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如生产装置,在循环利用的城市化区域内

2020-05-31OlivierGreder

新美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城市化农业建筑

鲁 伟[Olivier Greder]

空间和交通的模式与生活方式和导致这些模式的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出乎意料的变化、干扰或剧烈的变化可能影响到空间和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确定。

我们的毕设工作室提出了生产型消费者是一种可能性的城市人类学类型。而生产型消费者生活方式是由社会网络、生产和消费模式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生活方式,它有可能会发展壮大。这种生活方式具有适应性和自主性,比依赖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更具弹性。那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和城市框架能促成这种生产消费模式呢?

现在尚无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不管如何,这一前景可能会激发人们重新思考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线上和线下的世界,以及重新思考城市生活和新城市性的条件。

我们的毕设工作室的研究背景是把泛型城市化地区,根本性地转变成星罗棋布的食物和能源自给自足小城市群。在保护耕地意识与重新定义城市的临界规模密切相关的时代,会有一些地方,能让我们再次享受在街上漫步和穿越新型生产性景观的闲适与惬意。

我们提出的实验研究只是在其中一个城市进行,是继去年在杭州所选择的场地——三墩的延续。由此产生的“再生”三墩是在不断衰退的历史三墩镇上修补改造而来的,该镇最近被吸收到大杭州的城市结构中。这种模拟的激进转换环境,使我们产生了一种新的极化方式来考虑生活和生产中的土地利用。

一个混合用途的城市核心被嫁接在原来的三墩之上。该核心是一个密集而紧凑的城市形态,是围绕着保持真正的城市生活和重塑城市性这一理念而特别设计的。

城市中心周围一公里宽的城市化地区将被改造成一个外围的“第2 代”农业区,维持着该镇11 万居民的生活所需。这条外围带将是弹性和自给自足的先决条件。“第2 代”农业正在打破传统农业,不同于所谓的城市农业。它是一种实施于居民建筑地带和现有生产装置之上的地面垂直农业,是对现有区域进行全面重新规划设计的结果。

周边城市的可回收农业潜力将使得这些城市化土地可被再循环和再利用,前提条件是周边地区的居民向中心迁移。这意味着产生的城市中心要容纳每公顷900 多人的人口密度。在这些条件下,“第2 代”农业和生活景观可以获得恒定的空间。

去年,学生们把重点放在城市的致密化上。今年,学生们将在城市的边缘和农业带上进行项目设计。这个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框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社会系统。

我曾在一本书中,以6 张图纸的形式展示模拟11 万居民的生态社会系统。学生们须确定生存和生产的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先决条件。他们还须明确在三墩目前的城市化地区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造以满足这些需要。目标是在很少依赖外在的情况下实现自给自足,而这一目标通过模拟得以实现并展示于图纸上。

“第2 代”农业带不仅在粮食和能源方面具有生产性,而且也是将废物转化为新资源的理想场所。在致力于农业和物流的同时,该地带还将规划休闲、户外活动、教育和养生项目,展示城市性的混合特征。

我还在书中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介绍了城市内外的各种再循环战略。重新考虑我们的城市迫使我们探索新的可能性。同时用动态教学法取代“白页”[white page]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唤醒他们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意识。

城市化地区的再利用和再规划,为建筑带来了新的地位。在城市里,建筑的自由力量克服了传统填充独立土地的方式,重新定义建筑之间的空间。这类建筑自发表现出包容调解环境的能力,并专注于使用价值。这类建筑的目标是实用性、多样性、可用性和开放性,将为一个公共空间的活力创造条件。与此同时,现有住宅的再利用会产生一些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制功能。我们还探索了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来改造封闭住宅小区,转变为高密度的混合使用场所。对于特定的建筑来说城市是理想的场所。

在“第2 代”农业带内,对现有住宅建筑的回收利用将产生具有混合功能的新子系统:生产性、文化、卫生和环境保护。

其中现存建筑将被纳入“物流装置”,利用其结构潜力发展垂直农业。当对功能主义和逻辑主义的想象达到浪漫化的程度时,会引发独特的设计。

对土地使用策略的思考:

120年前由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的“明日的田园城市”概念,在城市与乡村依然有鲜明对比时,立即被城市化的发展所否定。在经历了200年无条件的城市扩张之后,从世界各地农村人口不断外流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考虑哪些城市化模式是可持续的。

我们与其用“聪明”的解决办法、昂贵的基础设施、“漂绿”和道德承诺来补偿固有的不可持续性的领地时,不如质疑这些领地的结构层面。

试想,如果现在一些由食物和能源自给自足的中小型城市星罗棋布,将修补现有的城市化地区,这种土地利用战略提出了许多未经思考的问题。这种土地的重新极化将会产生一个新的复杂内部平衡,能够经受时光的洗礼。城镇核心区,尤其应该从一开始,就被规划设计为限制向农业带扩张。

这种看待城市的方式与工业革命后爆发的世界范围内城市的演变背道而驰;与我们的经济体系和人口发展的持续增长概念背道而驰。

哪一种土地使用政策或社会结构能够保持弹性的内部条件平衡,并遏制城市的增长?

猜你喜欢

城市化农业建筑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