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县清代民居的特点与装饰艺术

2020-05-29王利霞

文物季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照壁砖雕四合院

□ 王利霞

古代民居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的足迹中就有了最初的民居形态,这时期的居住环境以简易的茅屋和洞穴为主。山西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经千余年繁衍生息,该地区的民居逐渐形成了以合院式为特色的居住环境。然由于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的影响,山西各地的民居形态各异,如晋南地区以传统堡寨聚落为特色,晋北则以合院式的民居建筑为主,而这种类型的建筑历经岁月铅华,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根据大同地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报告以及实地考察,本文以大同县现存清代民居为研究对象,从该地区清代民居现状、空间布局形态、装饰特色等方面分析,以期为研究晋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艺术提供一些参考。

一、大同县清代民居现状

根据大同地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大同县现存清代民居有21处,其中以许堡乡肖家窑子头村的肖氏宅院与杜庄乡落阵营村的吕氏民居为主,两者共17处之多,其余4处分布较为散落。为方便研究,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及实地考察,将大同县现存的清代民居整理如下。

表1 大同县现存清代民居概况

续表1

图一 肖家窑子头5号民宅正房(局部)及东西厢房

二、大同县民居的建筑风格

从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大同县现存清代民居主要以落阵营村的吕氏宅院与肖家窑子头村的肖氏宅院为主。根据相关史料记述,吕氏家族先祖为官、后世经商,而肖氏家族则世代经商,尽管如此,传统的农耕生活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由此落阵营与肖家窑子头形成了晋北地区典型的农耕聚落。历经百余年沧桑巨变,辉煌的家族聚落已经破落不堪,甚至有些建筑已消失,然从现存的结构、装饰以及雕刻等方面仍然可以感受到当时盛极一时的聚落群。

1.民居的空间结构分析

大同县的清代民居建筑形制,不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室内外装饰,都与晋北其他地区的民居风格类似,一般是由大门、正房、东西厢房、南房组成的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基本建筑模式。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聚落形式,反映出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秩序以及地位尊卑的社会形态。大同县的四合院形制大同小异,一般以院落为中心,四周建房屋,房屋之间相互独立,再以围墙连接封堵。就四合院而言,大同县现存的民居大约有三种空间布局形式。首先是一进四合院,这种类型的四合院一般作为独立的庭院使用,正房通常为三间或五间,东西厢房三间,南房两间或三间,如肖家窑子头村5号民宅,正房为土券窑洞式房屋,立面包砖,另有东西厢房,均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屋顶为典型的单坡硬山顶。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民居形制是以一个庭院为中心,正房为尊,东西厢房、南房依次组成的建筑形态(图一)。其次是二进四合院,由过厅、前院、后院等建筑组成。过厅是进入前院的建筑,一般为五间。前院、后院分别建有正房、东西厢房、南房,前后院各有独立的院落。肖家窑子头村4号民宅是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布局,过厅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卷棚顶。正房面宽18.8米,是土券窑房,立面包砖,隔扇门。前院西厢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坡硬山顶。该处民居正房结构稳定、保存完好,为研究清代民居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可惜的是,现存建筑只有过厅、正房、前院西厢房,其他均已残损或消失。最后为四合院带跨院的布局,如落阵营9号民居,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是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带东跨院格局,前院两侧东西厢房各三间,过厅三间,后院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在后院东南角留有小门,可以直达东偏院,东院地势相对较低,置有大门,原建有正房数间,后坍塌。

