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需体现“三贴近”原则
2020-05-30秦海刚
秦海刚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教材开展作文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认知做好作文选材的引导;贴近学生思想启迪作文表达。“三贴近”原则让学生有更真切的感知和体验,与学生作文思维有效对接,确保作文教学顺利推进。
一、贴近教材开展作文教学设计
教材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是知識的载体,作文教学也有比较固定的内容和任务,教师要吃透教材,通过教材展开作文教学。教材具有普适性,教师要深挖教材,找到文本和学生思维的对接点,教学设计必然更能吸引学生。
从教材入手开展教学设计,要与学生认知相对接,设计有效教学方案,丰富学生感知体验。如教学单元主题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给出提示:文题要写的是感悟性作文,需要结合个人经历抒发感悟,要有思想的转化,需要突出关键情节,有典型的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对个人经历的重要事件进行梳理,找到写作切入点。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搜索素材,写作顺利进行。
二、贴近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写作
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还比较狭窄和肤浅,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其观察能力,对生活现象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最为熟悉,如何才能从中筛选出最具典型性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写出深刻感悟呢?教师需要全面思考,给学生作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顺利写作。
学生的生活认知有局限性,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知,结合学生认知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对其特点进行归纳,找准写作方向。教师可给出提示:“外形特点是最容易捕捉的,可以从五官开始观察,找到观察对象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也可以从身高、胖瘦、皮肤状况等角度观察,也会有很多发现。”“抓住人物重要特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突出一两个点,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先让学生从班级里选择观察对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大家猜猜他是谁。学生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有学生说:我身边有一位同学最有特点,身材高而瘦,眼睛大而圆,脖子细又长,说话燕声莺语……不等他介绍完毕,其他学生已经给出了答案。教师继续引导:观察一个人,不仅要看外表,还要关注其言行以及性格方面的特点。学生再度展开讨论,写作学习进入深度探究环节。
三、贴近学生思想进行启发
作文是学生思想的文字呈现,没有思想的作文是“流水账”,这种情况在小学生作文中很常见。为此,教师要找到学生的关注点,从其思想源头出发,设定引导路线,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利用有形文字表达无形思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师需要加强引导,让作文有血有肉,让学生的思想经历更多洗礼和历练。
学生有自己的个性追求,教师要切准学生认知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作文思维。指导写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时,引导学生:我们生活中没有太多探险的经历,可以发挥想象力,拓宽写作思路,看谁的设计更有可读性。学生听说可以调动想象力,热情高涨,主动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适时给出提示,确保课堂互动学习顺利进行。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从想象联想角度展开教学,给学生带来思维触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三贴近”原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拓展写作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关系诸多内容,教师要对学生情况精准分析,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形成作文感知和体验。学生畏惧作文,多是因为缺乏对作文的认知,缺少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教学设计,定能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作文思维体系,提高其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