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青少年素质培养研究

2020-05-30

语文建设·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传统

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沉的文化自信离不开青少年深刻的文化自覺。然而,中华文化的源头在哪里?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有哪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诸如此类重大问题,张岂之先生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给出了清晰的解答。作为有着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张岂之先生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上精耕了五十多年,并将其重要的研究成果凝结于本书之中。

作者从炎黄时代赫赫始祖的业绩、北粟南稻的农业、古陶神玉的世界,从刻画符号到文字发明等方面带我们追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从天人之学、变易之学、会通之学等中华古典哲学的角度带我们揭示中华优秀文化的灵魂;从玉器、陶瓷、青铜器、金银器等文物以及书法、绘画的角度带我们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此外,作者带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学校、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医药养生学等在中华传统文化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从饮食、建筑、节日风俗等角度带我们挖掘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由此可知,不同于其他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著作,张岂之先生并不拘泥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精神,以及其中的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要素进行专业性研究,而是从更为开阔的视野进行阐述,从而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相互影响,让我们真正地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并且更为系统地把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脉络。

最后,作者带我们回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近代遇到的挑战,也展望了21世纪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向。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中的某些部分,如重视伦理价值、中庸之道、自身修养、和谐观念和返璞归真的思想,对于医治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病有一定的作用,都能启发人们更加实事求是地展开理论分析和社会实践。作者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过去的历史、时代的未来等方面强化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对中国当代文化自信作出深刻的解读,由此将弘扬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起来,堪称是一场历史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盛宴。

张岂之先生认为,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人们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见出效果。当历史来到21世纪,人们饱尝技术发展带来的福利,同时也看到在脱离人文精神或人文关怀的情况下,技术对社会造成的伤害,现在有充分理由提出这样的要求:青少年素养教育应当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与渗透方面作出贡献,理应成为文化自觉的代表。如果缺少这个基本理念,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就难以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一书在系统地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畅论中华文化对民族精神的支持力量与凝聚意涵。相信它也必将能够追本溯源地导引学子们在这条奔腾不息的文化长河中启迪智慧,承继未来。

(攀枝花学院简宇苑)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传统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