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0-05-29田丽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田丽梅

【摘 要】目的:浅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109例医院收治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護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心理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模式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模式;老年心房颤动;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进步,多数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能够维持较长的生存时间,但是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伴随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身心应激反应,对于治疗效果造成了影响[1]。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出现影响机体的抵抗能力,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和治愈的信心[2]。因此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从而树立患者治愈的信心,提高对临床治疗的配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109例医院收治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26例;年龄为72~85岁,平均为(75.6±5.6)岁;病程为2~12年,平均为(3.3±0.7)年;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性有30例,女性有25例;年龄为70~89岁,平均为(76.3±5.1)岁;病程为3~13年,平均为(3.5±0.6)年。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则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首先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要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诱因,让患者认识心理护理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说明心房颤动治疗期间需要关注的各个事项,例如形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以及合理运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加重病情的食品或药品。②与患者和家属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家属沟通,热情对待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苦闷,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增强患者对治愈的信任感。有些患者认为自身的疾病无法治愈,加上代谢紊乱引起的头痛、关节痛、瘙痒、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出现悲观、厌世的心理。针对患者心理压力的差异,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疏导方式,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指导患者如何处理老年心房颤动的常见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鼓励患者自我疏导,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避免过分依赖他人;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让家属多关心和陪伴患者,从而树立治愈的信心。家属需要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配合各项预防措施,做好自我管理,提高对临床治疗的配合[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评分变化

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见表2。

3 讨论

根据心房颤动的发作特点,将其分为三类: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24h,多为自限性,可自行转复。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问>7d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4]。永久性房颤;指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或没有复律适应证的房颤。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加强心理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稳定情绪,提高认知功能,最终起到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通过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了常规心理护理模式措施,主要是通过给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同时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做好其指导工作,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并且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有所下降,且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高,这说明心理护理模式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而本次观察组则给予了心理护理模式措施,主要是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模式措施,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的病情状况,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5]。同时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干预,患者由于病程长,情绪波动大,存在较高的心理应激反应,加上长期透析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对于患者的治疗欲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家属做好指导工作,让家属能够理解患者的过激反应,鼓励和安慰患者,从而帮助患者坚持治疗。此外,可以鼓励患者回归社会,做一些自身状况运行的工作,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周园园,蔡瑜.心理护理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5):52-53.

鲁婧,刘淼鑫.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房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4):161-162.

张诚霖,杨小芳,卢冰清,等.心房颤动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9):1441-1445.

刘艳霞.房颤抗凝治疗应用及护理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15(6):50-52.

韩睿书,梅雪梅,王琦.心房颤动病人行左心耳封堵术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9,11(16):85-86.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