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味英语”的理念与实践

2020-05-28薛蓉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本语言阅读教学

摘 要 笔者提出原味、寻味和品味的“三味英语”阅读教学主张,期望以阅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胸怀视 野,形塑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主动学习、感受生活、品味生命,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三味英语;阅读素养;教学实践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学会英语 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语言学习,也能影响学生的全 人发展。十几年来,通过各个层面的教改,英语阅读 教学虽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进步,但教学的许多目标尚 停留在表层、口头或者形式上,导致动力不足,表现 在:一方面由于考试的压力,教师不敢放手创新;另一 方面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变革认识不足,对学生 人格、品格和价值观的教育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在思 维品质培养上也有所欠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 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而在英语教学中,做 好阅读教学完全能够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中 发挥关键的作用。

据此,笔者主张英语阅读教学需具备“三味”:第 一味,从深度上由单纯的语言学习拓展到思维培养; 第二味,从广度上由思维培养深入到文化鉴赏;第三 味,从宽度上由课堂学习延展到课外阅读。也就是 说,英语的阅读教学应该以阅读为突破口,以培养学 生的阅读习惯为抓手,通过传授语言知识,提升思维 品质,培养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提出“三味英语”教学主张。

一、“三味英语”的概念内涵 什么是“阅读素养”?王蔷、陈则航(2016)提出了 中国中小学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指出英语阅 读素养发展目标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 要素。阅读能力有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 文化意识四个方面组成。[1]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 阅读体验。

什么是“三味”?“三味”指原味、寻味和品味。

原味:回归阅读原点,养成阅读品格。让学生自 如的徜徉在阅读世界里,是阅读最本真、最天然的原 点。尼采说:读书是在知识与心灵中散步。但是 ,受 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高中生和教师只是把阅读 作为测试的方法去读,使阅读的本意背道而驰。阅读 的本质是阅读体验,与“文”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对话, 于读中获取信息、丰富智慧、充盈情怀、享受过程。在 阅读教学时,回到原点,阅读教学将呈现一幅鲜活的 生命图景。

寻味:探寻体会文本,培养思维。不同类型语篇 所传递的意义、意图各不相同,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理 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分析、理解主题 意义。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 境、语篇类型、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 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 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 学习。

品味:品味鉴赏文本,形成文化意识。“品读文本” 感受到文本传达出的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散 发英语真正的魅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 的特色,不仅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的智慧 的启迪。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重视学 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透过语言文字窥见作者的思 想,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 文化知识内涵的理解,对文化异同进行比较,最后形 成新的跨文化认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文化 修养。

二、“三味英语”教学实践

(一)在“原味”中养成学生的阅读品格

研究表明,一个好的阅读者更容易对阅读产生积 极的态度(MuUis et al., 2007),而对阅读有正向、积极 态度的人也更容易在阅读中获得快乐(Mullis et al., 2009)。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 内在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允 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素材,同时营造轻松的阅 读环境[2]。学生通过阅读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相对于 教材而言,语境更丰富,语言也更真实、更地道。因 此,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除了教授教材里的内 容外,还可以利用以下方法。

1. 通过文学阅读

由于教材在许多方面受到牵制,在课文中能能涵 盖的文学类篇章不多,但英语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能 使学生受益。学生们不仅能浸儒在地道的语言里,习 得短语、名言和俚语,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气候环 境,在想象和虚构的世界里,感受不同文化的冲击。 英语文学阅读不仅能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和阅读的 兴趣,也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建议教师可以 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如:《格列佛游记X Gulliver' s Travels )、《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 )、《假如给我 三天光明》,也可以选择《TEENS》等报刊上刊登的文 学作品。

2. 开展整本书阅读

一个人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与生活中的阅读比较 接近,而不可仅限于考试中的阅读。[3]实践表明,通过 阅读整本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還能更好 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更能体现阅 读的本质。

