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2020-05-29廖健聪

商业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熵值法广州市

廖健聪

[摘 要] 目前,深化海洋领域供给侧改革,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已成为新时代下海洋经济工作的迫切要求。利用广州市2011-2018年海洋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建立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并提出推进陆海经济一体化,强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海洋经济体系支撑;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推动海洋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力量等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广州市

[中圖分类号] F127;P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5-0035-03

2018年3月,习总书记在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了“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的重要论断,凸显了海洋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表现亮眼,海洋经济总量从2001年9581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8341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3.58%。在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随着我国海洋资源潜力的进一步开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沿海城市的“重头戏”。《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中心城市,正步入提质增效的发展轨道。广州市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推动广州建成国际航运、物流和贸易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具有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驱动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等特点,这也为广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借鉴国内学者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搜集整理2011年至2018年广州市海洋经济数据,建立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探求广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广州构筑“一核引领,四区互动”的海洋经济新格局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集中于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综合测评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路径研究等领域。黄英明、支大林(2018)基于海陆经济一体化视角,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南海地区产业关联度及其走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的关联度呈现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一产业依次递减的特征,为海洋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1]。鲁亚运(2019)等人在界定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之上,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构建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信息熵确权法测算了2016年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2]。刘俐娜(2019)以青岛为例,利用2011-2017年的海洋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3]。赵昕、李慧(2019)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澳门海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基于五大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加快实现澳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4]。刘培德、沈梦娇(2020)基于WASPAS法对2011-2016年烟台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5]。

目前我国对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从不同维度观察海洋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科学评价海洋经济质效以及综合反映海洋强市建设成效,有利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为广州市海洋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依据。

二、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一)广州市海洋资源禀赋概述

广州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位于我国沿海城市前列。据有关部门测算,2020年广州市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将突破3900亿元。同时,广州市海洋资源优渥,地理位置优越,广州市海岸线总长228.4km,其中包括大陆岸线102.2km,海岸线126.2km,海岸线总长介于香港的360km以及澳门的76.7km之间。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为7.7072,远高于广东省及其相邻城市的水平。广州市港口航道资源优越,出海航道便利,截至2017年底,广州港最大的锚泊能力达到30万吨。同时,广州市海砂资源丰富,滨海旅游资源形式多样。此外,广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珠三角核心地带,这一区域对外开放水平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海洋基础设施较完善,海洋产业体系完备,为广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指标选取突出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参照《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借鉴鲁亚运(2019)等人关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2],遵循五大新发展理念,从经济发展、开放程度、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科研创新五个方面构建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同时,本文结合广州市自身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对指标体系进行了适当调整,最终确定了5个系统层、16个指标。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见表1。

涉海高校选取标准:广州市内拥有涉海院系和涉海专业的高等院校。

(三)数据来源

本文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单位海域面积产出率原始数据来源于《广州市海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涉海高校、科研院所数量根据公开数据资料整理,环保投入金额来源于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其余数据均来源于2012-2019年《广州市统计年鉴》。

三、评价方法

(一)方法选取

对经济质量评价的方法不同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不一样的影响。目前经常使用的评价方法有指数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中指数分析法采取的是平均分配方法,不能反映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并且主观性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所需要的指标量大,主观随意性大;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在评价定级上处理方式过于粗糙,在分级和排序上存在困难。相较以上方法而言,熵值法既能避免主观赋值权重造成的缺陷,又能客观地对指标之间的差别与变动进行反映[6]。为此,本文选择“熵值法”,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计算出各项指标权重值,最后根据样本数据及权重值计算综合得分,对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做出评价。

(二)计算过程

熵的概念源于物理领域的热力学,后引入信息论,现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在信息论中,熵与信息是对某个系统无序性和有序性的度量,两者绝对值相等,但是符号相反。据此特性,熵值法是指用来判断某个指标离散程度的数学方法。熵值法运算步骤如下:

1.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本评价体系涉及8个年度和16项指标,用m表示年份,n表示指标。构造原始数据矩阵A即X=[xij]mxn,xij表示第i个年度第j项指标的测量值。

四、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一)各系统和指标层权重及评价

通过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见表2。从广州市指标权重表的五个系统层面看,海洋资源和开放程度权重均在0.25以上,分别位列子系统的第一、二位,反映出这两者在2011-2018年间是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

