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
2020-05-29尼珍
几千年来,在藏族先民与青藏高原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神秘传说。
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就以传说中的珠峰五仙女首领福寿仙女的藏文名“扎西次仁玛”取名,象征着对自然变化的敬畏与对祥和生活的祝福。珠穆朗玛峰古称“绒布冈”,据《绒布杂圣志》记载,五位仙女的化身就是珠峰附近五座七千米以上的高峰。
近年来,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成为全球登山爱好者的雪域故乡。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正是希望将西藏山岳文化,登山精神传递给更多登山爱好者和对西藏文化感兴趣的各地友人。这是西藏首家山岳文化主题博物馆,同时也是喜马拉雅自然风光全景百科全书。
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私人投资博物馆,2012年开始筹建。以展示山岳文化、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地埋、生态物种,西藏传统体育、民俗文化及艺术为主,并展现人类登山运动的历史及相关知识,以延续和提高优秀的山地民族文化,旨在打造一座极具地域特色的综合型博物馆。
经过3年的筹备,投资近3000万元,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于201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占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整体建筑延续传统的藏式建筑风格,目前已经正式运营3年时间,在两代馆长的努力经营下,每年都带给参观者不同的升级体验。
尼玛次仁是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的发起人,也是第一任馆长。作为西藏登山届的领军人物,他从23岁开始与登山运动结缘,曾两次登顶珠峰,并多次组织指挥重大登山活动,在1999年创立西藏登山学校,当时与法国沙木尼国家滑雪登山学校并称为“世界上仅有的两所登山学校”,为西藏登山界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
他在多年的登山工作中,领悟到藏民族与自然文化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山岳文化对藏族的深远影响,古老藏文化典籍中山脉山峰经常与传说故事有极深的渊源,当代雪域高原更是受世界瞩目的第三极,于是他发心筹建西藏第一座以山岳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创立之初,尼玛次仁馆长专注于馆藏展品的收藏、保存及主题陈列。从1999年策划收藏第一件展品开始,历经20年时间,馆内藏品已达到数万余件。丰富的产品囊括从史前到近期的喜马拉雅自然生态实体标本、藏族历史有代表性的民俗文物、年代久远的藏区非遗手工艺术品、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喜马拉雅文化主题书画作品,以及西藏登山文化纪念品和历届奥林匹克相关藏品,其中年代最久远的藏品可追溯到16世纪初。
1975年中國本土登山运动员在攀登珠峰时,在8700米峭壁岩石处架设的金属梯,被命名为“中国梯”,至今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大藏区的多种传统体育相关展品,是西藏历史上体育文化项目展品之最。
截至2019年底,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馆陈列由主题陈列、互动体验区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全面满足社会各界登山爱好者和对藏地文化爱好者的各种需求。其中主题展示区总面积达到3700多平方米。涵盖三大喜马拉雅自然文化和登山人文文化五大主题常规陈列展。它们分别为喜马拉雅自然展示厅,对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生态图谱进行全景化分享。
喜马拉雅登山文化展厅,按照时间脉络展现喜马拉雅山脉的登山文化历史和攀登故事。喜马拉雅人文精神展厅,通过西藏传统艺术品,集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山岳文化与藏文化的紧密联系。主配楼的西藏民族文化常规展览,通过还原西藏传统体育项目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展品讲述藏族发展历史。
2018年,尼珍正式成为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馆长,作为伦敦艺术学院毕业的时尚摄影师,她用自己对藏文化的独特理解,用国际化的视野和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创作了一系列态度鲜明的摄影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西藏元素与当代时尚碰撞的惊喜。
作为博物馆的第二任馆长,尼珍结合自己年轻的视角,重塑品牌理念,充分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用更有意思的方式诠释西藏山岳文化。
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从实体博物馆转化成结合现代展示技术的智慧型博物馆。此外,博物馆将极大加强趣味性交流,通过策划一系列符合年轻人定位的现代专题展览,融合时下多元的流行时尚元素,用跨界的创意思维方式,重新演绎博物馆文化,多样性组合博物馆元素,并联合社会艺术家群体和青年创业者共同创制博物馆文创衍生产品。
全面升级后的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打破传统博物馆的静态经营理念,借助流动的博物馆资源,让馆内文化资源走进大众视野,打造第一个以西藏自然文化为主题的创新创意共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