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0-05-29曹志龙

商业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内蒙古经济发展

曹志龙

[摘 要]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内蒙古地方生产总值、产业增加值、三次产业增加值、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模式不忧、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推动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持续优化高效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全产业化经济链条等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路径。

[关键词] 内蒙古;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127.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5-0038-02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政府努力奋斗的目标,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要求。这对各级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升级提出较高要求,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站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谋划布局经济发展蓝图。因此,深入分析研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路径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项经济指标呈现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也应看到,内蒙古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高质量经济发展要求下,内蒙古如何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就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内蒙古产业结构的基本变迁为出发点,通过分析1978-2018年近40年的产业变化特点,考量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变化,深入探讨内蒙古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时代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

二、内蒙古产业结构变迁分析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变迁分析,可以较好反映经济发展结构的主要变化,有助于较为科学合理的研判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变动情况,可以较好反映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走向,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考量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国家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局等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从1978--2018年的主要产业经济数据,通过基本指标分析内蒙古40年产业的变迁情况,集中反映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趋向。

指标一: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

1978-2018年,内蒙古经济整体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地区生产总值从58.04亿元增长到17289.22亿元。但就2018年31个省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水平来看,内蒙古处在中等偏下水平,经济发展的任务较为艰巨。

指标二:产业增加值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

考察40年内蒙古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变动情况,我们对一二三产业的整体变动关注几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从1978年开始,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就高于第一、第三产业。1987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但在1991出现下滑,第二产业居于第一位,这一期间产业波动较大,第三产业开始发展,但第二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首次第三产业增加值大幅超越第二产业,开始形成明显的主导化优势。从数据来看,尽管二三产业存在波动,但是在1978--2017年间,第二产业的主导型地位没有改变,作为衡量经济结构持续调优的指标性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进入程度太慢。

指标三:三次产业增加值指数变动情况(如图3所示)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从1993-2018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指数变动情况来看,第二产业的指数增长基本上居于最快水平,农业指数增长在1996年左右出现大规模跃升以后,一直保持相对较低增长水平。在2015年左右,第三产业的指数增长开始快与第二产业,但是增长波动较大,整体的趋势还需要观察,二三产业的持续调整变动还需要时间。

指标四: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4所示)

根据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动情况来看,第二产业在2013年左右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开始持续攀升,但从数据的变动情况来看,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波动加大,这也同样说明内蒙古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在新的时期调整出现阵痛期,产业结构的持续调优需要地方政府继续做出加大政策性引导工作。

三、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于产业的考量一般较为关注第三产业的变动情况,这是因为第三产业的变动可以较好地说明一个地方经济结构是否达到了较好的优化协调。通过我们对产业增加值、产业增加值指数、产业增加值对经济贡献率的变动情况的考量,通过分析大致上可以得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还是依靠第二产业,目前经济整体上还处于二三产业交替变动,产业转换升级的阵痛期。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稳定,第三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带动性影响还并不突出。

(二)经济发展模式有待优化

第二产业的支撑性作用直接导致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模式仍然是依靠钢铁、煤矿等大型重工产业,这一类产业对于内蒙古经济的拉动作用就目前的整体水平来看,仍然十分突出。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大量的重工产业的发展对于生态、空气等都是极大的威胁,对于经济结构的持续调优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内蒙古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基本事实,按照中央对于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推进的整体要求,需要对其经济发展模式做出优化升级。

(三)产业链条不完善

产业链条的完善化,对于经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尽管内蒙古四十年的发展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内蒙古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经济总量上仍是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当然,这其中可能存在是由于多个原因造成的,但是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将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是因为,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较为发达,构建全产业化的链条体系,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将形成较大的资源整合,内蒙古目前在产业链条方向上还需要持续完善。

四、优化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一)推动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关乎经济内部结构的优化问题,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出台较为宽松的扶持性引导政策,對于第三产业所涉及包含的产业类型要尽可能通过政策给予鼓励发展,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联合多部门协同高效解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搭建统筹联动机制,“走出去”和“引进来”联通联动,既要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性产品推销出去,同时也要将良好的发展企业吸引过来,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在产业上的整合联通,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水平,尽快推动结束内蒙古二三产业波动,尽量缩短二三产业转化升级的阵痛期。

(二)持续优化高效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内蒙古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必须要能够对其重型工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作出优化,要发展新型、高效的经济增长极,要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寻找经济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整合利用区域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模式,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经济力量。

(三)构建全产业化经济链条

完善构建全产业化的经济链条,是充分整合经济资源,提升上中下游企业整体协作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主要举措。推动经济发展,打造具有竞争性的企业集群,一方面,要扩大各个环节的资源整合,确保上中下游企业的协同协作,提升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形成企业集群,扩大产业的整体化发展,要确保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动形成全产业化的经济链条。

[参考文献]

[1]唐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2]乌兰傲都.内蒙古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3]张璞.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内蒙古经济发展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闫锡聪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