室墓以单个砖雕居多,个别辅以少量彩绘,彩绘壁画墓数量较少,均采用灰色方、条砖砌筑,大小不等。砖有雕刻、模印与素面三种。根据墓室形制差异可分为三类。
(一)仿木结构砖雕墓
墓室平面皆为长方形或方形,壁面镶嵌有人物故事、家居活动、门窗与动植物砖雕等内容,部分砖雕上还施有彩绘;有单室、双室。墓顶有八角叠涩攒尖顶、八角叠涩穹窿顶、穹窿顶与券顶。
1.单室墓
方形,八角叠涩攒尖顶,有甘肃合水宋墓[6]、张家川宋墓[7]、会宁甜水宋墓[8]、清水宋墓[9]、陇西宋墓[10]、清水董湾村金墓[11]、定西安定区金墓[12]、兰州中山林金墓[13]。八角叠涩穹窿顶,有清水后裕新村宋墓[14]、和政县张家庄金墓[15]、临夏南龙乡金墓[16]、临夏红园路金墓[17]。四角叠涩攒尖藻井,有静宁金墓[18]。穹窿顶,有天水王家新窑宋墓[19]、清水红堡乡贾湾村宋墓[20]76-84、宝鸡长岭机器厂宋墓[21]、千阳金墓[22]、西吉兴隆金墓[23]、彭阳张湾金墓[24]。券顶,有临夏市红园路宋墓[25]49-52。方形单室墓多砌有壶门、立柱、斗拱、屋檐与山面等仿木构,各类砖雕皆有。
长方形,八角叠涩攒尖顶,有临夏枹罕金墓[25]58-60。券顶,有临夏红园广场宋墓[26]、临夏祁家庄宋墓[27]、镇原宋墓[28]。八角穹窿顶,有临夏麻莲滩宋墓[29]。
2.双室墓
长方形,并列双室,墓内有仿木结构与砖雕,泾源宋墓双室之间有通道相连[30],隆德宋墓之间二室不相通[31]。方形,前后室,有和政县杨家庄宋墓[25]28-31。
(二)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
墓室内既有砖雕,又有独立的壁画,见于会宁宋墓,单室,方形,四角叠涩攒尖顶,墓室南壁下部嵌以砖雕,中部两侧为壁画;东、西、北壁中下部为五层模印砖雕,以仿木屋檐隔开,上部为砖雕歇山屋顶隔开的13幅壁画[32]。清水箭峡宋墓,单室,长方形,券顶,墓室顶部正中以朱、墨二色绘有祥云、丹凤、罗汉等,北壁上部半球面绘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宾客宴饮、侍女游乐与神话故事等,墓室四壁彩绘雕砖[20]37-68。
(三)普通砖雕墓
均为长方形,单室,西吉宋墓M2,北、东、西壁各有一龛,龛两侧镶嵌有直棂窗与花卉砖雕[33]。环县宋墓[34]、西吉宋墓M1[33],墓室中新出现了人物故事、家居活动与武士砖雕。
根据简报,上述宋墓多为北宋晚期,金墓多金代中晚期,装饰手法有模印、砖雕、彩绘砖雕、砖雕壁画与素面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陇山地区宋金墓葬年代与装饰手法
二、墓葬装饰
(一)仿木结构
陇山地区砖室墓墓门有简单的“八”字形与券顶两种,复杂的仿木结构门楼较少。墓内四壁转角处依柱砌筑简单,壁面顶部斗拱,多为一斗三升或四铺作,上承托屋檐与瓦垄,并砌简单的歇山顶,山面朝前。各砖雕之间多嵌以壶门短柱,八角棱柱较少。与邻近的陕西、晋南与河南地区同类墓葬相比,都要逊色很多。
(二)砖雕
陇山地区砖雕较为发达,采用方、条两种砖,根据题材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孝子故事
