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化研究

2020-05-29张明敏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研究

张明敏

【摘 要】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直接反映了科技创新的成果,财政对于科技方面的投入及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新性成果的转化与运用。文章通过分析河南省进入“十三五”时期后,财政科技投入的趋势,同时与发达省市相对比分析,发现并解决在科技投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促进河南省科技投入结构的优化从而提升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措施,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完成向创新性省份的转变。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化;研究

1 研究背景

2016年11月25日,《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十三五”期间(2016—2020)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支撑河南省发展的主要因素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日益增长的机构化矛盾的凸显,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势在削弱,而新的促进因素还在慢慢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新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迫切需要强化科技创新。要促进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就需要加大全社会的科技投入。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在整个科技投入的体系中具有明显的主导作用。这是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技进步的基本物质保证。但是,财政科技投入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如何使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更加合理、投入的效果更好、投入利用率提高、科技产出提升,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财政科技投入

财政科技的总量代表了政府对于科技发展及科技创新的支持,是源于政府的科技投入。广义的财政科技投入是指政府对研究和发展机构的投入、政府对企业的投入及政府对科技相关方面的税收优惠;而狭义的财政科技投入只是前两个方面。本文所研究的是狭义的财政科技投入,具体表现为财政支出中关于科技方面的拨款;社会中R&D经费中关于政府投入的资金。

2.2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问题。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理解。一是财政科技投入在哪些科学技术活动中。这在上文以提到,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中的包括基础、应用和实验开发等活动,属于投入重点关注的部分。具体的细分可以到投入给哪些行业。二是把财政科技投入投给哪些部门,即科学研究的活动部门。主要是一些研究与发展的机构,一些高等学校、企业(大部分是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还有一种划分就是纵向、横向的划分。纵向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科技投入,这一部分财政科技投入划分不明晰,存在交叠。横向为财政科技投入涉及多部门,科技部门,农林水利等部门,如果信息不对称,就会存在对相同或类似项目的重复投入,浪费资源。

3 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

财政科技投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是否合理需要通过产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且要基于“十三五”时期(2016—2020)这个背景进行分析,介于研究投入效率、投入产生效果具有滞后性,财政投入和财政投入产出的分析都是基于之前两年的分析。在分析河南省的财政科技投入时,要与中部六省的其他省份及发达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数据来自河南省统计年鉴。

3.1 财政科技投入规模的现状

河南省2017年从事R&D活动的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162 504人,政府对于R&D的经费支持为527 680.6万元,相比2016年增长6.84%。财政预算支出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支出,在2017年为137.94亿元,比2016年的96.1亿元增长43.93%。这表明进入“十三五”时期后,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幅度提升。在绝对量上可以反映政府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2016年的1.29%上升到1.68%。从河南省的整体来看,进入“十三五”时期,河南省政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财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入力度不断提升。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及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在全省遥遥领先。这不仅是省会的原因,也得益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四通八达,东边发展郑汴经济圈,西边比邻洛阳,发展郑洛自主创新示范区,都对郑州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地理位置、当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当地高校教育资源的分布都影响着当地的财政科技投入的水平。河南省的教育资源大部分分布于郑州、洛阳、新乡。而且洛阳、新乡属于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偏多,这些都会影响财政对于科学技术的投入。

3.2 财政科技投入趋势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地分析河南省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情况,从“十二五”的时期过渡到“十三五”时期进行重点分析。不管是河南省级的财政科技投入,还是地方财政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河南省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呈递增趋势,尤其是进入“十三五”时期,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对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投入也应该以企业为主。企业对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也体现出一个地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规模以上的企业对R&D等活动的投入,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政府对科学技术投入的引导作用。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政府的投入是相互影响的。规模以上的企业对R&D活动的经费投入呈快速增长趋势,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已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R&D的項目数,也从2011年的8 415项增长到2017年的15 973项,增长约为90%,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研究与开发活动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财政科技投入或企业对科研的经费支持都有了很好的利用率。

3.3 河南省财政科技投入与发达地区现状比较

河南省与发达地区相比,绝对量上与北京、上海相差很大,换算为相对指标会发现,差距进一步拉大。北京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最高的,为5.3%,上海为5.17%,而河南省只有1.68%。河南省财政对科学技术水平的投入还很低。而科学技术投入/GDP的比值也只有0.31%,与北京的1.29%有4倍的差距,说明河南省的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有待提升,技术市场成交额也与发达地区相差很大。

安徽省、湖北省财政科技投入在絕对量上是很高,尤其是安徽省,在中部六省中投入力度远高于其他省份,而且科学技术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2017年4.7%、2016年4.2%,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湖北省在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上不及安徽省,研究与发展的项目及专利权的授权数量也不及安徽省,但是湖北省在技术市场的成交额遥遥领先于中部六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湖北省的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是在六省中最高。而河南省不管是财政科技投入的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4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优化的建议

河南省在进入“十三五”时期后,财政科技投入的规模成上升态势,由此相关的产出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可是在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科学技术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虽然河南省在近3年的发展中,投入力度逐步提升,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相比2016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差距明显。基于河南省面临的大环境情况,科技创新型企业数目不多、研究与发展机构在不同地级市分布不均、重点高校分布不多的、创新环境相对闭塞等,政府的带头作用还需要加强,要提升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提高对科研的投入力度,促使企业成为创新研发的主体。

(2)围绕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建立自主创新体系。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创新发展的重点,从交通、教育资源(高校分布)数量及大中型企业的数量上,这3个城市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支持下,打造开放创新先导区,转型创新创业区的发展,辐射全省,带动全省创新创业的发展。

(3)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加强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提升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每个地区各有差异,财政科技投入应根据本区域的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分配大体上是两个结构。一是对基础研究的分配和非基础研究的分配;二是对高等学校、研究与发展机构及企业的投入。通过分析,财政应加强各地对基础研究的科技投入的配置,把更多的创新资源分配到研发活动中。加强对高校及科研院所对基础及应用研究的经费支持。同时落实投入考核制度,促进资金利用到实处,同时促进项目创新的转化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金胜.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2]王东.“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科技投入产出现状和效率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7):61-65.

[3]米展,郑垂勇.财政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江苏财政研发投入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4):93-96.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Hyperworks Inspire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中韩贸易结构优化策略探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