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20-05-28陶嘉
摘 要:经过长期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发展速度上,还是在产业功能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领域,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平台。面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培养更多创新型旅游英语方面的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其能够更高效的对接这座服务型城市和全国的市场需要,是本文集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英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实践与现实基础表明,旅游业正处在大力时期。经过长期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发展速度上,还是在产业功能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领域,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平台。旅游活动正在以其宏大的规模、深远的影响、广泛的渗透而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等方方面面,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的关键时期,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产业优势不断凸显:一是作为一种综合消费、最终消费、多层次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无论是国内旅游消费还是入境旅游消费,都是落实“扩内需”和“稳外需”战略的有力途径;二是旅游业作为一种市场空间广、增长潜力大、带动系数强的综合性产业,它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拉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落实“保增长”和“稳增长”战略的有生力量;三是旅游业作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而且是传统产业的重要替代产业之一,是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落实“调结构”和“促转变”战略的重要方面;四是旅游消费作为日益普及的大众化消费和跨地区消费,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和旅游活动方式,促进旅游者在地区间与城乡间的流动,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并不断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平衡地区间与城乡间发展、扩大就业渠道、落实“惠民生”和“促协调”战略的重要工作。
国家不仅明确了旅游业是战略产业,而且还要求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将对旅游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出入境旅游的大发展,以及国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国际及国内旅游业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及竞争也越来来愈大。同时,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涉外导游及其他涉外旅游人才的外语交际能力亦提出更高的要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在國际交往中充分发挥了毋庸置疑的作用,旅游业是最广泛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行业领域之一,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能熟练掌握英语的全能型人才必将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因此,如何全面并快速提高旅游英语人才的素质,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如何培养多才多艺及全能型旅游人才队伍跟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步伐成为我们教师急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和探索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提出不少好的方法,但不少较片面,针对如何培养高级和全能型的旅游英语人才的研究及跨专业培养策略的探索为数不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为配角的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教师们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和讲解式课堂教学方式, 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旅游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参与度较低, 旅游英语教学的质量不高。此外, 能熟练以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旅游英语的学生仍占少数。毕竟该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 且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 教学与实践很容易脱节, 导致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远远超过听说实践因此, 强化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语言实践能力尤为关键。本文就深圳成人院校旅游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 并提出能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哪些教学策略, 来进一步提高深圳在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自2010年成立旅游英语专业以来,偌大的潜力市场招生人数却一直靠后,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对旅游英语招生宣传力度严重不够;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入学后转专业的人数较多;3、对旅游英语教学的配套不够完善,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
据课堂发放的问卷调查统计,旅游英语专业还存在着教材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在课程安排方案上也不够合理,旅游英语专业的教材缺乏针对性, 实际作用不强, 现阶段所有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 仅仅是将旅游专业、英语专业的部分课程简单地组合在一起, 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大, 也很难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旅游英语课程口语的学习如果仅仅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 效果当然是有限的。课上课下应该同时进行, 并且课下的实践更为关键。因此, 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将校外实践列为最重要的方式。课堂实践主要指教师应用情景任务式和互动合作式等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4];校内实践包括学校和部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锻炼和提升口语的机会;校外实践是学校和教师与旅行社、旅游景点联系合作, 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项目和实践机会, 或是在设置项目的前提下, 要求学生自行创造锻炼旅游英语口语水平的机会, 是另一个可以高效提升学生旅游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策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如机场、酒店、旅行社、景点等处进行实习和演练的机会。学生通过这些机会, 在机场办理登记手续旅馆前台办理入住和退房等手续、在餐厅充当服务员或导游, 介绍菜品或点餐、在景点作为导游或讲解员, 介绍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 直接获得大量第一手的旅游英语实践操作的知识和技能, 口语水平也自然在不断的真实演练中迅速提升。在这样的项目实践过程中, 学生之前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使用的情景任务式和互动合作式等教学策略, 所学会的交流技能、专业用语和口语表达方式都作为铺垫, 发挥了作用。在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反馈给予指导, 既能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提升旅游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又能让教师了解到旅游英语这门课在今后的继续开设中, 应该侧重哪些方面、强调哪些要点、避免哪些错误。