孝子故事多为模印砖雕,方砖居多,条砖较少,个别有彩绘。内容有孟宗哭竹、王祥卧冰、王裒闻雷泣墓、曹娥哭江、姜诗涌泉跃鲤、蔡顺拾葚与伏棺泣尸、郭巨埋儿、啮指心痛、陆绩怀橘遗亲与老莱子戏彩等(见表2)。
表2:陇山地区宋金砖室墓孝子故事图装饰内容与组合
2.门窗
门有版门与妇人启门。版门多闭合,直接采用方砖雕刻与两条砖砌筑两种,部分饰有门钉。妇人启门多方砖,正中雕版门两扇,半开状,中间站一妇人,半露侧身,探头侧身于两扇门之间作开门状。窗有直棂窗、格子窗、破子棂窗与槛窗,多为方砖雕成。
3.家居活动
家居内容有侍者、宴饮、推磨、舂米、庖厨、挑担等,数量多寡不一(见表3)。
表3:陇山地区宋金砖室墓家居装饰内容与组合
4.动物
动物有单个动物、人与动物两种。单个动物砖雕有马、鹿、羊、骆驼、大象、猪等题材。人与动物有胡人牵驼、侍从牵马、骑马、控马等,多为条砖雕成(见表4)。
表4:陇山地区宋金砖室墓动物砖雕内容与组合
墓名 内容清水宋墓清水后裕新村宋墓会宁宋墓清水白沙乡箭峡村宋墓和政县张家庄金墓静宁金墓千阳金墓兰州中山林金墓临夏南龙乡金墓彭阳金墓清水董湾村金墓鹿衔荷枝3、丹凤3、天马3、羊3、狮子3马、立驼4飞马、骆驼、大象狮子戏球、鹿衔荷花、马、羊衔荷花、兽首麒麟25、鹿衔灵芝8、天马9鹿衔仙草战马、奔鹿衔花、卧羊奔马、奔鹿鹿衔花卉、腾龙、狮子戏绣球梅花鹿8、羊4、飞马8、飞鸟6、怪兽6奔马、鸡、狗、猪
5.植物
植物主要有荷花、牡丹、菊花、缠枝花草与忍冬纹等,少数为成组、成排出现,多数镶嵌于其他砖雕之间,多为一砖一纹(见表5)。
表5:陇山地区宋金砖室墓植物砖雕内容与组合
墓名 内 容静宁金墓千阳金墓兰州中山林金墓临夏南龙乡金墓临夏红园路金墓彭阳张湾金墓董湾村金墓折枝与缠枝牡丹、宝瓶生花、竹石、荷花、缠枝花卉牡丹、荷花、折枝花卉、六瓣宝相花卷枝牡丹、连枝花卉连枝与折枝牡丹、连枝菊花、宝瓶生花、假山花卉折枝牡丹、缠枝花卉宝瓶生花(菊花、莲花)、忍冬、折枝牡丹、缠枝与卷枝花卉仰俯莲瓣、宝瓶生花、团花纹、忍冬纹、连枝牡丹、连枝花草
6.武士、力士
武士一般位于墓门两侧,头戴盔缨,身着铠甲,手拿剑、钺等武器,如西吉宋墓M1、镇原宋墓、清水后裕新村宋墓与清水箭峡宋墓。力士裸身露肢,雄浑有力,见于宝鸡长岭机器厂宋墓。
7.宗教题材
清水宋墓有飞天、和尚、道士,临夏麻莲滩宋墓、清水后裕新村宋墓有飞天,清水白沙乡箭峡宋墓有飞天、罗汉,张家川宋墓转角立柱有双手合十的半身羽人。
(三)壁画
陇山地区墓葬壁画可为两种:一种为在仿木结构、砖雕上施以彩绘,如清水后裕新村宋墓、清水董湾村金墓、静宁金墓与千阳金墓;另一种为在墓顶与墓壁上单独绘制,题材异于砖雕,数量较少,仅见于会宁宋墓的孝子图与清水箭峡宋墓墓室顶部的飞天、祥云等。
三、区域与时代特征
(一)区域特征
陇山地区宋金时期墓葬仿木结构简单,在装饰上皆为单个雕砖,有雕刻、模印两种,内容比较单一、多不连贯,个别墓葬带有少量彩绘,与晋南、关中地区的宋金砖室墓在整体特征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宋墓多方形墓、八角叠涩攒尖顶,分层装饰,砖雕发达;金墓多方形墓、八角叠涩攒尖顶与穹窿顶,墓壁下部砖雕须弥座[35]144,214。但在细部特征上有一定的差异,陇山地区砖雕彩绘墓相对偏多,未发现土洞墓,而在陕西关中及其东部地区有一定数量的土洞墓与少量的砖雕壁画墓。