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姻故事》:一次爱与自我的制衡

2020-05-28陈明潇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

陈明潇

摘    要:由诺亚·鲍姆巴赫导演的《婚姻故事》,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片中人物和这段婚姻,可以将女主角妮可的反抗看作心中代表权力欲的阿尼姆斯长期被压抑的结果;查理则是孤僻天才的原型,自恋且过度依照自我,通过存在的逆转达成转变;夫妻间失败的婚姻,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发展亲密关系的阶段中认同危机悬而未决造成的。

关键词:编剧;心理学;阿尼姆斯;认同危机

本届奥斯卡备受瞩目的影片之一《婚姻故事》,仅凭名字推断本片似乎讲述的是婚姻内的甜蜜生活,相反的是它呈现了一对夫妻自结婚以来久积不畅的矛盾爆发,以二人的离婚冲突开篇,以离婚后仍饱有的温情收场。如果单纯以一场破败的婚姻为影片下脚注,似乎颇为不妥,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都不仅关乎爱情,也关乎自我,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处理这段亲密关系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的审视。因此《婚姻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夫妻不合导致婚姻破裂的故事,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片中人物和这段婚姻,可以将女主角妮可的反抗看作心中代表权力欲的阿尼姆斯长期被压抑的结果;查理则是孤僻天才的原型,自恋且过度依照自我,通过存在的逆转达成转变;夫妻二人间失败的婚姻,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发展亲密关系的阶段中认同危机悬而未决造成的。

一、妮可:被压抑的阿尼姆斯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人格系统主要有四种原型,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阿尼姆斯指的是女性心中的阳刚原型,代表了如勇气、领导能力、理性的智慧和身体力量等特征[1]。《婚姻故事》中的女主角妮可,在这段婚姻中她的力量始终得不到认同,她心中的阿尼姆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以致妮可在维持爱的过程中却失去了自我,所以当她的阿尼姆斯再也无法被压抑时,她选择了离开查理,重塑自我。妮可在婚姻中属于被压抑的弱势一方,原因有内外两层。

内因是两人本身存在的差异。妮可是靠演性喜剧片,暴露身体出名的演员,查理则是年少成名,白手起家的天才戏剧导演,起初妮可从家乡洛杉矶来到纽约追逐演艺梦想,人们都去看她主演的戏剧让她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可后来戏剧公司受到的赞誉越来越多,观众是为了查理而来,妮可却越来越渺小。这种变化让她意识到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不势均力敌的感觉滋生着她的自卑,她说“我从来没为自己活过,我只是让他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另外,妮可刚刚遇到查理时,只用两分钟就爱上了他,她告诉律师诺亚:“所有的问题一开始也存在,但我就是接受了他和他的生活,因为感觉自己还活着。”妮可也会因自己看来不值得一提的想法出现在查理的作品中而受宠若惊,甚至先提出结婚的也是她。这段亲密关系在刚开始就注定了妮可在其中的弱势地位,后来她的阿尼姆斯觉醒,回头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卑微了那么久。

外因则在于丈夫查理对妮可的忽视。查理不理会她的愿望,曾经查理获得了一个在格芬剧场的常驻职位,可以在洛杉矶待一年之久,那正是妮可的愿望,但他拒绝了,妮可却为了查理可以执导一部戏剧,带着孩子跟随他在哥本哈根生活六个月;查理也很少听从她的声音,妮可一直想在剧院当导演,查理的回答却永远都是敷衍的“下一部”。所以影片最后,当妮可压抑的阿尼姆斯终于得到释放时,她的领导力和智慧也得以发挥,她做了导演并获得了艾美奖提名,找了一个会和母亲一起做游戏等着她回家的新男友,曾经家里摆放的都是和查理有关的照片,如今全部换成了她自己的照片,这正预示了妮可自我的回归。

二、查理:自恋时代的孤僻天才

羅洛·梅在他的著作中讨论了“自恋”的问题,并把它作为现代特有的存在主义病症,自恋的角色只依照自己的价值观生存[2]。影片的男主角查理,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这一时代中孤僻天才的原型,“这个原型面对的挑战是要变得不再孤僻,即再度将爱整合在自己的生命中,并使自己再度与外界联结”[3]。查理二十几岁就成为了戏剧导演,之后还获得了“天才奖”麦克阿瑟奖,但他太过关照自己而忽视别人,相对于妮可在爱中失去自我,查理是太过自我而忽视了爱。

作为亲密关系中强势的一方,查理一直是自恋和自私的。影片开头妮可在信中写道:“查理毫无畏惧,他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或任何挫折放弃自己想要做的事。”与其说是因为他内心强大,不如说这也是他自恋的映射。家里的家具全是按照他的品味,从来没有问过妮可的意见;妮可的事业有所转机,接到试播集的邀约,以为终于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本想得到丈夫的肯定,可换来的却是他的取笑;查理意识到试播集报酬丰厚后,却告诉妮可可以把钱投进戏剧公司;妮可希望的结婚后在洛杉矶待更多时间是两人云淡风轻的“讨论”,查理希望的妮可拍完试播集就回纽约就是应该生效的“约定”。查理的自私一直是悬在这段婚姻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没有把妻子当成独立于他之外的人,甚至都背不出妻子的电话号码,将本该互相匡扶的亲密关系变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一点点催化着夫妻矛盾的发酵。

