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深推进课程游戏化环境建设的四点思考

2020-05-29杨静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四性课程游戏化环境

杨静

摘 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是提升幼儿园办学品质的重要抓手,游戏化环境建设又是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效益,更好服务幼儿的适性成长,离不开支持性、自主性、流动性、生成性“四性”游戏化环境建设的纵深推进。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四性”环境;师幼合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81-02

从2014年起,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在江苏教育这方沃土上全面推开。六年来,全省各地幼儿园在更新游戏化理念、建设游戏化环境、整合游戏化资源、优化游戏化路径等方面作出了卓越探索。进入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纵深推进期,对游戏化环境建设的提效升级显得越来越重要又迫切。为此,我们基层幼教工作者要把握发展形势,结合工作实践,遵循项目化、课题化的思路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共识。

一、提供支持性的游戏化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均强调,要利用教育设施、区域空间、操作材料、儿童读物等,提供便于幼儿自主选择、主动学习的支持性环境,调动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发和保障幼儿全身心、长时间地投入游戏。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领者与陪伴者,提供支持性的游戏化环境,营造支持性的保教氛围,本就理所应当,无疑是职责所在。

在工作实践中,幼儿园结合各自确立的课程游戏化项目,需要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进行重新改造升级。在户外环境创设方面,可以设立“快乐大本营”,将操场水泥地铺设橡胶,添置开放式运动玩具架,增设纸箱、油桶、竹梯、饮水桶、木地板等活动器材,开设完全开放的材料超市,支持幼儿参与游玩,体验买卖过程,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可以安排“沙水体验区”,在幼儿园的花圃、草地或楼梯过道等区域改建成沙水池,添置大型水管、小水车等设施,提供海绵、吸管、水枪、铁锹、木铲、小簸箕等工具,并组织幼儿利用废旧品制作帆船、塑料容器等玩沙、玩水器材,支持幼儿释放游戏天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室内环境创设方面,可以将各个教室里排排坐的“秧田式”,调整为块块状的“网格化”,支持幼儿更方便地交流与合作;将各个楼层的公共活动区,改造成“我型我秀大舞台”“快乐大巴”、小医院、肯德基等,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扮演喜欢的角色;将各个年级组的公共走廊区域,增设为“建构王国”、“美美超市”、奶茶小铺、茶坊花坊等,支持幼儿享受自主探索与模拟社交的乐趣。

二、创设自主性的游戏化环境

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一流的游戏化环境必然具有明显的自主性特点,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适应幼儿的好玩天性,满足其多种层次、多样形式的游戏需求。考量游戏化环境是否具有自主性,最重要的指标是幼儿能否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区域、材料、时间、内容及伙伴,能否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与多元智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在工作实践中,幼儿园通过功能区域划分、多样材料投放等办法,打造自主性的游戏化环境。在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活动场地划分方面,可以根据园舍规模与户外场地的大小、方位进行规划,形成数量上足够、功能上叠加、类型上丰富的活动区域,可以设立草坪、山坡、游乐场、投掷区、涂鸦区、攀爬区、种养殖区、运动器械区、集体运动区等不同游戏区域,满足幼儿个体、小组或团队的游戏需求。比如游乐场区域设置,需要考虑地面活动、架高活动、多层次活动的三种分类,进行有差异的布置。在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游戏材料投放方面,统筹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购买材料与自制材料,分析材料的形状与用途进行单独或组合式投放,保障幼儿自主游戏得以开展。例如安排多种色彩明快、形状多样的木制建构材料,提供帐篷、毽子、纸盒、皮球、易拉罐、攀爬架、废旧轮胎、竹制单梯双梯等安全的挑战型游戏材料,放手让幼儿结合游戏种类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排列,可以促进幼儿的兴趣激发与碰撞智慧,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幼儿认知,发展了幼儿能力。

