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自由 侧运用 重修改 求个性

2020-05-30林宝珍

关键词:情感作文能力

林宝珍

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助于培养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所见、所闻和所想通过文字明确具体地表达出来,对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至关重要。很多学生写作时不知如何下笔,找不到方向,基于此,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无定法”向“文法自然”过渡,展开高效的作文教学,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加强自由作文训练,激发写作热情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不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作文知识。为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其写作热情,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只有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才能充分暴露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困惑与盲点,便于教师找准教学切入点,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文无定法”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作文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确保学生掌握作文的正确方法。例如,针对学生不会分段的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语义,确保开头与结尾都围绕主题,按照内容大意分段,有助于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布局。训练开头和结尾时,可引导学生开篇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简述故事情节,为后面引出主题做铺垫。也可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手法,增强作文的气势,抒发情感。以《金色的鱼钩》和《草原》为例,前者开篇即点明“时间是1935年秋天,人物是我、两个小同志、指导员、炊事班长,事件是红军过草地,多人得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赶不上队伍,班长照顾我们”。结尾总结全文,点题阐明中心。这样引导学生把握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理顺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而后者,开篇就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表达灵活,增强了草原美景的感染力。结尾紧扣文章的主旨“蒙汉情深”,较好地揭示了主题。通过这样有侧重的引导,学生在作文时有了抓手,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懂得作文要与课文结合起来学习,进而掌握积累素材的方法、运用修辞、谋篇布局,助力学生形成独特的作文风格。

2.侧重字词句和修辞运用的训练,强化运用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受到语文基础、综合能力等因素影响,学生的作文质量有一定差异,普遍存在内容不通顺,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过渡生硬等问题,影响作文的流畅。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注重词句的运用,使表达内容更加丰富,通过修辞的合理运用美化作文,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围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香港还是一个旅游胜地”等过渡句,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连接词,不断完善作文内容,包括“首先、然后、最后”“春、夏、秋、冬”等表达顺序的词,“渐渐地、忽然、可是”等表示变化转折的词等。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指导他们在作文中自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阅读时,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美化作文,改善情感的表达效果。另外,公式法的运用能强化学生的用词能力,比如“这、着”“的、地、得”“动词+着”“形容词+的”等,通过找近反义词、扩句等专项训练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

3.重视引导学生的修改意识,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好作文往往都是经过反复修改才完成的,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修改意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是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可行途径,或者学生之间交换批改,有助于锻炼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显著提升自主修改作文的意识与能力。教师面批也是重要的方式,让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当自己的助手,让学生对比修改前后的词语、句子等。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有助于学生感知作文修改的价值,加深作文体验,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4.打破情感固化思维,培养个性化的写作能力

写作时,学生普遍存在格式化、同化思维等共性问题,比如提到家乡就会想到思念,提到祖国就会想到热爱,提到英雄就会想到无畏牺牲等,充分表现出学生思维定势与情感态度的固化,若这一情况得不到有效改善,很难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到家乡可以想到欢喜,提到祖国可以想到感恩、勿忘国耻、众志成城,提到英雄可以想到惋惜、敬仰,也可以想到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等。通過赋予作文情感态度以多种可能性,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多种选择,从生活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让作文内容更加丰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写作,呈现出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展现出不同的自我。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没有固定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遵循作文规律,掌握写作方法,做到文法自然。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写作体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合理运用词语和修辞手法,善于统筹规划谋篇布局,以获得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进而感知写作的魅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逐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情感作文能力
情感
台上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