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发展导向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020-05-29叶智平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学前教育教学方法

摘 要: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保证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当中的不足进行改革,以提高就业发展导向前提,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合理性。通过进行健全教学体系、模拟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设定准确的课程目标和适当的教学内容等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全面型人才,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方法;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33-02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发展,并且先后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幼儿园教师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推动并监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还存在着无法达到就业要求的问题,特别是专业课程目标设定不准、课程内容选择不适合、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法陈旧等问题,导致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教学方法的不足和改革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不足

(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依旧是线下教学、线上做题的模式,这种模式可能造成学生以完成任务而学习,而不是以学习为前提去学习。学校应该设立多种渠道,供学生选择学习。例如,雨课堂、云课堂智慧职教、超星尔雅学习通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兴趣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二)专业课程学习目标设定不准确

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因此设定的专业课程目标不准确,以至于造成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问题,进而使就业市场的需求愈加迫切;专业课程学习目标设定的不准确也受学校教育系统的影响,教育系统不加创新,也就不能与时俱进地设定学习目标,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三)专业课程内容选择不适当

现在,大部分学校会强制学生去选择选修课,选修课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减少了学生学习必修课的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效率,进而影响学生就业,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轻视实践教学,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这样的教育方法可能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不足。

(四)考核方法不全面

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旧是考核课堂的知识点,这样的考核方式太过单一,不能充分地检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只能检测现阶段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为就业市场提供能力性人才,学生的就业率不高,学校的教学能力亦不能够充分体现。

(五)学生缺乏自主性,不能自主完成课程任务

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惰性”,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必须在教师的监督下才会去学习。学前教育的就业市场需要自主性人才,学生缺乏自主性就不能很好地就业,就会产生无用性人才,增加社会的负担。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一)建立多元化、多样性、全面化、具有灵活性的教学模式

由于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模式单一,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学校的教学能力不高,因此学校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多元化、多样性、全面化、具有灵活性的教学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校的教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全面性、灵活性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可以增加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通过幼儿园模拟教学活动的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教育教学思维和能力逐渐形成。模拟教学是行为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学生在模拟教学情景中的行为表现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中有哪些欠缺;教师运用行为的演示,学生可以在观察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这种行为和能力。以就业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实践型的学前教育人才,当代的大学生主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学生无法正确合理地处理在幼儿教育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和意外情况。因此,教师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理论中验证实践,从而培养出实践型人才,培养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自主性

培养以就业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自主性是至关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教学来说亦是如此。因此,教师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在进行任务化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够进行教具的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任务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除此之外,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教育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当代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但想象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创新实践能力低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逐渐培养学期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进行教育的与时俱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进行考核方式创新,采取全面化考核

以就业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考核形式应该是多样性的,考核内容应该是全面化的。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批改主体,这样的考核方式容易受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且考核内容不全面。

因此,学校应该设立全面的考核方式,从多方面对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培养全面化的人才,提高其就业机会。

(四)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提高教学效率

以就业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内容要以适合就业而选择。即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要与就业内容密切聯系,要培养适合就业的人才。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要保持一致性,选择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教学目的有效实施,要从就业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课程学习目标设定准确,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以就业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设定是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提供教育人才,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设定,一定要遵循就业的需要,如从德育、艺术、专业知识、应变技巧等方面设定。目标准确,有利于学前教育人才与幼儿教育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对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设定准确的课程目标和适当的教学内容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培养实践型、自主型、专业型、全面型人才,进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诏安县中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考试方案的研究”(立项号:zx2019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智平(1967.8-),男,汉族,福建省诏安县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及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

参考文献:

[1]李红. 高校体育专业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19,(3).

[2]李允.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3]迟艳杰. 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樊持杰,孙强等.教育与职业产学合作教育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3,(5).

[5]刘海涛,王林发.项目教学的方案与实施[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学前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