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以韩山师范学院师范生为例
2020-05-29韩山师范学院黄毓丹
文/韩山师范学院 黄毓丹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人的全面发展,还是在引领社会的进步,或是实现中国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后备人才,更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一、调查概况
本次问卷旨在调查韩山师范学院师范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认知情况,内容涉及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12个层面的核心概念、内容认知和理解情况。分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两部分。以韩山师范学院在校师范生为例,在学校部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和参与下顺利完成,有效回收问卷647份。
本文的调查对象包括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主要有理科专业、文科专业和文体专业的师范生。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二大三在校师范生和部分大四毕业生,详见图1。其中男生占17.47%,女生占82.53%。调查期间虽然大四毕业生在忙于毕业论文设计或应聘工作,但正是因为他们对于师范专业和各地用人需求相对其他年级有较深的认识,所以还是抽样了80名大四在校师范生进行调查。
图1 调查对象年级情况
二、当前我校师范生价值观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校师范生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绝大部分人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热爱祖国,拥护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能实现。但调查中也发现,在这个师范生群体内部存在着个别不和谐的声音。
1.理想信仰存在缺失现象
各种社会思潮伴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纷纷涌入,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利益观念普遍增强,大家更多在意个人眼前利益和自身前途,而理想信仰一下子出现缺失现象,在这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部分高校师范生也受影响。在信仰情况的调查中,从图2可见,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选择马克思主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信仰,8.96%选择实用主义,5.56%选择个人主义。
图2 信仰情况
在问到中国是否需要一个共同的理想时,虽然有90%以上的同学选择特别需要和比较需要,但有2.01%的同学觉得可有可无,5.87%的同学说不清楚。可见,新时代部分师范生确实存在理想信仰不坚定的问题,甚至出现缺失状态。
2.职业理想动摇趋势
教师工作岗位和收入都比较稳定,加上寒暑假假期较长,吸引了大部分师范生。我国城市的教育系统相对落后农村教育较为完善,工资待遇也存在较大的优势。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当前招聘有事业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欠发达地区的比例远高于发达城市。由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学校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工资待遇一般,这对于师范生来说缺少吸引力。
调查中,有61.36%的师范生选择到城市工作,只有10%的同学选择乡村学校和边远山区。由于基层教育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许多师范生对到落后地区的乡村学校工作望而却步,而较低的教师工资待遇和平凡的职业人生也使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理想不再那么坚定,调查显示毕业后首选教师职业的师范生只有41.27%。
3.爱国意识不强
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由于远离战争的威胁,加上生活环境的改善使得很多人爱国意识逐渐淡薄,仅仅在意自身利益,对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注不多。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高校师范生,他们更多思考的是自己的生存和梦想,这也是其爱国意识淡薄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中外的领海领土争端的调查中,只有69.55%的同学选择“我国领域,必须收回”,竟然有1.08%选择“顺其自然”或“没有关注过此事”。
4.社会责任感淡化
责任感是人的一种内在自觉意识,它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自觉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其个人的成功欲望、进取精神也成正比增长,于是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当前人们处理外界关系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当前价值主体与自我意识凸显的年轻人更是如此,高校师范生也不例外。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就逐渐消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复兴大业的完成,关系到民族的希望。
就师范生而言,他们的责任感直接关系到未来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是否负责的问题,所以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势在必行。调查中,22.72%的师范生的人生主要追求事业和财富,45.29%的同学选择实现自我价值,选择奉献社会的同学只有3.86%,详见图3。
图3 师范生人生追求情况
5.诚信意识弱化趋势
诚信是立身做人的根本,我们为人处世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诚信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先导,我们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的前提就是诚信交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然而,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信心,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调查中,只有36.01%的同学在生活中完全可以做到与人以诚相待,56.57%表示基本上可以。在你或你的同学是否有过舞弊行为的调查中(详见图4),只有27.67%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诚信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甚至社会的发展进步。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新时代师范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4 是否有过舞弊行为调查情况
6.道德水平滑坡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人们对于金钱利益的过度看重出现了道德危机,例如不良社会秩序、食品安全等不道德行为普遍存在。
虽然在一些环境中,在一些特别的时候,还是有一部分正能量的人会走出来,但是当前社会的道德水平滑坡现象不容忽视,部分高校师范生也不例外。在道德水平的调查中虽然有81.76%的同学选择能经常做到互敬互爱,但是只有16.85%的同学选择偶尔能做到,超过1%的同学选择“几乎没有”和“从来没有”做到。
三、当前我校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状
1.师范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认知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了解的调查中,只有58.11%的同学了解基本内涵,32.46%的同学只知道十二个词本身,4.95%的同学只知道三层面,多达4.48%的同学不知道。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意义和必要性的调查中,98.3%的同学认为师范生“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选择“没有必要”和“完全没有必要”共占1.7%。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个别高校师范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有待提高,对其必要性认识不充分。可见,对高校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可忽视。
2.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是我国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主要思想,尤其是高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思想和育人理念。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我们的践行效果如何呢?调查中只有36.63%的师范生认为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比较强烈,60.9%的师范生表示意识一般,选择“几乎没有”和“无”的同学共占2.47%。考虑到调查对象自我评价过程中对自己降低标准要求,调查问卷增加了师范生对周围同学的评价,详见图5。33%的师范生认为自己身边部分同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选择几乎都没有。可见,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理想,培育工作不能懈怠。
通过调查发现,往往认为自己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的同学,也认为周围同学已树立了;认为自己没有树立的,也对身边同学持否定态度,可见师范生群体内部确实存在差异。
四、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差异性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师范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和政治面貌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树立(详见图6)。总体而言,男生认识高于女生,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学生,文科类强于理工类和文体类学生,党员相对非党员学生优势更加明显。
图5 师范生群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情况
图6 不同师范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程度差异性
1.性别的差异
师范由于男女性别的差异,日常生活中各有不相同的关注点。师范男生比较关注社会重大事件、国家未来发展、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等,因此更加深入和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较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2.年级的差异
在当前我国的应试教育面前,社会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好坏和学校的升学率的高低,这就造成了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在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不够重视。低年级的师范生入学不久,特别是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生活处于一个适应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起步,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感悟自然不够深刻,更多的处于模糊阶段,而随着年龄和知识、阅历的增长,价值观树立和养成的状况相对于低年级也就相对完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自然也更加全面和深刻。
3.专业的差异
不同专业的师范生,由于专业不同,课程内容设置不一样,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上出现差异性。例如文科生,无论是在课程学习,还是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受价值观教育和接触较多;理科学生更多忙于实验实践,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接触不多;对于文体类的师范生而言,文化知识在升学时对他们本身就要求不高,在进入大学以后,也是以文体专业学习为主,所以理科生和文体生,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还是树立和养成的状况、认识和理解方面都不如文科生好,自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和理解也就不如文科生全面和深刻。
4.政治面貌的差异
学生党员由于本身的先进性,自身素质等综合能力较高,多为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和组织班级、学院或是学校的多项活动,因此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学习活动机会也比较多,相对于普通同学而言,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状况比较好,认识更加深刻。
5.生源地的差异
师范生由于生活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个体之间价值观也存在差异。城市生源的师范生,相对于农村等较落后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接受的教育资源更丰富,无论是基础教育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机会也更多。所以,在民主和公平意识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方面,城市生源的师范生更加强烈和深刻。而对于农村生源的师范生来说,他们的教育资源较少,无论是在基础教育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或是接受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机会都不多,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触和体验也就没有城市生源的师范生深刻。
可见,不同调查对象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和历程的不一样,其价值观的表现也存在差异。以上通过对我校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也为进一步探索高校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提供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