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2020-05-29李博睿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发展

李博睿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局一直以来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因此,文章以国内中小民营企业为例,探讨其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发展

0 引言

相较于传统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分布面广、覆盖领域广泛且从业人员复杂。近年来,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就业问题,同时对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及社会繁荣安定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恶劣及国际局势的波动,国内民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考验。融资成为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谋求生存的重要途径。但迫于企业规模、发展前景及资本实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由此也给社会稳定造成巨大隐患,因此有必要探讨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1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特点

1.1 可贷款份额不高

由于为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放贷需要投入更多的监控成本及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大多数银行并不愿意为民营企业拨放贷款。除此之外,一般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不高且在可质押固定资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融资难度更大,难以获得银行的认可。虽然近些年我国就政策层面逐渐放宽,并提倡金融机构扩增民营企业融资额度,银监会等部门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文件,但就实际实施情况而言,民营企业相较于国企等获得贷款的压力更大、份额更低。

1.2 民间融资市场尚未完善

当前,许多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来源于各级金融机构推出的短期信贷业务,但中长期业务严重缺乏。一些民营企业迫于融资的压力转而寻求非正式的金融产品补强企业的资金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常见的有从地下钱庄等以高额的借贷利息获得资金或者通过拖欠货款等提升企业资金运转水平。我国目前施行的担保服务机制不能完全覆盖各类民营企业,运作过程不够规范,存在较大的风险,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1.3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不大且在财务制度的构建方面不完善,可作为抵押的资产不多,企业未来发展存在诸多隐患。由于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金融机构难以与企业达成共识,一些经营面临巨大困境的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授信,甚至会蓄意提供虚假信息等,因此金融机构普遍不愿意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并不完善,特别是财务管理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真实性,企业的发展与市场发展难以达到协调一致,无法为银行提供可以信赖的信息。此外,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大多具有“频、急、小”的特点,大大提升了整个融资过程的难度及成本,银行往往不愿意與中小民营企业合作,因此使融资陷入了僵局。

1.4 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的金融体系依然为国有性质的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而近些年来,随着国有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断合并,使得县区以下所覆盖的网点越来越少,且银行主要扶持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大型企业,对于深耕县域以下的中小民营企业往往会被忽略,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相对恶劣。虽然近年来县域出现了大量的小金融机构,它们积极为中小民营企业化解资金难题,但由于该类机构本身体量不大,资金实力不足分且受相关监管单位的约束较大,因此实际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1.5 缺少法律法规及公平竞争的环境

目前,我国在信贷政策制定方面依然有待完善,落实到基层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导致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额度。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不明朗,银行经常会出现抽贷情况。此外,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依然不够,远未达到对大型企业的支持程度;并且,我国在中小型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依然比较滞后,缺乏有效且全面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融资权益的法律制度。

2 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办法

2.1 提升企业实力,增创融资效力

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务必重视对自我内在的塑造及外在形象的建立。信用是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关键凭证,没有良好的信用,企业无法获得银行的支持。在非公经济环境下,中小民营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企业资信水平,不断地拉近自身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依托良好的信用、准确的信息等获得银行的支持与信赖。此外,中小民营企业应当注重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2.2 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政策环境

为了在体制建设方面做到更为完善与客观,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政策进行完善,尽可能地完善实施细节及配套的机制,尤其是面向中小金融机构、企业等的信用担保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民营企业管理与服务的法律法规体系,采用科学、规范的法律法规明确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融资主体、责任、保障措施等,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走上法制化道路。

2.3 优化银行结构体系

政策性金融主要指在政府等的支持下,基于国家信用所实施的一系列融资渠道,依照社会发展方针推出的特殊性的融资方式。就市场经济基本架构环境,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在不同的环境下或者限定的情况下,市场也会存在失灵的情况,因此需要政府基于一定的政策手段进行调校,促使社会资源的高效化配置。政策性金融机构特殊性直接关系其在民营机构所发挥的作用。

2.4 逐步放宽民间借贷资本限制

对于上规模银行往往不太愿意与中小民营企业合作,也不愿过多地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资金,因此国家可以扶持中小银行,促使其提供更多的对接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我国民间资本的金融活动越来越频繁,且地下信贷逐渐兴起。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进行创新,尝试构建更多的中小规模银行,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监管其运营,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融通渠道,帮扶中小民营企业缓解生存压力,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5 完善担保体系,推动稳定合作关系建立

当前,我国应大力构建多元化、多层面及政策性与商业险相结合的信用担保机制,构建以地方财政为基础的基金机制,并慢慢扩增资金来源,逐步推动企业或个人等成立担保机构,形成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制,从而降低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压力。此外,提倡企业之间构建会员制的联保形式,组成商业性的互保及民间互助担保,从而完善自身的担保架构。

为了促使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及金融机构三者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需要政府担起相关职责。由政府支持构建三者交互平台,鼓励各方的交互往来。例如,可以将各个地区的银企座谈会转变为银担企座谈会,由信用担保、私营企业及银行同业协会等共同举办,形成三者共同参与的常态化、规范化及协作性运营机制。此外,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等应当及时把握当地政策,更新观念,精准定位,并与担保机构形成合作关系,争取双方的做大做强,为中小民营企业开拓新的融资形式,并将其作为自身新的业务增长点。

3 结语

市场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企业会凭借自身实力化困局为发展机遇,从而推动企业在新市场环境下稳固前行,一些企业则可能由于未能灵活应变而陷入发展困局。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资本实力有限且与市场信息交互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一蹶不振。融资一直以来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面对融资困局,需要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三者的共同努力,并客观地认识到对方的困境及潜在机遇,从而谋求双方合作的契机,及时为对方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最终实现三者的共赢,为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王梓桥.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36):19.

[2]张琪.上海地区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智富时代,2017(5X):9.

[3]骆静艳.泉州地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2.

[4]吕晓伟.我国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中州学刊,2002(1):36-38.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融资发展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区域发展篇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图说共享发展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