土洞墓多位于西安市及其周围地区,有西安湖滨花园小区宋墓[36]、咸阳西北林学院宋墓[37]、西安西郊热电厂宋墓[38]、西安南郊夏殿村金墓[39]、西安南郊黄渠头村金墓[40]等。砖雕壁画墓有韩城盘乐村宋墓[41]、甘泉金代壁画墓[42]、甘泉柳河渠湾金代壁画墓[43]等,墓葬形制相对较多,延续性较长。与中原地区相比,陇山地区墓葬形制演变有一定的滞后性,宋墓未发现有圆形和多角形墓室。中原地区多角叠涩攒尖顶带多角形墓室,如登封黑山沟宋墓[44]、登封城南庄宋墓[45]、登封双庙小区宋墓[46]等。陇山地区的八角叠涩攒尖顶皆为方形墓,这是本区仿木结构砖室墓与中原地区的最大区别,地域特色较明显。此外,宁夏泾源宋墓双室并列相通的做法有南方宋墓的因素,在墓葬形制与仿木结构方面与宋代利州路北部汉中石马坡M2比较接近[47],但是砖雕装饰较石马坡更为发达。
陇山地区发现的金墓均为方形或长方形墓室,未见圆形和多角形单室墓。砖砌棺床,多以木棺为葬具,尸骨葬,流行多人合葬。墓内砖雕之间多嵌以壶门短柱,抹棱八角依柱少见,这是本区宋金墓在砌筑工艺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时代特点
陇山地区墓葬特点除地域因素外,在发展脉络上与宋金时期中原北方地区基本保持相对一致。北宋前期陕、晋、豫地区墓葬延续了一些唐墓的葬习,一些品官和城市平民等社会上较有地位之人依然使用土洞墓,且随葬品相对较多,部分品官和显贵开始使用简单的仿木结构砖室墓并装饰有砖雕。北宋中晚期仿木结构砖室墓成为北方地区最常见墓葬形式,有条件的官员和上层人士多使用砖室墓,土洞墓逐渐被普通民众所使用。非品官的上层人物砖室墓内,仿木结构与砖雕、壁画装饰日趋复杂。金代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的风格,约在金代后期达到顶峰。[35]138-145,214-220
陇山地区的仿木结构纪年砖室墓有6座:天水王家新窑宋墓(1110)、镇原宋墓(1123)、陇西宋墓、临夏南龙乡金墓(1175)、临夏枹罕金墓(1187)、千阳金墓(1193),皆为北宋晚期与金代中晚期墓葬。将其他墓葬仿木结构、砖雕、壁画装饰与上述纪年墓葬进行对比,发现本区大多数宋墓属于北宋后期或晚期,金墓多属于金代中晚期,符合时代特点,其共同特征是仿木结构的壶门、立柱、斗拱、屋檐、山面等齐备,砖雕发达,技艺娴熟。
四、砖雕内容与题材分析
陇山地区宋金墓葬装饰以砖雕为主流,彩绘仅作为辅助装饰,内容以动植物与家居活动最多,孝子故事次之,武士、佛道题材最少。家居活动的推磨、舂米、牵马图等与晋东南地区(北宋河东路隆德府辖地)比较接近。推磨、舂米见于长治五马村宋墓中的二妇人推磨(1081)[48],长治故漳村宋墓中的男子与牛磨面、两女子舂米(北宋晚期)[49],长治故县村宋墓中的妇女和小孩磨面、一男一女舂米、2号宋墓中的一男子牵马、牵驼(1078)[50],山西沁水县宋墓男子赶驴推磨(北宋晚期)[51]。但是晋东南地区砖雕画面较为粗糙,技术没有本区成熟,表明两区在文化上可能存在相互借鉴或影响。