建议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首先科学合 理地选材,应选择语言地道、主题积极向上的书籍。 其次,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教学媒介和数字互联网,创 造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平台,如阅读APP “薄荷阅读100 天阅读训练计划”“扇贝阅读”等。最后,教师还应根 据学生学情,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如福州一中 邱天 华 老 师 构建 的 读 写 思一 体教 学 模 式( read-write think model)。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布置学 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前,先提出3-4个讨论的话题,要 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接着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 间点内完成图书的阅读,并准备好一本笔记本,随时 记录下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心仪的句型、优美的 段落描写,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下阅读中产生的困惑、 问题以及自己的思考。最后,设计一堂研讨课,由学 生作为课堂主角,把读书笔记中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 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是一个不断质疑、寻找证据、 建构意义的过程。通过反驳、被反驳、自我修正,学生 提高了对原著的认识,移情和升华了自我,实现了从 read到write再到think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既是独立 思考,也是批判思维,更是分享合作。

(二) 在“寻味”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新课标强调 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思维品质,它包括逻辑性 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这要求教师首先要 培养学生如何有理有据地进行意义和意图方面的表 达,然后是培养学生如何理性思考,如何善于提出疑 问,而不应不假思索地接受所有获取的信息。学生只 有具备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 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这三种思维特征 的强弱就反映了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低。[4] 下面以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Section C为例,讨论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USE 教学模式设计基于思维品质培养阅读课。[5]

本单元的话题是 Food Festival , Section C 为阅读 课,课文内容是Craig写给Kangkang的一封信,全文 计220词,分三个自然段。第一段中Craig就无法参 加 Kangkang 的食物节活动致歉;第二段中 Craig 作自 我介绍,讲述其个人爱好和性格特征;第三段中 Craig 阐述创办Free the Children项目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一 组织有所了解。根据USE教学模式,设计了以下三个 教学步骤。

1. 理解课文,培养逻辑性思维 本环节为理解课文,目的是识记和理解本课语言 知识,了解单元主题和课文大意,关注主要事实细节, 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据此,本环节设计以下三个 活动:

活动1 :观看图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引出文章 的主人公 Craig。

(1)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

( 2) Who is the man?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活动2 :要求学生快读课文,说出文章的学生提 取各段的主要信息,了解各段的中心大意。活动 3 : 细读课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eaning of“Free”?

( 2) In the motto o“f Children Helping Children”, the firs“t Children”refers to , and the second“Children”

refers to .

[分析]活动1是课堂导入活动,通过呈现图片提 供课文的背景知识,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再现Craig

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初步了解Craig。活动2是语言 输入和文本理解活动,让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捕捉 关键词、略读和扫读等,抓文章的内容要点,培养学生 提取信息的能力;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在读前 教学以下词汇:fight against和motto。活动3是要求学 生在语境中认知词汇和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深度 理解课文,并弄清关键的词汇free.children的所指,通 过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以上活动基于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训练了学生逻辑 性思维中的分析、概括能力。

1. 组织分享,培养批判性思维 此环节的重点是知识加工和思维训练,它将前一 环节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内化。阅读课的语言训 练环节是对所读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通常是开展搭 档对话或课文复述活动。对话多是操练活动,复述多 是重读课文,并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如品读、质疑、 批判等,与同伴进行思维碰撞,在活动中将所学内容 以说的形式输出,达到用英语做事的目的。

本环节设计了以下两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组 内讨论之后各组派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答案。

(1) Why did Craig name the group“the Twelve Twelve-Year-Olds”at first?

(2) How did Craig develop the program of“Free the Children”and realize his ideas?

[分析]分享活动是文本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 维活动化的过程。它要求学生通过阐述、倾听、交流、 互动等方式,在分享中分析和判断同伴所说的内容, 达到互促互生之目的。问题(1)是探究Craig创立助 人项目的动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Craig创办组织的 来龙去脉。问题(2)引发学生思考Craig在帮助他人 的过程中,如何从设想开始,然后一步步实现目标。 在了解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时,学生通过与同伴的讨论 积极地使用解析、分析、评估等思维方式,体会其实现 自己理想的心路历程。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开始 时学生对问题(2)的回答比较肤浅,究其原因是没有 经过深入思考,没有进行反思性的分析与判断。通过 教 师 的 循 循 善 诱 ,如 : What did he do first? And then? Can you join these sentences together? 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using just one sentence? 学生逐渐打开了思 维,明白了如何用学过的英语知识有逻辑性地回答问 题。可见,分享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 交流,有助于学生深层理解文本。此环节培养了学生 质疑、释疑、分析、判断等批判性思维技能;此环节也 为后面学生的输出环节做好了铺墊。

输出表达,培养创新性思维 本环节旨在深度加工前两个环节的语言信息,使 所学内容个性化和条理化,它既能巩固所学语言知 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此环节,教师先创设课堂活动情境:Now let's look at these children in the pictures. They need our help. Choose one of the pictures, and imagine how to help them in your own ways. 这些真实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触景生 情,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共鸣,构思语言内容。接着,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以下表达任务: Write a passage in around 60 words. Before writing, make a plan for helping them, and consider the following three things: why to help,how to help and what to do.