总体而言,大同县清代民居继承晋北地区常见的合院式聚落特点,要么以单个的一进四合院组成,要么以多个院落或带跨院的形式出现。通常由一定规模数量的院落连接就会形成聚落群,而这种聚落建筑群一般归同一姓氏拥有,比如落阵营的吕家大院、肖家窑子头村的肖家大院。然而与晋中地区的乔家大院或王家大院不同的是,大同县的院落建筑群似乎并没有形成复杂的组织和连接通道。有的院落相互独立,只是以巷道相互连接,如肖家窑子头村1号民宅与2号民宅,两个院落便是相互独立的四合院,沟通二者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乡村小道,这种形式的院落在大同县清代民居中较为常见。对于二进四合院,甚至带跨院的院落来说,通常两个院落之间以门或者走廊连接,这种院落群一般为一个家庭两代或三代居住,但这种院落构成方式并不是大同县民居的主流方式。

2.建筑元素组成分析

大同县的清代民居一般采用传统的梁架结构模式,以木材为承重的主要结构,砖作填充结构材料。木结构立柱是支撑房屋的重要构造,然后通过立柱将重量传输至地面,而柱子之间则一般用墙体围起,向阳的立柱之间开设成排的窗和门。由此可见,大同县清代民居的建筑一般由屋顶、墙体、窗户、门等要素组成。

通过实地查证,该地区清代民居的屋顶一般多采用双坡硬山顶的形式,另外也有少量的卷棚、单坡硬山顶以及窑洞房屋式样的平顶,这种类型的屋顶与现在当地民居的屋顶较为相似。究其原因,大同县位于雁北边塞地区,风沙较多,冬季寒冷,双坡硬山顶对于北方寒流、风沙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大同县所有的清代民居的门窗一般都是在内墙开设,比如肖氏聚落群的正房都是南向开设窗户,外墙处不开窗,而面对的整个四合院建筑立面也基本上是由门窗组成。也就是说,与正房配套的东、西、南厢房的门窗要与正房形成一定的配合形态。这种布局与当地的气候环境、传统习俗有关。首先,雁北地区气候寒冷,向阳大面积开设窗户,可以接收更为充足的阳光,从而加强了屋内的采光度,既满足了屋主所需的生存环境,又对整个木构建筑起到了一定的防潮防蛀的作用。其次,传统四合院一般是一个家族两代甚至三代居住的院落,诸如上述的门窗设计除了考虑美观之外,在联络家庭成员情感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大同县民居中的窗一般都采用隔扇窗。隔扇窗是我国古建筑中最常用的一种门窗形式,一般安装在上下槛之间,在两柱的间隔处横列三到六扇窗户,可以随时开启和关闭。

从大同县现存传统民居分析,房屋的门基本上有两种,一种为隔扇门,通常为六扇或四扇,采光部分用木格组成不同的花纹,再用贴纸作装饰,其余皆为实心裙板。另一种为木门,一般为实心板,装饰雕刻较为简单。就宅院门而言,该地区的房屋一般都采用屋宇式大门,可分两种,一为完全独立的单体建筑式的门屋,如落阵营3号民居,二是将倒座的当心间作为门。此外,牌楼以及砖雕也是大同县清代民居不可或缺的建筑元素。尤其是落阵营建筑群的砖雕艺术特征鲜明、雕刻内容丰富,是研究清代砖雕艺术重要的实物资料。

三、大同县民居的装饰艺术

大同县清代民居的建筑装饰主要以砖雕的成就最高,是山西民居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其次为木雕、石雕以及壁画等。砖雕主要以吕氏家族建筑群与肖氏家族建筑群最具代表性,这里的砖雕数量较为集中且保存相对完整,风格造型上既庄重大方又朴素典雅,富含古典传统建筑、美学艺术、人文历史之精髓,工艺技术上构思精巧细腻、线条流畅自然,表现手法上物象生动而富于变化之感,景物层次分明而饱含灵动之气,是大同地区清代民居砖雕艺术中的代表之作,同时也是研究山西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如图二所示,门楼上雕刻人物、莲瓣以及花卉纹等,雕工精致,保存完好。该地区的砖雕主要装饰在门楼、照壁、山墙以及屋顶的各种脊兽之上,其中尤以山墙与照壁上的砖雕最为突出。

