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5-28蔡小花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教学

蔡小花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对小学学段5-6年级的写作有如下表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小学生要写出文从字顺,带有自我情感意识,反映自我成长经历的作文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生对作文无处着手、无言可写、无情可表等现象特别突出,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更是如此。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谈及作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一种深沉的压力,老师认为学生作文能力不好,写不出自己要求的文章,自己也难有办法;学生认为自己无法写好作文不是不愿写而是自己写不出来,作文只能靠抄。

一、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作文出现作文困难,无话可说《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写作板块建议:“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以说这种要求对学生写作文给予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不受限制灵活表达,这有利于降低学生作文困难。但在现实教学中即使学生有如此大的表达空间,学生仍无话可写的现象依然大面积存在。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写作“多彩的活动”,学生可写的范围非常广阔,可以写校内的,也可以写校外的,学生选择余地很大,但学生作文时还是无话可写,觉得话在心中却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来,产生作文困难。

(二)学生作文空洞无物,无情可表小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把自己最原始的,最真实的感情能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即可。以常写的写人记事记叙文为例,能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人物的感情在文中也能适当的流露包含其中。但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两种极端:空洞化和高大化。空洞化无法在文中渗透自己的情感,无情无意可写;高大化将普通的事件、人物人为的刻意拔高,成为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人物,其情感自然是空的、假的。

(三)学生作文训练有限,基础不牢小学生从1-2学段的写话到3-6学段的写作,最基本的要求书写规范、正确,语句通顺,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能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文学性等。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有每学年完成不少于16次写作的底线要求,教师、学生也能完成这样的要求,可学生的作文训练仍然出现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乱用、语句胡乱搭配等现象,这反映出学生作文基础有待于进一步的夯实。

(四)教师作文教学难成体系,效果有限。教师对待作文教学不能与日常的课文教学一致,即重视日常课文教学,轻视甚至忽视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每一篇课文不论是自学课文还是讲授课文,教师均有教案可依,但对于作文教学许多教师就出现无教案、无计划的現象,作文教学随机性较大。这种情况反映在某一学期还难以显现出其弊端,放置一学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段内就会发现其存在的莫大弊端,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作文训练无法有效的衔接,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这对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极为不利。

二、小学作文教学实施对策

面对以上问题,就要从作文教学方法、学生作文训练方法等处入手,逐步完善作文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一)阅读,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作文时取材范围的大小,对素材的整合等都与阅读由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阅读是学生有话可写的最可靠的基础与保障。虽然《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也有阅读指导书目的开列,但阅读仍是学生面临的头等大事。

(二)训练,让学生有章可依小学生作文训练不是片段式的,要成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不是限制学生写作的思维,让学生机械的为作文而写作,是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规范性,减少错别字,规范标点,明确写作思路等。一是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要写出具有个人生活气息的作文,开拓写作的取材范围就必须学会观察、勤于观察。从身边的人、事、物做起,从最基本的观察特征表象做起,养成观察的习惯,赋予发现美的眼睛。二是让学生学会模仿。课文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范文,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要结合教师的讲解加深自我的理解,从文章构思、取材、选材、语言等等方面多研读,多模仿写作。模仿不等于抄袭,模仿是借鉴别人优秀的地方来促进自我的写作成长,不能将模仿视为抄袭的一种形式来对待。三是让学生学会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学生完成作文后先要自己读,看有没有错字别词,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在自己修改的基础让可以让同伴互改,读自己的作文给同伴听,让同伴提意见再做进一步的修改。

(三)教改,让作文焕发活力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总结成熟的经验,针对不同的作文训练要求撰写有效的教案,把作文课上成常规课,不能抱着读几篇范文,说几句提示语,然后让学生自由作文的心态来教授。要结合口语交际、片段作文、提纲作文等形式让学生的作文课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如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变形记”为例,教师可以先采取观看“变形记”这档电视节目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变形记”的认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假如自己变形后的样子与感受,最后再以片段的形式写一写变形过程中最精彩的片段。这样三个环节完成之后再让学生作文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四)评价,让作文更有动力教师的评价不应该是学生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评价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作文语句通顺,思路清晰”等,要变换评价的语言模式,可以就具体的点进行详评,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单个评价,总之要让教师的评价语言多样化。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要加入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来评价,一来可以让学生看到彼此的优缺点,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来还可以在班级内搭建互评互改的平台,加快作文在班级的流动速度。

作文是最能反映学生语文水平的版块之一,好的作文不仅要从作文教学着手,也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勤加练习,广泛阅读,这需要教师、学生、学校都作出各自的努力来共同促进。

参考文献:

[1]张知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8):70.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