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民俗文化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思与行

2020-05-28秦海华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

秦海华

摘   要:我国的民俗文化节日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传统节日都反映了汉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是悠久历史文化的反映,是人们对生活和未来美好憧憬的投射。对于幼儿来说,从小接触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和意义大有益处。

关键词:民俗文化;组织与实施;思与行

民俗文化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丰富、完整的教学内容,同时提供给幼儿一个真实、自然的环境,并在教学中顺应幼儿的天性,使他们自然地获得整体发展。

一、民俗文化课程理念

我园民俗文化课程的理念是:实践、收获、发展。我们认为,幼儿的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幼儿的学习应该是整合的,幼儿的发展是需要载体的。教师、幼儿、家长、社区应成为课程建设的共同体。

二、民俗文化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程的目标

我们坚持一切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使他们在快乐的同时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民俗文化课程的各级目标。

(二)课程的内容

考虑到课程的容量和幼儿发展的需要,并不是把所有的节日都纳入我们的课程体系中,而是要彰显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这就需要进行充分的整合和筛选。因此,我们所说的节日包括传统法定节日和幼儿园自创节日两大类。(具体名称见表1-1)。

表1-1两类节日一览表

三、民俗文化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原则

1.重视幼儿的经验。幼儿的经验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如果课程的内容超出了幼儿的经验,便成了单纯的形式和符号。只有将经验贯穿课程的全过程才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和有效性。所以,在课程实施前,我们对照《指南》明确各领域幼儿应具备的关键经验,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幼儿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相关经验,课程实施后关注幼儿的经验是否得到提升。

2.尊重幼儿,承认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有不同的兴趣和需要。课程实施中,我们营造温馨、愉悦、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平等、关爱和尊重,设计更多的能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大胆创新、相互合作和独立负责的活动,让他们能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智慧、才能、经验,并获得成功。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受家庭、社会、文化的影响,其发展水平有极大的差异。教师在活动中尽量使每个幼儿都能拥有高质量的发展条件和获得经验的机会,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前进。

3.树立“经济”观念,即以最小投入换取最大效益。因此,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及其组合方式,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时,把“低投入高产出型”学习环境的创设作为幼儿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根本出发点。

4.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即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以幼儿可以主动参与活动为基本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经验,从而实现自己身心的发展。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内容的组织形式符合幼儿需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并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创造必要的环境。

5.以“整合”的理念设计活动,即把课程看作一个将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形式、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影响幼儿发展的整体。因此,在实施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时,教师要注意各领域之间的交叉影响与渗透,将教学、游戏、休息、日常生活有机整合,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互结合,最终促进幼儿整体的发展。

(二)课程实施形式

民俗文化课程主要由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贯穿而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幼儿的兴趣,设想幼儿可能會出现的想法,并用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生成的项目式活动加以呈现。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内容一般采用小组形式;需要独立操作的内容则通过个别形式,以此达到让幼儿自由、充分体验的目的。这些大大小小、形式不同的活动方式给幼儿、家长带来不同的新鲜体验,既丰富了活动又为家长参与活动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三)课程资源保障

实施中,可以把周边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家长资源、网络资源中蕴含的物质、人文资源都进行了调查分类,运用于民俗文化课程中,并尝试让幼儿成为资源的收集者、选择者、建设者和利用者。根据课程发展需要,我们建立了教师资源库、幼儿资源库、户外自由活动资源库、幼儿游戏资源库、信息资源库、班级主题资源库等,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整理、调整,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课程资源库,为课程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新生入园,家长需要填写一张“家长资源表”,除了职业和个人兴趣爱好,我们还将调查范围扩大至家长的亲朋好友,扩展了家长资源。我们以幼儿园为中心点,在一公里范围内寻找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资源名称和资源使用说明,让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幼儿的状况以及资源的特征,对资源进行适当地选择与利用。

民俗文化活动已成为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一直秉承课程游戏化精神:“自由、自主、愉悦、创造。”追随孩子的脚步去挖掘他们感兴趣的事与物,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努力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幼儿的思想看得见、幼儿的经验看得见、幼儿的提升看得见。

参考文献:

[1] 陈仁玫 柳杨 王珺 《让班级活动更精彩——幼儿园节庆课程主题活动研究》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6

[2]刘洪霞 《幼儿园节日活动精彩设计方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6

[3]李季湄 冯晓霞 《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12

(作者单位:溧阳市南渡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略论贵州茂兰自然保户区民俗文化的保护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互联网+”促进民俗文化活态化
民风民俗
关于发展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的思考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