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产创意化模式之研究
——以唐仕女立俑为例
2020-05-29邵丹
邵 丹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中国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传统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创产品除了具备商品实用功能,实现其商业价值外,还应体现传统元素的文化附加价值,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东方价值观、传承本土文化,从而获得民族文化认同感[1]。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文化空前繁荣,其中雕塑艺术成绩斐然,而将典型的唐代有形文化资产——唐仕女立俑作为文化创意设计发想,提取其形态特征和内在精神气质[2],并以大多数消费者消费行为为导向,探索其应用于现代设计的可行性,不仅可以提升文创产品的内涵和深度,实现附着于产品的文化识别,还能增强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播维度和影响力度,从而将传统文化映射于现代生活方式中,延续本民族文化血脉[3]。
一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产品构筑的“蘑菇式”模型
将产品构筑分解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即构筑产品的“核心面”,产品具有低度可变性;成型阶段,即赋予产品“辅助面”,产品具有中度或高度的可变性,能扩展终端表现形式。其核心思想是产品标准化体系设计,即基础的标准化加终端表现的多元化[4]。
(二)设计几何学
几何分析认为比例系统和辅助线构成作品的整体性,通过比例和校准的量化测量方式阐明构图规则。但本文并不是借用几何学量化美学,而是要揭示构成唐仕女立俑的根本要素之间的视觉关系,包括数值、比例,通过视觉结构阐释作品中的视觉关联,其价值在于发现作品背后隐藏的设计原则,从而引导未来文创产品设计的方向[5]。
(三)研究思路
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收集唐仕女立俑文物样本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E-prime 2.0技术分别对目标人群和图片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目标用户的需求,筛选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唐仕女立俑;再次,运用“蘑菇式”模型产品构筑理论和几何比例构成法对代表性立俑进行分析并提取特征元素;最后,对特征元素再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结合现代审美元素,应用到唐偶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中。
二 研究过程
(一)目标人群分析
设计以人为核心,顾客价值是文创设计重要的观察角度,产品设计思维是以消费行为为基础[6]。根据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等基本属性划分主要类型,明确哪类消费群体对唐仕女立俑文化感兴趣、消费者是否曾购买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以及倾向购买文创产品的类型等问题[7],制作一份“唐仕女立俑文创产品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7份,对其分析整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对唐仕女立俑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另外,具有稳定收入的人群表示对唐仕女文化非常感兴趣。
第二,研究唐仕女的文献资料对发型、服饰、妆容关注最多,故本次调查问卷将它们列为选项。分析发现,39.4%的人认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唐仕女立俑的发型,不仅款式丰富,而且盘发技术难度非常高。37%的人选择了服饰,他们认为,唐仕女内着抹胸长裙,外披罩衫的形象,将女性的性感和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仅23.6%的人选择了妆容,可能是因为唐仕女立俑表面颜料被氧化,妆容已部分模糊或全部褪色,所以对妆面印象度低。
第三,在调查人群中,只有29.9%的人曾购买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说明消费者并没有很强烈的购买意愿,可能是因为产品实用价值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其中28.9%的消费者为男性,女性消费者大约是男性消费者的2.5倍,说明女性更有意向购买。
第四,在多种文创产品类别中,针对消费者对唐仕女立俑文创产品类型的心理期望值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人群最期望购买的产品是音乐盒,占22.3%,其次是香插、U盘。相较其他产品类型,工艺品只占5.2%,说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实用型的文创产品。
(二)样本筛选
通过对书籍、杂志等文献资料的搜集以及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的采样,共收集到唐仕女立俑样本83件,采用E-prime 2.0心理学实验软件对所得样本进行分析[8]。该实验的核心部分是请50名被试者根据内心感受在1500ms内对随机出现的刺激材料即图片样本做出判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唐仕女立俑。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最终获得9张被选次数超过30次且反应时间在800ms内的最具代表性样本。
