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0-05-29俞晓雅李海涛
俞晓雅 李海涛
【摘 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以及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主要显示眼球体积缩小,多数可见眼球壁不规则,球内正常结构紊乱等,MRI主要为视神经信号差异上,有患者出现患侧视神经局部比正常部位增粗,但是信号也可出现不明显。结论:对于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采取CT检查获得图像以及特征比MRI明显,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损伤;CT诊断MRI诊断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为眼科常见的外伤疾病,由于眼球的结构比较复杂,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外伤的视神经损伤具备一定的特点,比如透明屈光可因外伤出血、炎症以及外伤瘢痕等,最后导致患者视力减退以及感染和发炎等,严重者可出现失明[1]。临床对于视神经的最后确诊需要借助于临床放射检查,一般检查方式可包括CT以及MRI等,本次笔者重点分析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30例患者为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完整,患者临床诊断符合视神经损伤标准;存在明显外伤史,手术证实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精神疾病以及颅内肿瘤患者。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9-71岁,平均(33.6±3.5)岁,损伤情况:左眼17例,右眼11例,双眼2例。
1.2 方法
1.2.1 CT检查模式
仪器为成飞利浦64排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操作者将患者头部摆正,下巴稍低,在外耳上壁、眼眶下缘连线部位,保持扫描基线和头部的左右对称,将参数设置为:電流为150mA/s,电压为130Kv,0.625mm层厚,螺距为1mm,512*512矩阵。平扫之后进行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以3.5mL/s速度注射,80-100ml碘海醇周静脉注射,注射完毕后增强扫描,扫描后将CT原图进行重建,选取窗水平值为250HU,时间窗为1500HU,眼眶扫描的层距和层厚均为5mm,并使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表面遮盖法(SSD)技术进行后处理。
MRI检查:仪器为GE 1.5TMR扫描仪,为8通道线圈,轴位FSE TIW1:TR/TE 2000ms/240ms,层厚选择为4.0mm,间隔为0.5mm,矩阵选择为288*224,FOV为24cm,T2WI:TR/TE 3700ms/102ms,4.0mm的层厚,矩阵等参数与T1WI一致。
1.3 图像分析
图像资料为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双盲阅片,观察冠状面、矢状面以及轴位等情况,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特征。
1.4 数据分析
相关资料均纳入办公软件Exvcel中总结分析。
2 结果
CT后处理技术表现:30例患者中显示损伤眼球32眼,其中眼球不完整8眼,眼球内部出血7眼,晶状体脱位8眼,晶状体缺5眼,眼球破裂4眼。患眼球体明显缩小,多数患者可见眼球壁不规则,球内正常解剖结构紊乱,视神经目的增高,局部增粗,边缘较模糊,骨窗显示眼眶壁骨折。在冠状面无法进行准确测量骨折具体情况,只见视神经增粗并且边缘模糊;矢状面可见视神经增粗明显,视神经垂直部位存在明显弯曲,局部的密度增高。12眼出现外伤出现在眶壁骨折处,伴随眼球或者眼眶软组织损伤,经过后处理后显示眼环为完整,沿着视神经走向斜位重建能够准确的观察视神经损伤的情况,矢状位重建可见上下直肌的损伤明显。
MRI表现:MRI下可明显看见视神经局部信号增强19处,其中眶内段为5处,11处为管内段,其余3处位于颅内段,视神经信号异常位于冠状位的STIR图像上清晰显示,但是T1WI和T2WI显示不清晰。有患者出现患侧视神经局部比正常部位增粗,但是信号也可出现不明显。
3 讨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技术速度快以及不受层面外组织结构影响以及无重叠投影等优势,对于评价骨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因以上的优势使得其在外伤型视神经的诊断中经常使用,有学者利用该种诊断方式对临床治疗方案作为确定的依据,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作用价值[2]。而也有学者认为CT检查和视神经损伤的时间具有关系[3],眼球损伤、眼球不完整变形等在CT检查时可出现眼球体积变小和眼球正常结构紊乱,其结果与本次的基本一致。MRI也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技术,其对于视神经形态以及信号变化等,从而显示神经以及周围结构细小和复杂的变化,加上该种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在任意断面成像以及对于软组织损伤以及水中显示比较敏感。本次临床结果中MRI显示的视神经信号异常位于冠状位的STIR图像上清晰显示,但是T1WI和T2WI显示不清晰,因此对于临床判断具有一定影响。
总之,经以上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对于外伤性视神经损伤采取CT检查获得图像以及特征比MRI明显,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王天立,殷俊秀,赵淑波.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误诊为视神经炎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5):57-60.
邵举薇,向述天,杨亚英,等.CT不同重建技术对视神经管骨折诊断效能及漏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4):97-101.
吴林,孙种夷,呙勇,等.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急性颅脑创伤开颅术后颅内压的相关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45(4):4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