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为主的床旁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生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5-29张葆鑫郝廷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3期

张葆鑫 郝廷

摘 要:探讨在临床医学生的骨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以实践为主的床旁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对照组医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医学生则采取实践为主床旁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医学生理论知识于在临床实践技能中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为87.50%,且两组比较中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生的骨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实践为主的床旁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学教学;床旁教学模式;临床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127-02

骨科学是十分重要的临床学科,同时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理论性等特点,骨科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且知识面广泛,也是广大临床医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灌输式和填鸭式特点,无法适应当前医疗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因此亟待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特别是对于骨科学的教学亦是如此,基于骨科学的实践性强,并且具有其自身的教学要求及特点,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中,还需要和其他学科进行区别对待。传统教学方式其主要缺陷表现在学生的实践机会过少,无法紧密结合临床相关医学知识进行讲解,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无法使学生深入地了解骨科学的相关知识点。为了进一步提升骨科学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着重分析通过开展实践为主的床旁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

一、资料和方法

(一)线性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校的64名临床医学生,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为32名,性别比:男19/女13,年龄19~24岁,均值为(21.2±0.3)岁。对照组为32名,性别比:男17/女15,年龄18~24岁,均值为(20.9±0.6)岁。两组线性资料对比中P>0.05。

(二)方法

对照组医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模拟示范教学、播放视频录像和学生间练习等,未进行床旁见习;观察组医学生则采取实践为主的床旁教学模式,方法如下:选择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作为学生的教学病例,由带教教师负责指导和安排,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各组均为3~4人,同时每个小组由同一名带教教师进行负责。小组当中的1名学生负责询问病史,另外1名学生负责检查病例,其余1~2名学生负责床旁的总结和病史汇报,在下次更换病例之后由小组中的学生进行轮流实践,确保小组内的全体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引导各小组学生在组内开展病史的采集、医患沟通和体格检查,由带教教师从旁观察,并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给予适时地指导及更正,同时对示范病例的阳性体征,和学生互动与讨论。完成后由教师根据小组所选的病例就现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讲解和介绍,同时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与课后需要查阅的相关医学知识内容,进而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及学习能力。

(三)评估指标

(1)两组医学生均进行2周的骨科学教学,结束后开展考核,分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满分均为50分。(2)通过问卷调查对两组医学生就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开展調查及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四)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利用SPSS17.0分析,标准差通过( ±s)描述,行t、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医学生的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医学生理论知识与在临床实践技能中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

(二)两组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为87.50%,且两组比较中P<0.05。

三、讨论

近年来,临床教学理念正发生着变革,正在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学习群体,教师在开展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帮助医学生逐渐过渡到临床医师的角色,这也是临床教学的主要目的。而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多采取灌输式教学,医学生多是被动的接纳知识并机械性的记忆,因此忽略了对医学知识综合分析以及发现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是课堂而忽略了床旁,然而许多课本上的固有知识点是无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传统教育模式缺乏实践性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骨科学属于外科学的重要组成单元,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及实践性,且伴随着新技术与新理论等不断涌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因此亟需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优化。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的医学生开展了实践为主床床旁教学,即充分结合骨科学的实际特点来帮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能够更好地突出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床旁教学系在患者面前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在医院门诊及病房中床旁教学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开展时间为主床旁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临床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患者的诊疗,转变了过去的被动学习模式。同时充分发挥临床带教教师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适时地讲解及点评,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实现学以致用,因而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从本次的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医学生在理论知识考核以及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医学生,并且在两组的教学满意度对比中,观察组医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同期对照组。这提示,通过在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为主的床旁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骨科学的教学质量,并能够更好地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有助于获取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此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人道关怀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医患沟通的能力,这也为医学生将来顺利地步入临床工作岗位奠定了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生的骨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实践为主的床旁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基金项目: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MS008158。

参考文献:

[1]黄德斌,林善娟,谢海莉.ICU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9).

[2]赵舜君,张静,朱忠军.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实践[J].养生保健指南,2018,(47).

[3]吕海辰,孙伟,关岳.CBL、PBL联合SP教学模式在心内科床旁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0).

[4]茆军,邢润麟,范东华.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研究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23).

[5]常俊,王浩,吴云峰.PBL教学法结合3D解剖模型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