(三)唐仕女立俑特征分析
1.元素提取
唐代陶俑的制作以合模制作最多,经陶范粗制后,再将发髻、衣饰等细节粘合上去。俑制成后,再施以白粉、釉彩等进行装饰。从整个制作过程分析,唐代制陶已经开始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唐仕女立俑生产过程,很好地诠释了产品的标准化体系设计与制作,符合“蘑菇式”产品构筑理论的思想和观点。
“蘑菇式”产品构筑理论将唐仕女立俑分解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唐仕女立俑的“核心面”,即基本元素部分:两鬓头发高耸翘起,鬓角最低处与鼻尖约在一条水平线上;面部上窄下宽,两腮圆鼓,身体近似圆台形;抹胸式高腰连衣裙着身,裙长曳地。此阶段所构筑的元素具有低度的可变性,是唐仕女立俑成型前的最本质的标准化元素。第二层面是唐仕女立俑的“辅助面”,即扩展元素部分。在基本元素的基础上首先对结构元素进行扩展,头顶挽成一髻置于中,或支立于鬓朵之上,或压向额前使之俯偃下垂[9];双手或拱起置于胸前,或单手自然下垂;身体呈塌腰状,端庄挺拔的同时又呈现不同曲率动态。之后再进一步扩展各种纯装饰元素,如妆容、发饰、衣饰花纹等,通过施釉、彩绘、雕刻等工艺手法来实现。此阶段给予“辅助面” 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具有中度或高度的可变性,从而使唐仕女立俑成型样式更具多元化。具体分解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唐仕女立俑“蘑菇式”产品构筑
2.数比关系
根据被选取的9件最具代表性的唐仕女立俑,统计出样本通体总宽度(W)、通体总长度(L),并将通体长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即头长度(U),中部即颈部到抹胸上边缘(M),下部即抹胸及地长裙的长度(D),另设头部宽度(UW),六者之间的比例数值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L/W数值多集中在2.4~3的区间内,平均比例值约为2.902;W/UW数值在2~3之间,平均比例值约为2.6;L/U比例数值约在3.6~4.5的区间范围,平均比例值约为4.104;L/M数值波动较大,主要集中在9~12的区间内,平均比例值约为10.561;L/D比例值波动最为平缓,主要集中在1.4~1.6的范围内,平均比例值约为1.531,接近黄金分割比例。另,样本通体所在矩形的对角线交点落于腰部(设头顶至腰部长度为H)位置,而根据所得样本头部歪斜角度,测得其面部中线与水平线夹角约为75°~80°,身体随头部角度自然扭动以维持整体平衡稳定[5]。
3.综合评价
通过对唐仕女立俑造型特征的分析,归纳其特点如下:
第一,唐仕女立俑符合“蘑菇式”产品构筑理论,满足了产品标准化体系设计,在基本元素标准化的基础上,终端输出形式多样化。
第三,头宽是通体宽度的2/5,说明唐仕女立俑整体造型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收势。
第四,身体各部分长度与通体长度比值为U∶M∶H∶D∶L≈3∶1∶6∶8∶12。头部长度占通体长度的1/4,说明唐代对发型非常重视,它是仕女身份地位的象征;中部仅占通体长度的1/12,说明唐仕女在思想上还是以保守为主,只是相对开放;腰部在通体长度的1/2处,且抹胸长裙约占通体长度2/3,借此隐藏腰部位置,并将身体下半部分比例拉长,且抹胸线接近黄金分割线。由此可见唐代虽以肥为美,但也注重整体比例的协调。
三 设计应用
(一)唐偶音乐盒系列文创产品设计
(二)唐偶香插文创产品设计
如图4所示,唐偶香插主体部分的基础造型取自唐偶音乐盒系列的B款式,设计的特别之处是在前者静态造型基础上作了动态延展。结合前面总结的比例特征要素,将头部微微低俯并歪头凝视,其面部中线与水平线夹角为76°,同时带动身体自然侧倾,重心随之偏移;线香插入主体中部,似手持一线拂尘,动作从容悠缓,姿态生动。
综上所述,唐偶系列文创产品设计是以目标人群需求为导向,以唐仕女立俑文化元素为核心,以现代设计概念为准则,以功能性和艺术装饰性兼具为目标,最终令产品体现出唐朝历史文化韵味及其独有的文化价值。唐仕女立俑从造型上来说非常丰富而又有规律可循,其形态特征的构建模式是: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搜集相关作品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选取适合的方法剖析研究对象,如构筑、解构、提取隐含的象征性符号元素及造型规则;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选择性地对特征符号进行表现及调整,最终完成新产品的设计。
四 结语
唐仕女立俑是唐代艺术文化极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具有独特的时代特性和较高的艺术造诣。本文通过对其特征元素的提取,再结合现代审美倾向和大众生活方式,整合应用到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并以产品实例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10]。整个研究与设计的过程既丰富了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了产品内在附加值,又促进了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所提出的传统文化向设计应用转换的思路不仅对其他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为传统文化元素再设计探索出新途径,而且有助于将传统文化内核与现代文创产业融合,促进文创内容与产品载体的结合,激发文创产业活力,从而带动文创产业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并促进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