从指标层权重上看,沿海货物吞吐量、旅游总收入、环保投入金额和单位海域面积产出率均大于0.1,说明其是2011-2018年间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口岸进出口总额、海水养殖量以及海水捕捞量权重均在0.05-1之间,对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影响较大,其余指标权重较小,均在0.05以下,表明其对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相对较弱。

(二)年度综合得分及评价

通过熵值法计算出各个年度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得分表3。

由表3可知,2011-2013年前两个年度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快速提升,年均发展速度11.58%,2013-2015年综合水平连续小幅下降两年,2015-2018年,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快速发展,年均发展速度7.5%,总体上2011-2018年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0.5863提升至2018年的0.8761,年均发展速度为6%。

具体来看,海洋资源供给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为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中2011-2018年海洋资源贡献度稳居首位,2018年贡献度达到0.2878。绿色发展水平出现小幅下降的情况,贡献度略有下滑,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海洋创新发展水平在2011-2018年期间快速提高,贡献度年均增速为11.56%,显著高于海洋产业发展、开放程度、绿色发展的7.17%、7.77%、-4.22%,也从2011年的0.0589上升至2018年的0.1267,翻了一番,海洋科研创新已逐渐成为广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此外,2001-2018年间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得到持续改善。

五、广州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陆海经济一体化,强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

陆海经济一体化是陆域与海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形式,是经济效益整体最大化的发展方式。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理论指导,其中陆海经济一体化便是湾区建设中的核心环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广州,陆海经济一体化是广州市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从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16年广州市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79.7%,领先于上海(65.9%)、宁波(46.8%)、青岛(44.7%)。因此,广州市应当充分发挥其区位以及自身海洋产业高级化优势,以南沙新区为海洋产业高端发展核心区,带动黄埔、番禺、海珠、荔湾片区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管理机制,统筹陆海资源,加快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制造及邮轮游艇等重点行业的发展,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海洋经济体系支撑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沿海重镇,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素有中国的“南大门”之称。2018年,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广州对外开放水平位列全国第四位,但同时也面临着“走出去”步伐放缓、金融层面对外开放水平落后等开放短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海洋产业基金有14家,其中广州仅拥有1家且资本组成为国资主导,广州市海洋金融层面的对外开放水平与其对外开放重镇地位不匹配。为此,广州应充分利用其“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自贸试验区等政策叠加优势,加快扩大开放水平的步伐。进一步优化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滨海旅游、现代海洋渔业,拓展海洋旅游资源客源市场。重点支持涉海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满足陆海经济一体化的资本需求。打造多层次海洋产业链,强化海洋经济体系支撑,构建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海洋经济开放格局。

(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海洋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推动海洋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形式。为此,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要强化对海洋生态的保护,科学合理规划和利用岸线、海岛资源,实现岸线、海岛资源有序、有偿、有度开发;加强海洋生态污染防治与生态系统修复,完善海洋环境保护体系,加大对红树林以及海洋稀有资源的保护力度;丰富海洋旅游文化内涵,加快培育海洋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挖掘广州海洋商业文化、海洋渔业文化、海洋宗教文化等内涵,打造形式组织多样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例如特色风情渔村模式(如湛江市徐闻县南极村),推进海岛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整合海岛观光旅游,打造海岛旅游综合模式(如韩国济州岛和澳洲的黄金海岸)。

(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力量

近年来,广州市在海洋科技支撑方面虽然有所进步,但放眼全国,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比国内其他海洋城市相对滞后,科研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不容忽视。从技术合同交易额数据来看,2016年广州市技术合同交易为281亿元,远低于上海(832亿元)、天津(602亿元)、深圳(469亿元)。为此,广州应当利用好在科技方面已有的优势资源,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海洋产业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如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港口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涉海高端复合型人才,同时坚持对本土涉海人才的培养;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夯实海洋经济数据基础,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服务水平,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N].中国海洋报,2018-02-23(001).

[2]鲁亚运,原峰,李杏筠.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J].企业经济,2019,38(12):122-130.

[3]刘俐娜.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9(5):49-54.

[4]赵昕,李慧.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科技导报,2019,37(23):39-45.

[5]黄英明,支大林.南海地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海陆经济一体化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8(9):55-62.

[6]刘培德,沈梦娇.基于WASPAS方法的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能力评价[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7):228-232.

[7]林伟敏.福州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8]欧向军,甄峰,秦永东,朱灵子,吴泓.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5):993-1002.

[9]吉伟伦.中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的研究综述[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37(5):30-33.

[责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熵值法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