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效果分析

2020-05-30连文昌郑立娴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热性脑电图复杂性

林 东,连文昌,郑立娴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福建 莆田 351100)

0 引言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为3%~5%[1],通常发生于病程初期发热24 h内。热性惊厥发作与患儿年龄有关,多数发生于6个月至3岁,高峰期多在12~18月龄,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绝大多数是良性结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不再出现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是指患儿在发热时出现了惊厥的症状,但发病年龄、病情进展、发病症状表现等特点明显不符合单纯性高热惊厥的一种特殊情况。该疾病病因复杂,影响患儿成长的同时,存在恶化为癫痫的可能,各地医疗机构多主张给予积极及时治疗。但小儿以发热、抽搐为症状的疾病,除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尚需注意排除癫痫发作,如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Dravet综合征。应注意家族成员中是否存在热性惊厥和多种癫痫发作形式,病初脑电图正常,随后表现为广泛的、局灶或多灶性棘慢波及多棘慢波,光敏感性可早期出现,以及精神、智力、运动患病前正常,第二年出现停滞或倒退,并可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如共济失调、锥体束征)等相关病程及疾病表现,必要时也可行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鉴别。分析认为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效果理想,其有效率在75%~90%,但是存在厌食、肥胖、呕吐、嗜睡、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2]。所以,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选择个体化用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是必要的。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下文简称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6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6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为2.37岁。观察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3个月~3.5岁,平均2.1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儿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3]中的疾病诊断标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可致高热和抽搐症状的疾病,如颅内感染、癫痫发作等,需在疾病表现、家族史、血常规、生化、颅脑MRI、脑脊液检查、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长程视频动态脑电图、基因检测等多方位进一步排除;2)合并过敏体质无法耐受用药治疗;3)重症濒危。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疾病初期必要时的消炎、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纠正、退热、脑水肿预防、呼吸支持等,患儿病情稳定后,及时予以加强营养支持和病情跟踪,保持体温稳定及呼吸平顺、呼吸道通畅。在此观察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行常规标准剂量丙戊酸钠进行惊厥的防治,观察组予以行小剂量丙戊酸钠进行惊厥的防治。

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剂量丙戊酸钠口服液,20~40 mg/(kg·d)。观察组: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钠口服液,5~10 mg/(kg·d),2次/天,至1年内未见热性惊厥后减量至5~10 mg/(kg·d),1次/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数、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均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1)是否再发作;2)是否有头晕、头痛、呕吐、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3)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血压;4)每次发作后均立即复查脑电图,必要时行长程视频动态脑电图。治疗包括有效与无效,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两个等级。患儿体温恢复、意识清醒、无再出现抽搐症状、脑电图无异常,为显效;患儿体温恢复,但仍偶见抽搐症状,脑电图示无异常(排除其他疾病导致抽搐症状),为有效;患儿体温反复,病程中多次出现持续抽搐症状,伴有意识不清,或病情恶化加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构成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3 两组1年内复发数、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1年内复发数少,患儿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见表3。

表3 两组1年内复发数、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

表3 两组1年内复发数、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

组别 总例数/例1年内复发数/例惊厥控制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 58 1 12.1±3.2 5.5±1.2对照组 58 6 17.8±4.1 7.1±1.3 t / 4.066 14.326 6.147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复杂性热性惊厥是热性惊厥的一种,多以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为原发病,患儿体温升高后可恶化为热性惊厥。与单纯性热性惊厥不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发病年龄多在3个月至6岁之间,惊厥持续时间可达到15min以上,发作间隔时间短,一次病程中可出现≥2次的惊厥表现[4],并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病情控制不佳,可进一步发展为癫痫。有研究发现,借助丙戊酸钠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防治,但用药剂量的大小对病情的防治存在不同的效果,在给予常规标准剂量的情况下,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达到15%以上,治疗有效率也会受此影响出现下降,一般在80%~85%[5]。患儿的疾病康复时间也不理想,同时复发率也会相应有所增加。在给予较小剂量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的情况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得以提升,达到90%以上,康复时间较短,且不良反应较少,发生率不超过10%[6]。本次研究结果与此相似,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复发1例,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4.4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7%、复发6例,且观察组患儿惊厥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也较短。

丙戊酸钠属广谱抗癫痫药的一种,对各类惊厥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小发作、局限性癫痫,作用效果理想。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功能紊乱、皮肤不良反应等。该药物口服后可快速起效,广泛与机体各器官、组织中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以实现癫痫、惊厥控制。其适应症包括热性惊厥、运动障碍、癫痫、精神分裂症等。从药理作用上看,丙戊酸钠进入机体后可通过血液快速扩散,通过对神经中枢的作用起效。其作用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与血浆蛋白结合,直接减少神经系统中部分酶类物质的活动,阻断其反应以直接控制惊厥症状,并予以预防;二是影响神经递质和脑膜作用,通过调整代谢的方式,使患儿脑组织内钠离子的代谢通道被阻断,异常放电问题得到控制[7]。另有学者认为,丙戊酸钠作用于机体后,抑制γ-氨基丁酸降解,增加γ-氨基丁酸合成,使其总量进一步增加,延长慢波睡眠期,使脑组织活跃程度降低,控制异常放电情况[8]。应用常规标准剂量的丙戊酸钠可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而且造成体内γ-氨基丁酸总量增加更为明显,影响患儿脑组织的正常活动,反而降低了治疗效果。小剂量给药的情况下,丙戊酸钠药理作用得到发挥,也能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患儿可耐受用药。本次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观察组患儿得到治疗的同时,疾病复发的可能性降低,康复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综上所述,小剂量丙戊酸钠的应用,在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效果上较为理想,治疗有效率高,复发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患儿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且康复时间短。后续工作中应积极进行患儿信息收集和评估,核准其可耐受治疗后,尽可能予以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钠,以提升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防治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猜你喜欢

热性脑电图复杂性
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复杂性挑战与路径优化——基于复杂性理论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中的运用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复杂性背后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