一直以来,对查理来说都是职业优先,爱情在后,但“孤僻天才性格的发展,是通过存在的逆转来达成的,相较于为了工作而牺牲他的个人关系,他必须为他所爱的人牺牲自己的工作”[4]。查理为了争夺儿子的抚养权必须飞到洛杉矶打官司,因而牺牲了工作,停演了自己在纽约的戏剧;他花费了高昂的律师费办理离婚,还在洛杉矶买了房子。这一切都倒逼查理做出改变,也不断促使他思考自身的问题,观察员来家里时,看得出他在努力当一个好爸爸,他向观察员展示之前用小刀常和家人玩的游戏,却划伤了自己,当初妮可因为查理的忽视有多么痛苦,如今查理在观察员面前划伤手臂时就有多么窘迫。这场离婚之战的最后,查理获得了45%陪伴儿子的时间,并且接受了曾经妮可无比希望他接受、但他只考虑自己喜好而放弃的大学职位,将会在洛杉矶待很长时间。“孤僻的天才”通过存在逆转达成了爱与工作的平衡,可却再也无法挽回失去的爱人。

三、亲密关系中悬置的认同危机

埃里克·艾里克森认为人的成长可以分为八个阶段,伴随着人的成长或者不断的社会化,在每个阶段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表现出积极地反应,反之就会出现危机,这种危机就称为认同危机[5]。《婚姻故事》就是典型的人生心理成长中亲密关系阶段的认同危机没有解决,特定阶段的特殊的矛盾没有解决,就无法发展出合适、健康的亲密关系,因而生发出夫妻二人悬而未决的认同危机。但影片中查理和妮可在解除他们的亲密关系也就是离婚的过程中,开始真正了解了婚姻,也认清了自我,从而解决了认同危机。

在查理和妮可这段失败的亲密关系中,暴露了诸多问题。首先是两人不再信任。之前商量好不用律师参与,妮可离婚后仍想和查理做朋友,查理也说过他们会自行分配好财产。但后来妮可却没有信守诺言,请了律师诺拉,查理不得已只好也找了律师。原本可以和平解决的离婚到了法庭上只剩下互相贬低的难堪,使得查理不再信任妮可并指责她“你用法律手段耍我”。而查理出轨舞台督导的行为也让他同样彻底失去妮可的信任,面对质问他辩驳这是在他睡沙发后发生的,似乎出轨是查理为解决力比多释放通道的堵塞而做出的正常行为,他反而调过头来训斥妮可,不应该把自己出轨和妮可决定搬来洛杉矶的事混为一谈。没有信任,就没有亲密关系,让这段婚姻再没有回旋的余地。其次是夫妻间沟通的破裂。影片中妮可和查理有一场长达十分钟的激烈争吵。离婚前,查理不曾洞悉妻子的想法,在他眼里一家三口在纽约过着很好的生活,而妮可在争吵中也终于意识到查理究竟有多么自私。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却为对方用上了最狠毒的词汇,查理告诉妮可“每天醒来,我都希望你死了”,妮可则痛骂查理“你和你的自私融为一体”。认同危机不解决,则导致婚姻背后的累累伤痕,这场戏中两个角色都感觉被对方误解、抛弃、背叛,被伤的体无完肤,沟通彻底破裂。

但危机的解决最终还是靠自我驱动,让这场离婚的博弈最终画上句号的,源于角色的自我认同,对爱与自我间制衡点的找寻。影片中妮可不再沉湎于亲密关系而失去自我,她在洛杉矶做了导演,开创了属于她的事业天地,妮可终于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从而开启了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查理不再是一味地被別人迁就,他也学会了迁就别人,他放下了纽约的事业,接受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常驻职位,并且将执导两部戏,在艺术剧院当代理,查理选择花更多的时间在陪伴儿子上,告别了过去自私的自己。

四、结论

《婚姻故事》描述了一段残酷又不乏温情的亲密关系,其中的两个人都是在婚姻中踽踽独行,也在不断寻找爱与自我的制衡。站在婚姻的终点回望起点,妮可在婚姻中因为爱而失去自我,最终用离婚当做武器,实现了无论在婚姻还是生活中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查理太过自我而忽视了婚姻中的另一方,最终他学会了做出牺牲。他们的婚姻看似失败,却也收获了一次自我成长,正如查理在影片中所唱的:“有人与我患难与共,对我洞若观火;却又让我胆颤心惊,痛不欲生。”

参考文献:

[1]威廉·尹迪克,井迎兆译.编剧心理学[M]. 2014年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11.

[2]威廉·尹迪克,井迎兆译.编剧心理学[M]. 2014年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223.

[3][4]威廉·尹迪克,井迎兆译.编剧心理学[M]. 2014年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228—229.

[5]百度百科,认同危机.

猜你喜欢

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10个心理学问题帮你挑相机 你的“本命"相机是哪款?
心理学
引进版心理学图书的重要性分析及优化建议
跟踪导练(二)5
心理学的花样疗法
《安妮聊心理学》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