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水利专业水利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浅探

2020-05-29张佳丽张海文杨林林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3期

张佳丽 张海文 杨林林

摘 要:水利工程招投标课程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的教育也要随之进行改革,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陈旧的、需要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的环节,为针对性培养更加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做出努力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水利专业;水利工程招投标;课程改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103-02

一、高职水利专业水利工程招投标课程改进的必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作为民生工程由政府部门出资建设,招投标是工程项目前期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一种手段。而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当前我国行业发展面临着大量的水利水电人才缺口,同时,水利工程招投标设计流程步骤繁多,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按照招投标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对于投标单位的审查不够严格,影响招投标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水利专业学生的招投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虽然很多水利企业都存在人才需求的缺口,但是很多毕业生仍然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实际招投标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对招投标课程的体系进行重构,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实际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那么在水利工程招投标课程中,我们就要进行教学改革的努力探索。

二、水利工程招投标课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为“分”而学,而非为“能”而学

现在的招投标课程当中,很多地區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门课程专业性强,难度也较大,部分学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普遍存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靠死记硬背重点知识点来通过考试。虽然记忆基本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学生主要还是为了取得分数而学习,而不是提高招投标能力和锻炼招投标思维。因此,虽然通过了考试,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的能力,加上时间长了,记忆的知识点也会逐渐遗忘,当初的学习成果所剩无几。如果再没有树立考取执业资格证书的目标,那么学生即使毕业了,也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

(二)与实际工作衔接性不够,缺少实践环节

在当前高职水利招投标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体系与实际工作衔接性不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少实践环节,不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等问题。此外,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未能得到广泛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兴趣驱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招投标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理论内容偏多,而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度不够,因而学生往往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三)与社会实际状况联系过少

招投标课程的应用性很强,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也为了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选择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等方面,都应当更加注重实用性。而目前现状是,我们的招投标课程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学生的知识大多停留在学习理论知识阶段,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很难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之间的联系也较为缺乏。由于招投标课程和社会实际状况联系过少,因此,学生虽然可能通过学习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缺乏对社会工作与市场的客观认识、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也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水利工程招投标课程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一)重视教师的选拔与培训

师资力量建设也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方面,各院校应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强化教学师资力量。目前,很多招投标课程的任课教师,大都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而此类教师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工程实践经验则相对欠缺。而招投标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也就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对此,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分批安排教师到相关业务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让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了解和认识招投标过程。同时,教师是一份终身学习的职业,要随时紧跟时代前沿技术和社会最新动态,将这些内容引入和设计到课程内容之中。

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积极引进有社会实践经验的高学历专业人才作为理论教师,并从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任教或举办系列讲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立课堂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制度,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好融合。

(二)增加实践课程,升级教学体系

招投标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对传统教学体系进行升级,并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增加大量的实践课时,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例如,可以根据情况,单独或者组合地选择使用项目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理论实践结合法、项目导向法、小组讨论法等开展教学。针对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为课内与课外实践两个部分。

在设计课内实践活动时,将学生划分并组成小组,模拟招标、投标、开标会的文件等开展。在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就近到有形建筑市场进行观摩,也可以邀请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分批到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实地训练,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岗位工作任务,并对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进行过程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帮助学生培养出用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素养。

(三)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招投标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当对新型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提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针对课程教学空间和时间有限的问题,部分高校可能难以安排充足的实践课程。

对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多维度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进行教学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子招投标技术和网络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信息检索获取,信息输出等,从而对碎片化的业余时间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专业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答疑,填补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这一缺陷。

(四)丰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多维度评价

对于教学考核与评价方法,我们多采用考试手段,这样虽然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无法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考查。

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就需要丰富教学评价体系,在保留考试手段的同时,给予实践操作能力考核适当的倾斜。运用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体系内容中,对态度、技能、知識等目标进行良好的结合。另外,在我们强调专业技能考核的同时,应当更多结合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综合指标,实现学生考核与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发挥更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五)让学生“看到”什么是正确的

水利工程招投标的实际工作中,其实存在不规范,甚至是违法违规的客观情况,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中也会接触到这些违规违法的经济行为,但是他们可能会受到一些不正确的引导而认为那些是正确的。

因此,在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上,教师势必需要让学生“看到”社会上确实存在的现象,并让他们深刻知道这些是不正确的,是违背社会公平的,是违法违规的。比如,要多与学生交流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招标人干预、投标人围标等社会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背后的原因,这些现象所带来的问题,以及深刻认识到我们一定不能这样做。要提前给学生打好“预防针”,而不是让他们一到社会上就被一些错误的做法和现象所蒙蔽。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用什么样的措施能够更好规避和杜绝这些违法违规的现象发生,比如推进电子招标模式、建立企业征信档案等。我们要做的是让招投标的实施更加规范严谨,使得工程建设更加透明,价格控制更加规范,有利于预防水利工程建设中腐败现象发生,同时也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指出:“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要准备未来的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需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产业结构改革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也需要积极调整来适应这样的变化,不断施行教学改革的探索,让学生能成为符合时代和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覃鹏.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阶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水利建设[J],2019,(8).

[2]王钰.高校整体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课程为例.课程教育研究[J],2017,(43).

[3]徐珊珊.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科技创新导报[J],2017,(5).

[4]郭勇.水利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水利规划与设计[J],2016,(4).

[5]李汝花.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

[6]冀腾飞.加强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措施探讨[J].河北企业,2014,(10).

[7]李跃斌.新形势下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对策探究[J].低碳世界,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