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本理念,拨动生命之弦
2020-05-30陈志海
陈志海
作文教学改革的口号喊得虽响,但收效甚微。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大行其道,学生的个性、兴趣受到抑制,作文走向“成人化”,命题较为死板,形式较为单一,标准较为统一,导致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教师要尊重儿童、欣赏儿童、发现儿童,让作文成为他们的快乐之旅。教师要树立儿童本位观,让学生通过写作与生命对话,促进学生的发现、描写、构思,提升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还原本真状态,让儿童的语言、情绪、情感回归本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教师一味让学生“写”,学生渐渐会害怕写作,甚至讨厌写作。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了,作文时能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教师不要对学生作文过多限制。
一、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
作文不能强加给学生,要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由“让我写”向“我要写”转变。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机械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就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成为学生写作的引导者,建立写作与生活的连接点,让学生的作文指向生活,满足他们的表达需求,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产生动笔表达的意愿。教师要营造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产生不吐不快之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一段话给未来的自己,留下童年的美好回忆。烦恼、委屈无处排遣时,可以与内心对话;思念亲人时,可以给他们写信……教师要为学生留足表达空间,让他们用手中的笔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分享的舞台,成为学生的忠实读者,聆听学生的倾诉,回应学生的诉求,让互动成为真实的生命活动。
写作是学生认识自我、积极创造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情感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或校园与家庭的故事,学生会更乐于动笔。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表达空间,减少写作束缚,有创意地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拟题目,写生活作文,满足他们的表达需求。学生写作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选择触动心灵的素材,这样的表达才会有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表达内心体验和情感,让学生健康成长。
二、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表达见闻感受。儿童都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认识世界,聽故事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描写所见所闻,表达真实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故事,用成人的要求评价学生,将无价值的内容强加于学生身上,就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褪去成人的眼光,学会欣赏儿童的故事,从中发现童真童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心系读者,揣摩读者喜欢什么,才能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学生要明确故事是讲给谁听的,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我对什么内容感兴趣?读了会有什么好处?哪些细节打动人心?写后可以读给别人听,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学生要学会思考,既要有好的作文立意,也要以情动人,同时要有自己的个性,才能吸引读者阅读。
三、激发儿童的写作热情
教师可以制作“新苗奖”“小能手”“小作家”等纪念卡激励学生,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开发学生的写作智慧,促进学生的成长。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学生在写作中会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了解,通过多样的活动,为学生的写作助力,如让学生摘抄佳句、接力故事、辩论话题、出专刊等,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摆脱束缚,自由地表达童言童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