图二 落阵营6号民居匾额

在传统民居中,以硬山屋顶为界,两坡出水的屋檐在南北墙,而东西二墙的立面看起来像两个小山尖,故称之为“山墙”,在这个显耀的“外墙”面一般都有风格多样的砖雕出现,从而使山墙看起来更加美观别致。如落阵营1号院正房的山墙,前后两个坡的交接处形成了一个人字形,人字形的交接处以瓦当和雕饰形成装饰效果,下方再用砖砌出“悬鱼”的雕花造型,整体层次分明,极具美感。

照壁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特有的部分,是四合院民居中常见的建筑,风水学上讲究导气转运,气不能直接冲向客厅或者卧室,否则不吉,而避免气冲的方法就是在大门前或后置一堵墙,以此起到遮蔽视线、抵挡寒气的作用。就组成结构而言,照壁一般由壁顶、壁身、壁座组成。壁顶有歇山、悬山、硬山等多种形式,大同县民居的照壁壁顶以硬山顶多见,作用与房屋屋顶的用途基本相似,一般有伸出的檐口以保护壁身;壁身是照壁的主体部分,也是主要的装饰部位;壁座是整体照壁的基座,多采用须弥座。就装饰而言,一般在壁身处都雕有内容丰富、饱含哲理、寓意吉祥的装饰内容。如落阵营吕氏院落中的“桃园三结义图”,浮雕的松树下,雕刻了神态各异的刘备、关羽、张飞,表现了主人重视友谊、讲究信用的含义;“喜报三元图”,雕刻了两名仆人、三名书生坐在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下等待大考张榜的情景,画面上的人物图像、梧桐树以及喜鹊等均为烧制而成的立体图案,形象生动,雕刻细腻,反映了吕家崇尚读书仕进、重视功名教育的美好愿望;“瑞兽灵禽图”(图三),雕刻了苍松、瑞兽、灵禽等,景物顾盼错落,极富动感,表达了主人福寿安康、祥和安宁的愿望。此外还有寓意吉祥的“鹤鹿同春图”照壁以及“福”字照壁等。

图三 落阵营8号民居照壁

石雕是大同县民居中的又一重要的装饰构件,石材因其质地坚硬、经久耐用、外观挺拔的特性,常常被用作建筑中防潮或需要受力的构件,如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以及用作装饰的石碑、石狮、华表等,而柱础、抱鼓石和拴马石是大同县清代民居中常见石雕物件,雕刻内容丰富,画面有花卉、人物、动物等,极富立体感。柱础是我国古建筑构件之一,用于檐柱、中柱、山柱的底端与台基之间。北魏时期的柱础一般雕刻莲瓣、忍冬等纹饰,到清代纹饰简化,崇尚朴素,一般都是由简约的线条构成。抱鼓石多位于四合院宅门入口两侧,形似圆鼓,呈抱鼓形态托于石座之上,故称之为抱鼓石,其结构主要由上部的圆鼓子和下部的须弥座组成,鼓子上雕刻一圈鼓钉,鼓面中间饰团花或人物纹饰,整体形象精美。

此外,还有木雕,不过与砖雕和石雕相比,大同县民居现存的木雕并不出彩,主要体现在小木作的装修部位,比如梁架、门窗、门楣、窗格等处,装饰纹样有象征清雅高洁的梅、兰、松、竹等花卉纹饰,表示富贵吉祥的福、禄、寿、喜,以及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山水人物与飞禽走兽。据调查,在大同县的民居中还出现了壁画装饰,其中以吕家大院的壁画艺术水准为最,该画以风景与人物为主,绘山峰、松柏、河流、人物、禽鸟等,既表现了山林幽静的场景,又体现了画面静中取动的意境,是清代典型的人文画作。

猜你喜欢

照壁砖雕四合院
河州砖雕装饰纹样的应用与发展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照壁:从“光天化日”到“五福捧寿”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流落民间的皇家砖雕匠户
四合院下的宝藏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
红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