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作业开发:提高物理高考复习效率的利器

2020-05-28郑华云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用书习题校本

郑华云

摘 要 高三总复习基本模式常是一本复习用书,教师兢兢业业地“教书”,学生一丝不苟地做题。而结果是,不在题海中脱颖而 出,就在题海中淹没。为改变这种现状,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学校高三物理集备组,尝试在用好复习用书的 同时,开发基于学情的校本作业。

关 键 词 校本作业;基础多样;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复习效率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 基于学校。[1]笔者所在学校虽是一级达标校,但生源 质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样的学生不但需要基 础习题不断变式、滚动出现以巩固知识,也需要通过 能力提升、形式多样的作业以提高核心素养,从而更 好地面对选拨性考试——高考。而如果高考备考过 程中学生只抱着一本复习用书、做几套订购的试卷, 其复习效果必然会因为缺乏“针对性”而大打折扣。

一、习题难度:基础性兼顾能力提升

“科学合理地设计试题难度”是课程标准中给出 的命题建议。研究近几年物理高考试题也会发现,现 在的高考试卷结构确实越来越稳定,更注重对基本物 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的考查,即使是压轴题也设置 成若干小题进行分步得分,保证了试题的难度与梯 度。因此,结合学情,福清第二中学高三集备组在高 考备考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关注校本作业习题的 难度:

(一)敢于取舍,有舍有得

这几年,福清第二中学高三年使用的复习用书都 是《志鸿优化设计》,书中的难题、怪题,我们大胆删 减;对于中档题、基础题,复习用书中题量不足,通过 校本作业来补充;对于复习用书中易错题,可以“就地 取材”进行变式训练,整合校本作业,让学生在力所能 及的范围内去攻克难点,有更多的精力去攻克他们能 够解决的问题,以提高高三的复习效率。

(二)分层设计,逐步提升

常有学生非常苦恼地和教师交流:“书上的作业, 一题都不会做……”当然这有夸张的成分,事实是现 在市面上的高三总复习用书良莠不齐。因此,在编制 试题的时候,应该有一定的梯度,A类习题适合巩固 基础知识,让大部分学生可以入手;B类习题兼顾能力 提升,毕竟一年后学生都需要面对选拨性考试——高 考,这些做法都比较符合考试的目的要求。例如:福 清第二中学在18-19学年对高三年段学生进行分层教 学,年段以两个班级为单位,分设A、B班,相应的作业 设计也分为A、B两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 获,使学生在不同思维水平中得到训练,符合新课程 标准的要求。

二、习题形式:多样性并凸显核心素养 高三年的校本作业,以高考题型为主,在不同的 复习阶段,分别侧重选

(一)知识结构图概况

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 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示意,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 网络图。它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诺瓦 克和高温在 20世纪80年代初期基于奥苏泊尔的“概 念同化理论”而首次提出的。

知识结构图是一种由节点和连线(或箭头)组成 的用于说明知识之间关系的结构图示,是一种表征、 检查、修正和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认知工具。 它把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图形的方式直观 反映出来,同時反映了人脑对某一相关知识点之间内 在联系的理解程度。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图形,形 式简单、浅显易懂、形象直观,能让人一目了然;从内 容上看,它是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反映知 识点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一个知识系统,因此 图文并茂。

知识结构图的制作往往是围绕某一主体知识或 问题而展开的,制作者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联 系与此主体知识或问题有关的知识,进而生成此主体 知识或问题的相关内容,然后用线段或箭头把这些内择题、实验题以及计算题题型 的训练。除去这些常规题型,教师可以根据复习进 度,布置给学生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校本作业,让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生活 实际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 探究态度,加强实践意识以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 形成。

例如,在复习到超失重概念时,教师可以布置这 样一份作业:在电梯中称体重。通过体验,让学生回 忆一下高一的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紧接着,附上相关习题训练及变式训练,在原有高一 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 推理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学生做 完了体验作业后,教师可以布置类似这样的习题,例如:如图1所示,一同学在家中称体重,她稳定站立时

体重计示数为GO,之后她发现“下蹲”“起立”过程中, 体重计示数不像稳定站立或稳定蹲下时那样稳定不 变,而是变化的,请根据学过的超失重知识,判断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2]( )

在这道作业中的CD两项,考查了系统的超失重 问题,让学生从基础的“电梯超失重”问题上升到系统 超失重问题,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加速度方向的判断 是解决超失重问题的关键。让学生从高一的基础知 识逐渐过渡到高三年的综合应用知识,逐步提升学科 核心素养水平,学会将实际问题构建成已学的物理模 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素养。通过 这样的生活实践及习题演练,让学生将“科学思维用 于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点,将复习效果落到实处。

除了这样体验式的作业,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 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各章节的思维导图,通过发散思维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 梳理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有时候,教师还可以针对 基础很差的同学,布置一些“背公式”的作业,减少计 算题的零分率。

三、习题设置:变式化并温故知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做了大量深 入的研究,他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描绘出。从艾宾浩斯 曲线不难看出,记忆保留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 降。再加上高三的学生科目多,课业负担重,没有办 法及时复习巩固知识,从而产生知识的遗忘以及概 念、规律混淆不清等问题。

在这样的复习状态中,急需教师通过校本作业的 “滚动”出现,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掌握新旧知识点。 这样的作业,往往取材于前期复习过程中,学生正答 率低的题目,教师将原题、变式题不断“滚动”出现。 例如:在复习到动量知识的时候,校本作业再次出现 板块模型,再现牛顿第二定律在该模型中的应用。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区 分了地面光滑与不光滑,板块有外力F与无外力F的 不同做法,同时也加深了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通过 这样的反复“变式”“滚动” ,让学生在不断“分析、推理 论证”的过程中,去“检验、修正”已学过的知识,进而 用于解决更多的新问题,温故而知新,更好地提高复 习效率。

四、习题编制:流程化并发挥团队力量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校本作业格式也需要 规范化,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份作业的页眉处注上一些 励志名言,标题标上序号OO1、OO2……

将整齐、规范的、充满温馨提醒的作业呈现给学 生时,可以为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 慢慢养成整理收集材料的好习惯。

当然,更重要的是校本作业的编写过程需要规范 化,我校集备组校本作业形成流程如下:

整个过程发挥了集备组、教研组的力量,形成有 序、规范的作业。题库意味着资源共享以及资源内容 的更新与提升,整个过程发挥了教研组团队协作的力 量,将高三的集备成果辐射到各个年段,从而提升全 校物理教师的教研能力与命题素养。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
  2. 中学学科组卷网[EB/OL] . http://zujuan. xkw. com/ 13q5615245.html.

(责任编辑:周志平)

猜你喜欢

用书习题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是谁对书不敬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吃书与用书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