牵驼图有砖雕与壁画,见于宝鸡长岭机器厂宋墓砖雕、环县宋墓、山西平定金墓壁画[52]、长治市北郊安昌村金墓ZAM2壁画[53]。四个图案颇为相似,牵驼之人面相粗狂、深目高鼻,为典型的胡人形象,所牵骆驼背负绳捆方形箱箧,昂首前行。虽然分属不同区域,但从图案表现手法看,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在北宋晚期至金代中晚期,东西部民间贸易交流日趋频繁。陇山地区处于丝绸之路东段沿线,当时应有许多胡人沿河西走廊进入陕西及其以东地区,牵驼图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反映。作为一种现实生活图景,牵驼图在西北地区最早发现于河西魏晋时期的墓中壁画,一男子头戴小帽,手持短棍,牵引骆驼前行,骆驼背部无负货物[54]169。虽然在细部特征上有差异,但是从构图手法来看,二者之间应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宋金时期牵驼图的原型应来源于魏晋墓葬中壁画的同类题材。
大象生活于南亚等热带地区,我国境内主要集中于云南南部地区,会宁宋墓和环县宋墓中的大象砖雕,其原型已很难找到,但出现于墓葬中则显示出了本区居民在墓葬装饰上的兼容并包与多样性。
妇人启门图一般位于墓室正壁,西吉宋墓M1、天水王家新窑宋墓南壁下层东次间、清水宋墓、和政县宋墓、静宁金墓、临夏枹罕金墓皆为左手扶门欲进状。临夏红园路宋墓、临夏麻莲滩宋墓为右手扶门;宝鸡长岭机器厂宋墓门前一妇人侧身,双臂前伸,手扶门环;张家川宋墓门前各相对依立一女子;彭阳张湾金墓格栅门下依立一男一女,此五座墓中皆为守门,门扉闭合。天水市王家新窑宋墓北壁下层东次间为版门内依立一女子,南、北壁上层西次间为一手持器皿侍女从版门内走出,姿态各一。妇人启门图渊源最早可追寻至东汉时期的画像砖[55],最早之例见于佛塔与经幢中,如山东长清灵岩寺唐惠崇塔南壁东、西侧假门,各有一手拿器皿女子启门而入[56],宋金时期开始逐渐流行于墓葬中。本区的左手扶门造型同于新绛三林镇宋墓(北宋晚期)[57]、荣阳槐西宋墓(宋末金初)[58]。手持器皿从门内走出,同于温县西关宋墓(北宋晚期)[59]、汾阳金墓(金代早期)[60]。右手扶门同于新安古村宋墓(北宋中期)[61],白沙1、2号墓(北宋末期)[62]186,200。门外依立仅见于本地区。由上可知,陇山地区墓葬中妇人启门主要流行左手扶门欲进状,其他姿态相对较少,时代同与其他地区,多流行于北宋晚期与金代中晚期墓葬中,其原型应是来源于北方中原地区宋金墓葬。金代还出现了妇人抱婴[63]407-420、妇人牵幼童[64]等,生活化气息更为浓厚。关于此类启门图的性质,宿白认为“按此种装饰就其所处位置观察,疑其取意在于表示假门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厅堂,亦即表示墓室至此未到尽头之意”[62]73。梁白泉认为妇人启门应归属道教系统,是一种对神仙道术信仰的追求[65]。郑绍宗认为宣化辽墓中的妇人启门女子一种是侍女、仆役,一种是姬妾[66]19。王秋华认为叶茂台7号墓石棺上的“妇人应是内宅中的内侍,内侍启门应是迎接主人的归来,而主人的居所,已经不是人世间的宅院,应该是阴宅了”[67]108。冯恩学则认为辽墓中的“启门只是利用侍婢出入门表现居宅和家内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法,没有固定统一的含义;同时,从设计意图角度分析,在主人的宅院房门内增加侍婢启门出入细节,意在表现家内的‘活气’,家的兴旺。从艺术角度分析,墓葬壁画受到空间狭小的限制,建筑和生活图集于一壁,但各为一体。在门图上增加侍婢启门,令静止的建筑增加了生气,变静为动”[68]。结合本区的妇人启门砖雕来分析,宿白的考证较为详细,冯恩学的分析较为全面透彻。
