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020-05-30
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首要精神。中国现当代文学界版本研究中有许多悬而未决的疑案,因此在对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以及作家作品研究时,需要保持着问题意识。由四川大学文新学院陈思广教授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鉴识》收录了其近三十年来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现代长篇小说史论阐述以及重要作家作品思想艺术研究方面的颇有心得的学术论文。
本书从史学视野这个新颖别致的角度,带着问题意识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既避免了理论研究的枯燥乏味,让读者可以对各种史料案例产生更多认同与共鸣,又可以使得本身蕴含着史料价值与意义。全书分为上编、中编、下编三个部分。上编主要通过描述六篇史料研究论文,如《(子夜)的删节本》《(山雨)的初版本、跋及“黑名单”:关于王统照及其(山雨)研究中的一桩公案的辨证》等,加之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还原历史的文学研究观。中篇以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梳理中国不同时期的现代长篇小说,作者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发轫与奠基”“发展和深化”“低徊与复兴”。下篇主要对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阐述与解读,收录了《论(白鹿原)的立意之本与思想内涵》等十二篇论文,其中包含藏族文学作家的三篇论文;在此作者将史料研究的方法带入当代文学研究,甚至是少数民族的文学研究中。
上编的六篇论文虽是史料研究,但作者通过严谨、认真的考证,为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些更为翔实的史料,也对其作了进一步研究。作者认为:“一般而言,编年史的编撰体例是以历史时段为序的,在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始史料全面翔实的发掘、整理、辑录,构建一个足以返归现场的历史逻辑和秩序,一个以深度、广度占优并以细节取胜的历史全景图。”可以看出作者的研究出发点即是还原历史的文学研究观,并且试图推进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中编论文概以社会历史研究的视野,通过时间顺序来描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其中每一篇论文均是以夯实的史料为基础搭建起来的,甚至采用长篇小说作品作为直接论据来阐述作者的文学研究,由此可见这部著作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用史料本身来说话。下编则是对当代作家作品的研究,在《论(白鹿原)的立意之本与思想内涵》一文中,作者没有将视角局限于《白鹿原》本身,而是追溯陈忠实过去的小说以及相关编撰,将《白鹿原》作为一个点铺展开来,以期解剖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作者也对藏族文学作了详尽的研究,比如对阿来的《瞻对》中“不是小说的小说”的探究,比如将“辞典如何成为小说”作为藏族作家格绒追美长篇小说《青藏辞典》的论文标题。
作為一本史学视野下的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本书史料学及问题意识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使得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索和探究更为严谨、客观,使得读者可以通过历史的视角更为全面地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
(仙桃职业学院杜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