[分析]在本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制订一个帮助 孤儿的计划,从Why、How、What三个方面写一则短 文。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教师 在活动前搭建结构支架,如提示Why、How、What三个 步骤,每个步骤用 1~2 个关键词 ,如 would like to help、 from the picture、first、second等,再由关键词扩展成句, 由句扩展成段。从培养思维的角度看,这一活动训练 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进 行个性化表达。这是语言学习中的迁移运用,同时这 一活动也达到了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感的积极迁移。

(三)在“品味”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对文化意识内涵的理解基 本局限在帮助学生分析对中外文化异同,往往忽略了 最重要的部分,即价值取向。教师应在教学中在文化 知识、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课教学中通过学习优秀的 外国文化来帮助学生认同和传承中华文化,学会比较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异同,同时形成开放多元 的思维习惯,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最终做到取其精 华弃其糟粕,形成正向的文化价值观和良好的性格品 格,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第五单元为例, 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品味鉴赏文本,培养学生 文化意识。

本单元主题为国外旅行,本课为第二课时,在教 授教材中阅读文本之后,补充了一份同话题课外文本 Students Sent Back。 这两篇文本主题为:人与自我— 学习与生活以及人与社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来设计教学。针

对文化意识培养这一目标,我们确定本课的目标之一 为:对比谢蕾和被退学的留学生在国外的相同境遇和 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同应对措施,推断出被退学的根本 原因,反思主题:“融入”所包含的跨文化背景下的行 为取向。

根据这一目标,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意识 的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浸染在 中外文化比较中。首先在导入中调查班上同学的出 国情况,接着播放一段学生自己制作的出国经历的微 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快速导入话题。紧接着问学 生是否希望今后出国深造,说出他们选择出国或不出 国的原因,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境铺垫。

随后,在阅读教学环节中,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层 层剖析文本,评价文本,通过问题的解答,从文本到文 本,再从文本到读者,帮助学生以谢蕾为榜样,解决今 后如果出国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帮助学生从文化的 差异方面思考部分国外留学生学业失败的原因,这些 问题的讨论为后面的拓展阅读进行了铺垫。

最后,下发一份课外阅读材料,通过学生小组合 作,对比谢蕾和被退学的留学生在国外的相同境遇和 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同应对措施,由此推理出被退学的 根本原因,同时和前面的讨论相互呼应,并引导学生得 出:谢蕾通过个人努力克服了由文化差异引发的种种 困难,得出应对跨文化背景下的困难的正确态度。

本节课通过反思主题“融入”所包含的在跨文化 背景下的积极的行为取向,通过选定一个特定的文化 背景,让小组讨论中国留学生在该文化背景下可能会 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让学生完成文化知识—文化 内涵—文化异同—文化精华的主题文化探究之旅,在 教师的引导下实现了语言、思维、主题和文化的共生 共融,有效地塑造了学生的文化品格,真正做到了将“十三五”名师名校长论坛 V名师名校丨 文化知识内化于心。

三、结语

英语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工具性体 现在分析、推理、训练,这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大 脑”参与;人文性体现在体验、感受、领悟,这需要教师 引导学生“心灵”参与。以“三味”英语阅读教学为理 念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利用文本传授语言知 识和技能,还要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大脑和心灵的共 同参与,让学生走进一个个鲜活的文本,通过体验、沟 通、鉴赏,从而激发思维、生成能力,最终形成英语学 科素养。

参考文献:

  • 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 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18.
  • Mullis, I. V. S., Martin, M. O., Kennedy, A. M.,et al. PIRLs 2011 Assessment Frameworks [M] Chestn 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2009.

[3] 王蔷.实施活动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EB/OL]. [2017-11-02]. http://www. zgjiaoan. com/2017/xsdjt_1102/

5820.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 梅德明,王蔷.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 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22.
  • 薛蓉.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維品质的实 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2).

(薛蓉,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 对象)

(责任编辑:周大明)

猜你喜欢

文本语言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