孝子故事,陇山地区无题记,内容均根据画面推测,故事数量、内容差异较大,组合无规律,在墓葬中的位置一般位于墓室三壁,与其他装饰内容组合在一起,较随意,重复出现的较少。河南地区主要位于墓壁上部,出现成组的孝悌故事,有题记,如巩县宋墓石棺线刻[69],山西东南部地区未出现装饰于檐枋之上的,数量要多于本区,但也没有成型。“元人郭守正鉴于当时世风日下和人伦混乱,而辑录古孝行二十四则以劝诫世人。其中有古贤、有皇帝、有文人、有神仙;又有老、有小;又有富、有贫;又有官、有民。”[70]“元人郭居敬在此基础上集以前历代孝道人物二十四个撰《二十四孝》,于是孝子故事才基本定型,而‘二十四孝’的称谓最早见于约刻于五代末或宋初的敦煌遗书《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71]
陇山地区砖墓的宴饮图,泾源宋墓仅雕出桌椅,桌上放置茶盏与水果等;陇西宋墓、天水王家新窑宋墓椅后各站立一侍者,均未雕出宴饮主人,但是使人容易联想到夫妇二人对坐欢饮的场面。通过桌椅等象征手法表达宴饮场面,是本区居民在砖雕装饰上的模仿与改造,是该地区这一题材的显著特点。这种表现手法见于双庙小区宋墓西壁(宋代早中期)[46]、洛阳涧西东方红拖拉机厂179号宋墓西壁(北宋晚期)[72]、临城岗西村宋墓西壁(1054—1055)[73]、武邑崔家庄宋墓M1东壁(北宋晚期)[74],皆为一桌二椅或一桌一椅,无主人就坐,其含义应与男女对坐、单人就坐宴饮的装饰内容相似,表达了对墓主人供奉、供养之意,仅是其形式简化。本区金墓未见此砖雕内容,在山西、河南等地金墓中有夫妇宴饮[75]、夫妇对坐[76]、并坐[77]、男主人单坐[78]等,但是未发现无主人就坐的砖雕图,该类砖雕多发现于宋墓中。
宗教题材,张家川宋墓中的羽人双手合十,清水宋墓飞天双手合十背长双羽,同时还有和尚与道士,体现出佛道合流与宗教信仰多元。临夏麻莲滩宋墓、清水箭峡村宋墓飞天锦衣帛带,手执莲枝,形象同于长治市故漳村宋墓北壁东西角砖雕与尉氏县张氏镇宋墓斗拱上方壁画手捧花盘的飞天[79],只是手拿持物略有不同。
彭阳张湾金墓的鲛人砖雕,在全国属首次发现,是本地居民独有的的艺术创造,有两种,皆游动状,一种上半身为女性形象,下半身为鱼形;另一种人首鱼身。与已发表的宋金墓葬中的人鱼形象差别较大,特征明显,除了装饰功能外,更多的是反映了一种丧葬文化,表达了墓主人死后羽化成仙、游弋于天地之间的一种愿望。[80]299-308
本区宋金墓葬随葬品较少,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宋金时期墓葬多类似,除被盗扰外,宋金时期丧葬习俗有了较大变化,“人们追求的更多的是对习俗和观念的满足”[35]150-151,“随葬实物则借助壁画器物或砖雕器物来代替,也与当时流行纸质明器有关”[62]119,也是一个原因。
注释:
①又见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又见王成:《陕、甘、宁地区金代砖雕壁画墓图像装饰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