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方法与技巧探讨

2020-05-28刘驰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验方法初中物理研究

刘驰

【摘 要】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从宇宙到基本粒子都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通俗来讲就是研究大自然规律,同时它也是其他很多自然学科研究基础。本文就如何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初中物理课堂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方法;研究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从宇宙到基本粒子都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通俗来讲就是研究大自然规律,同时它也是其他很多自然学科研究基础。鉴于此,在初中阶段为学生们打好物理基础显得尤为重要。物理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来形象化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内容,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兴趣方面,在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做实验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物理各个知识点的科学探索精神都有益处。现就如何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初中物理课堂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实验过程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转变自身稍显过时的教育理念,将思想从过去的应试教育风中解放出来,尽可能地改变从前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从侧重理论知识教学转移到理论和实验齐头并进上来,将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在实验课堂上营造出来。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实验教学的首要目的,实验本身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参与操作。当前,我国物理实验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表演,本应是实验参与者的学生反而成为了围观者,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深不透,課堂讲解效果也大打折扣,进而达不到原本进行实验教育的目的。

二、激发物理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验证已知知识和探究未知领域是物理实验的功能。物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大多数实验都是以验证性为主,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规律。反过来讲,过多看重验证性实验的效果会忽视其探索性功能,进而妨碍到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提升。因此,验证与探究并举才能使实验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在验证性实验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更要注意不能将实验演示和知识点讲解脱节,即使因实验需要,和学生一起对实验数数也可以活跃实验课堂气氛。举例来说,在进行大气压强知识点中的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时,可以询问课堂中是否有学生愿意举手先来尝试下是否可以拉开半球,在举手的学生中首先找两个身强力壮的男同学来拉,当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无法将两个半球拉开时,为同学们讲解拉不开的原因。接着,打开实验装置中的活塞,等到空气流通进入半球后,再次询问是否有同学愿意举手再次尝试拉开,此时找两个瘦小娇弱的女同学来拉,这时候就可以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最后,为学生讲解此时可以拉开的原因,在前后结果巨大差异的例子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大气压强知识点,并且可以给所有在场学生留下难忘的场景记忆。

对探究性实验来说,对教师和学生要求往往更高。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能存在学习上的惰性心理,他们习惯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或演示实验。这要求教师提前激发出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深入挖掘学生内心的潜意识,以及围绕教学大纲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在操作实验时,如果将会出现意想不到或从未见过的物理现象,注意要再三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激发学生想要探索的心理需要,借助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加深课堂效果。

三、培养学生观察力,打好物理学习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无处不在,同时,创新实验的前提和基础同样也是观察。观察贯穿于物理实验始终,教师需要在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前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着力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讲解观察方式等途径,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来举例,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光屏、火焰和透镜现在摆放的是什么位置关系,他们能不能换位置摆放,换了位置后还会不会成像;二是等下光屏上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子呈现,如果挪动光屏或透镜位置,成像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等;三是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什么,重点是什么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自行举手回答上述问题,并通过做实验来验证结果,让学生重新观察,讲解如何进行观察等,另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应重点关注哪部分,培养学生正确上实验课的方式方法,为今后参加物理实验课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实验方式

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教育领域中电子和信息技术作为新手段也不断渗入。为使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具体,在手动实验的基础上,可以积极探索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实验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将原本某些因场地、实验器材限制不易演示的实验更好地进行演示,或者将实验内容反复播放,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建知识情景,渲染学习气氛,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画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着手点,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氛围。如果有大胆发表自己观点和对实验有疑问的学生,首先要予以表扬,无论想法和结果是对是错,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考、探索、钻研精神,鼓励这类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本身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动力,更能激发其他学生钻研的积极性,在物理教学事半功倍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09~110.

[2]李文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88.

[3]傅志强.运用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实验技能[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9(09):54~56.

猜你喜欢

实验方法初中物理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前元音发音研究实验方法
物理“蒸发吸热”教学设计与实验方法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