三、打造流动性的游戏化环境

再好的游戏活动,再适宜的游戏化环境,如果长时间固化、缺少变化,必然保持不了足够的新鲜度与吸引力,吸引不了幼儿的持续关注,让幼儿产生索然无味的感觉。因此,打造流动性的游戏化环境,包括尝试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打造良好的室内及公共环境,應该成为纳入幼儿园每个季度的议事办事日程,列为各年级、各班级每月甚至每周的重要工作内容,为幼儿创设参加游戏、表现自我的良好环境。

在工作实践中,幼儿园主要通过定期调整游戏空间布局、更新充实游戏材料、变换游戏主题内容等办法,打造流动性的游戏化环境。例如主题墙面环境的更新与变换,一线教师要转变过分强调唯美、依靠教师手工的传统做法,立足于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兴趣所在,实现记录类墙饰、资料类墙饰、作品展示式墙饰、问题导向式墙饰等不同类型的安排,以及童话世界、动物族谱、神奇太空、不一样的我、亲亲一家人等不同内容的穿插,通过创设流动性的游戏化环境,追随幼儿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观察记录与多元表达,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看得见”。再如运用盆景、橱柜、电子屏等物件,定期将活动室、午睡室和班级区角分割或隔离成众多的游戏小天地,并同步充实适宜的教玩具和游戏材料,并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主开展“绘画小能手、歌唱小能手、舞蹈小能手、生活小能手、环保小能手、运动小能手、创作小能手”等竞赛,帮助幼儿获取艺术、语言、科学等多领域的发展。

四、构建生成性的游戏化环境

游戏化环境建设通常是有预设性的,但是游戏过程常常遇到不可预估的意外情况,出现料想不到的随机因素,因而幼儿需要的、实际发生的更多是生成性的。可见,提高环境建设的开放度与包容性,尊重游戏化环境的生成性,满足参与游戏幼儿需求的多样性,对于高质量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十分重要。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弹性的预设给后期的生成留下空间,以顺势的生成给前期的预设延伸触角,一定能更好服务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在工作实践中,幼儿园既可以从物质、技术等层面发力,也可以从心理、文化等层面发力,创设、追随或引发生成性的游戏化环境。例如乡土课程“银杏之乡”的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生长的时节等特点,组织幼儿在春天识嫩叶、赏花朵,在夏天辩雌雄、盼果实,在秋天捡树叶、摘果子,在冬天测树围、护大树,并衍生出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量一量、玩一玩、种一种、收一收等游戏环节。再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收集了稻穗杆、丝瓜瓤、玉米皮、银杏等季节性植物材料。面对秋天的独有植物材料,幼儿自发想象出更多的游戏,运用竹条、纸花制作“花篮”,运用不同造型的丝瓜瓤制作“布偶”,还有比一比谁能把自制的飞盘、飞镖扔得远、扔得准。生成性的游戏化环境构建的关键在于把握规律、及时响应,在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能够吸引并巩固幼儿参与游戏的注意力与专注度,自然学习的效率与获得的发展会提升许多。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课题、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机械而要灵活操作,不能悖逆而要顺势为之。总而言之,其既取决于教师的巧妙创设,也取决于幼儿的积极参与;既要融入游戏的精神与原则,也要统筹环境建设的规律与特点;既要考虑区域上的室内、户外与公共等环境,也要区别功能上的心理、文化与阅读等环境。为此,我们幼教工作者会接续努力,积极构建支持性、自主性、流动性与生成性“四性”融合的游戏化环境,让幼儿在适合的环境条件刺激与“隐性课程”浸润下,不断增强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琴.小空间 大乐趣——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J]. 山西教育(幼教) ,2020,(2).

[2]张秋云.浅析民间玩具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和创新[J].内蒙古教育,2019,(26).

[3]丁桂苏.实然与应然: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施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4]焦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华夏教师,2019,(27).

[5]王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J].华夏教师,2019,(33).

猜你喜欢

四性课程游戏化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一种民机四性指标论证辅助系统设计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新材料作文有效教学应把握四性
“五统”、“四性”是怎样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