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行带法回家 培育有责任的现代人

2020-05-28连青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办学体系

摘 要 大田第一中学依托“力行带法回家,培育有责任的现代人”这一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其作用,构建德育队伍体系、德育活动 体系、德育内容体系,形成相互关联、互为依托的立体德育,强化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 键 词 有责任;现代人;办学特色;立体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 文化。”其精神和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经验和优良传 统的积淀,是学校办学优势的弘扬,是学校办学个性 的彰显,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推动着学校不断创新。 大田县第一中学在 90 年的办学历程中,尤其自 2001 年起,以法治教育为抓手,历经十几年,从单一法制思 想道德教育,到法制宣传播撒文明素质教育,再到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制融合教育,再到做一个有责 任的现代人核心素养教育,最终固化为现今的“力行 带法回家,培育有责任的现代人”这一办学特色。通 过不断进行横向、纵向的扩展与延伸,努力构建立体 德育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构建德育队伍体系,将学校、家庭、社会 共育网络落地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德育建设的决定因 素。可以说如果没有一支真正强有力的德育队伍,谈 德育工作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我校除了形成一 支由学校政教处、年段长和班主任为骨干的常态化德 育队伍外,还借助“带法回家”这一我校办学特色的主 体,随着“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升级与完 善,德育队伍也相應及时补充、增加、完善。(图1)

立体化的德育队伍,形成德育工作全方位、无死 角,可灵活根据不同时期德育工作重点,快速形成工 作方案,及时调用立体资源,开展德育工作。

二、构建德育活动体系,将德育工作的创新 性、有效性落地

德育的良好效果取决于活动。德育的内容是不 断发展的,既要保持体现传统美德,同时又要紧跟时 代,体现时代特征;德育工作必须以贴近现实、密切生 活、贴近未成年人为原则,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 规律,根据青少年的思想现实状况,结合现实生活实 际,根据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尽量采 用生动典型的事例,运用风趣幽默、通俗的语言,多用 活泼生动、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寓教于乐、深入浅 出、循序渐进的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以此来增强德育 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

1“. 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学校每年寒暑假的“带法回家”社会实践活动,将 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学校 法制教育一贯“请进来”的做法转变为“走出去”,将青 少年在法制教育中一贯的“受教育者”的角色转变为 “教育者”的角色,成为学校的普法宣传教育崭新的创 举,为学校普法宣传教育开辟了新途径。(图2)教育部 《中国德育》杂志为此发表了专论,认为大田一中的实 践教育活动,既拓宽了德育渠道,增强了青少年的社 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巧妙地克服了资 金短缺、基地容量有限、实践活动量大、安全隐患多等 困难,又推动了城乡的“文明”建设提高了公民素质, 促进了社会的平安和谐、科学发展,是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成功的典例,为青少年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 的课堂。

这些活动体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生心 理的特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如在开展“爱护公 物”的思想教育中,我们一改由班主任简单说教的方 式,而是采用了由学生设计组织拍摄电视节目的方 式,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了电视解 说词、与校园电视台工作人员一起拍摄了《多媒体教 室,你怎么啦?》德育教育片,内容撷取的是多媒体教 室里的“课桌文化”现象,电视节目通过披露学生乱涂 乱画、采访电教中心主任和总务主任,追述往届学长 学姐爱护公物的光辉榜样,再解读《公民道德规范》和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话题立足生 活,现实取材,正反对比,有理有据,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节目播出之后,在校园里产生了强烈反响,次日 政教会就收到了300多篇的观后感,其中有20几位学 生在来信中羞愧地做了检讨,并且诚恳地表示:要在 周末为多媒体教室“整容”,用行动来改正错误,不再 给学校抹黑……随后,教师又抓拍了周末学生和教师 们为多媒体教室“美容”的题材,采访了参加义务劳动 的学生干部、曾做错事的学生和带队的教师,摄制成 了续集《多媒体教室新生记》,次周播出后产生了更大 的反响。几年来,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共拍摄了 30 几集德育专题片和电视节目,内容涉及爱国守法、理 想追求、明礼诚信、人格自尊、爱护公物等,起到了良 好的德育效果。

三、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将学校系统德育教 材落地

学校德育虽然有纲领性文件和要求,但在具体实 施过程中较少有系统的德育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 了学校的德育效果。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形成 了系统的德育教材。如在法制教育方面,我们形成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系列专题;在安全教 育方面,我们根据形势、与时俱进陆续编写了“关注消 防,人人有责”“关爱生命,平安出行”“人人关心食品 安全,家家共享幸福生活”“强化自我防范意识,提高 识骗防骗能力”等系列教材,打造了系列班会课。

学校强化了班会课规范性,尤其突出了一学期10 节左右的班会课的规范教育内容,使之形成系列教 育,如针对高一新生,在上学期我们确定了“高擎理想 的火距”系列教育活动,确定了“在新的起跑线上”“高 中生活应当这样起航”“我所设计的高中三年生活” “困惑的高一”等主题,逐周开展教育。

实践证明 ,德育内容体系化、系列化 ,解决了品德 教育零碎化问题,更加符合教育规律,能让学生更好 地形成道德体系,提升了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郝平.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德育体系[J]. 中国校外教育,2018(19).
  • 胡建明“立体育人”德育工作模式的构建和实践[J]. 上海教育(B刊),2018(6).
  • 陈建强,魏晋雪.完善“德育一体化”育人体系[N].光 明日报,2017-1 2-25.

(连青阳,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办学体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