三、职业能力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然而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旅游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教师的聘任是由学校负责, 大多数的教师缺乏其他工作经验, 教师很少有酒店或者是旅行社的从业经历,教师的能力尚有待提高。与此同时, 高校对于教师的评价工作, 多从专业、学历以及授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这样的教师聘任制度下, 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数缺乏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经历, 甚至对旅游知识不甚了解, 其在教学过程中, 仅能根据教材照本宣科, 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这就给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 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基本沿袭传统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主动性、积极性均不高, 从而给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5]。近年来,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互联网+背景下, 多媒体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并为推动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相对比较生硬, 从而导致多媒体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改革措施与创新之路
(1)考核方式的创新
以往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对学生的考核, 多数以笔试为主, 主要是对学生的英语听读写能力进行考核, 深圳电大外语系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将这样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 改为机考,然而却使学生“套路”成风, 虽然笔试成绩非常好, 但英语口语能力却非常差。究其原因在于, 这种考核方式更加倾向于固定题库, 没有注重英语口语能力, 长此以往,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变成了“哑巴英语”, 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挫伤。面对这样的问题, 成人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中, 应注重考核方式的创新, 注重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核。例如, 可以适当将口试、笔试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口试分值在考核成绩中的比重;也可以不定期开展小型专业英语导游口语竞赛, 并将竞赛成绩纳入到平时成绩之中。
(2)增强教材内容针对性
教材是学生在校园学习中接触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的重要伙伴。在教材选择上应该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选择内容较为新颖,富有特区特色的材料作为教学之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旅游英语专业来说, 掌握中国元素、中国文化是必要的, 只有掌握中國文化才能在国外游客面前发挥自如, 同时对我国文化传扬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成人院校在选择教材时应针对当地文化和中国元素, 或是组织相关老师或者专家对旅游英语教材进行编制, 使学生能接触到最真实的当地文化和情怀, 让学生在现实学习过程中领略中国文化和情怀的魅力, 便于学生充满自信地投入工作中去。
(3)提高教学内容实践性
教育目的是知识的实际应用, 因此高校教育必须立足于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学有所用”的特性。高校教育体系中应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课程过程中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内容结合,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在课堂接受基础知识的传输时能很好融入情境, 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对现实工作环境的理解。 除此之外, 高校应拓展校企结合联动模式, 与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管理单位进行合作, 让学生能实时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 对知识理解更为透彻, 提升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把校内外各种学生专业活动利用起来, 让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和国内外友人进行交流, 交流过程可以就全球文化和中国地域文化进行, 既能让外国友人感觉到中国学生的友善又能锻炼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种真实存在的交流场景极具实践性,学生在这种实践中能及时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让交流过后的学习更具针对性, 继而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4)互联网+ 模式构建
深圳这座创新型城市,走在改革时代的前沿,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越来越大,教学改革在当今高校教育中是首当其冲的, 只有对传统教育模式改革才能使教育质量更上一个层次。教育改革的方式多种多样, 针对旅游英语专业来说, 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就招生宣传以及资金投入方面给予重视,加大对教学设备和教育环境构建的费用投入, 从硬件设备上满足学生学习要求。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立相关旅游英语专业学习互动平台,早日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模式。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借鉴翻转课堂的相关经验,让每个学生成为成为课堂的中心, 积极用英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中国文化乃是全世界文化的理解。
五、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的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外国游客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而深圳旅游业是广东旅游业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省旅游创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深圳旅游总收入占广东的四分之一。多年来,深圳旅游行业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产品,使旅游业发展突破了资源限制,走在全国前列。面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培养更多创新型旅游英语方面的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快节奏的发展, 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其能够更高效的对接这座服务型城市和全国的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尚俊杰、庄绍勇、陈高伟。学习科学:推动教育的深层变革[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1:6-13
[2]李艳叶.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6) :191-193.
[3]任翠瑜.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的探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 :115-117.
[4] 戴斌.旅行社管理 (第三版) [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11:284-288.
作者简介:陶嘉(1986- ),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旅游英语。
课题:现代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项目负责人:陶嘉
项目编号: SD1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