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支撑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思考

2020-05-28葛勇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质量生活化互联网+

葛勇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把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信息化手段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信息化手段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通过信息化手段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让我们现代化的课堂更加高质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信息化;高质量

一、“互联网+”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很多的信息化教学措施,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充满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了信息化手段的帮助,更加轻松。同样,信息化手段的助力也得到了广大家长们的青睐和支持。

《义务教育數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所以,怎么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效拓宽数学教学的宽度,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性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是我们需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二、“互联网+”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举措

(一)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教师的观念和眼界要生活化

观念和眼界是决定行动的指南。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具有创新性、改革性。 首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来感知数学知识,让数学真正回归到生活实践中。这样,学生的学便不会只停留在表层的文字符号学习,而是深层意义的深度学习。其次,教师不应该再把应试分数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应该树立教学为生活服务的观念,以此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顽强的意志力,并鼓励学生把这些品质带到实际生活中,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工作效率。再次,教师要把传统“讲授式”教学改变为对话式、互动式教学,把刻板的思想变为灵活的、发展的思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走向“发现学习法”之路。

(二)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多元化素养要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教师在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多元化的信息化手段,积极与学生一起进行创新、探索、改革。

例如,在计算物体体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将需要测量的物体放到装满水的水容器中,然后引导学生计算溢出来的水的体积;或者放到没有装满水的杯子中,计算水面上升的高度以及要测量的物体体积等。这不仅对教师专业知识有更高的要求,还要求教师具有在教学中灵活地结合生活实际内容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能力,也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提升自己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三)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生活化和信息化相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先问: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面对国旗,大家心中肯定都有一份责任感,那你们知道我们学校这根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吗?

(学生相互讨论猜测或摇头表示不知道。)

师:大家有什么方法测量或计算出来吗?

(学生开始讨论,寻找方法,这样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课题。)

生1:在升旗时直接拴上一根绳子,再拿下来测量

师:很直接,很厉害。那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在旗杆附近立一根标杆,利用太阳光照射测量地上的影子,再根据“三角形相似”原理求得旗杆的高度。

师:不错,方法很好。(鼓励)但今天是阴天,没太阳怎么办?

生3:在旗杆附近找一个点,量出这个点到旗杆底部的距离,再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算出旗杆的高。

这样的设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打开学生的思维,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确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念。

(四)大数据时代,让教学趋向于生活化实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人教材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并对学生的生活数学思维进行深度调研,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操作中形成数学认知能力。数学与生活高度契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大背景下进行数学实践。如生活数学信息搜集、社会调查、实物测量、数据分析、数学实验等,都属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为不同群体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实践活动,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例如,教学“吨的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课前为学生创设了社会调查任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吨”这个重量单位,请同学们深入到生活之中搜集相关信息。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展示调查情况,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调查结果。有的学生说,桥梁承重都用“吨”进行表述,大货车载重量也是用“吨”的。也有的学生说:称量大象、大鲸鱼、大牛时都用“吨”作单位。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并顺利进入教学环节中。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信息,让学生对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印证,使他们对“吨”有更深的认识。教师课前发动学生展开社会调查,让学生提前学习认知,然后给学生创造独立学习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掌握数学概念,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互联网+”时代,家庭性资源是塑造高效课堂的一把利器

数学教学资源无处不在,让学生深入到家庭中搜集数学资源,非常适合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学生对家庭生活最为熟悉,可以从家中找到更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教师能够和家长达成共识,会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家庭数学训练任务,要求家长和学生互动展开生活化数学学习,可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而且信息时代的到来也给家校联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教师能够借助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展开教学,效果会更为突出。

例如,教学“植物的生长速度”时,教师让同学们在家长的配合下先进行植物的培养,然后在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通过问卷星为学生设计一个植物生长速度统计表,同学们可在家自己想策略,填写问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都能够圆满完成植物生长的统计仟务。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星的大数据汇总,先对学生的具体表現进行公开评价,接着让学生展开自评、互评活动,最后给出归纳性点评。学生在家庭调查中,能够准确搜集相关数据,其计算也非常准确,其生活实践操作也呈现高效性。

老师时常鼓励学生用数学的视角来审视生活,观察自己周围的人或事物,除了在课堂中进行必要的提醒,还要注重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和学生家长的关系,让家长做好学生在课下的引领者。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的开支计算,把一些小的数据交给孩子计算,增加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用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

三、“互联网+”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形式随着新课改的目标一直在改进,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深入理解,重视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自主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展开自主探索、动手合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在小学数学课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上引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等多样化形式,同时加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实践,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得到更加直接的学习经验,促进学习效率的全方位提升。

(二)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生活化教学,更具有真实性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之形象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节课上,教师利用网络视频给学生介绍在确定位置的时候,根据地球的南北极,以南北为基准,把方向分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相对教师枯燥的介绍,视频中的介绍更加形象、有趣,使得学生能够牢牢地记住。

(三)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生活化问题,更具有开放性

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性。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对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学习就是不断地探讨,因为数学知识是非常灵活的,通常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应该体现出开放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为了强化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教师在平板上设计这样的题目:母亲节,小明有100元钱,想买一束花送给妈妈。玫瑰6块钱一枝,康乃馨5块钱一枝,满天星3块钱一枝,请问小明应该怎样搭配?这个题目是灵活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运算,并且通过在iPad上面的拖动,呈现出不同的方案。

(四)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生活化课堂,更具有发展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换句话说,教师不仅要通过生活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需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的宗旨应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学习水平、程度不同,教师要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每一位同学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设计一个能够满足更多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该包括适当的生活化情境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探索性。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和研究的时间,让学生在生活化探究中真正感悟数学思想和知识。

(五)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生活化课后作业,更具有提升性

数学本身的研究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这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探索的积极性,并有效地测试他们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每一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可以结合“E+”互动平台,通过系统中设计的错题集、复习巩固题、重难点题进行资料的重整,然后分为1~3星题目,学生在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己提升的题目进行拓展强化,查漏补缺。同时,如果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系统会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并且讲授正确的方法。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风口,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生活化学习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新情境下的问题进行数学化,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抽象形成新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价值,掌握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从数学问题出发,从网络中寻找和数学问题相关的生活实例,提供给学生分析、思考,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树立数学即生活、学习数学服务于生活的观念,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抽象知识形象化,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高质量生活化互联网+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