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改革创新中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的探讨

2020-05-28田燕张勇

读天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改革创新

田燕 张勇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体育这门学科的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为了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有效推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许多老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体育参与情况,不断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及形式,将教学改革创新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相联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大课间体育活动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以学校体育改革创新为分析对象,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走向以及实践策略,以期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探讨

一、 引言

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指导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方向,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相联系,保证学生能够在体育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其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自主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相关,为了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老师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与活动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但是对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体育改革与创新意义重大,老师需要围绕前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恰当可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二、 注重活动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与其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比较复杂,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为了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的体育教学质量及水平,学校领导以及体育老师必须要加强合作和互动,了解活动管理的相关要求,注重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抓住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实践应用要求,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其中活动管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有一部分老师还没有抓住活动管理的核心要求,因此实际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不容乐观,为了避免这一不足,老师需要以民主性和科学性为依据,在课堂教学实践之间与学生取得交流,了解学生的体育参与情况以及学习兴趣,积极设置科学合理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在主体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体育老师还需要根据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动向要求进行每日检查以及反馈,充分发挥后期的监督作用以及评价引导价值,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之中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价值以及乐趣,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 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新课改背景之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要求,保障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教育教学的实践价值以及引导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其中传统课间操模式一直以来备受诟病,这种教学策略难以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符合教学改革的实质要求,对此,老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转变,关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丰富化以及多元化要求,将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及体育运动和游戏模式融入主题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自主分析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老师需要结合前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分析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的真实状况,抓住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核心内容及要求,坚持围绕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及形式,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知。从而主动地结合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参与不同的体育学习活动,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身体素养,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四、 注重活动配套工程的立体性以及协同性

与其他教学板块以及教学管理环节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更为复杂,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個较大的挑战,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以及针对性,老师必须要注重后期活动配套工程的大力落实,以立体性和协同性为原则,明确不同的活动开展实施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各个年级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尤为关键,老师应该注重不同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要求,明确体育活动参与的现实条件,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既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又能够主动的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核心要求。其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活动配套工程的落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老师应该拓宽教学空间以及教学领域,明确学生在体育参与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体育参与的实质要求,针对性的挑选恰当可行的活动设施以及器材,弥补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不同的体育学习活动,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以及良性体验。老师只需要以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帮助以及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五、 结语

在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之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尤为关键,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综合提升。另外老师还需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实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造性、丰富性以及多元性。

参考文献:

[1]王军,彭发镭.学校体育改革创新中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的探讨[J].运动,2016(21).

[2]冯延庆.大课间体育活动影响校园特色体育的实证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田燕,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勇,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胜利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改革创新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经管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