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作品中的“猪形象”

2020-05-28李晓腾

戏剧之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艺术作品

李晓腾

【摘 要】一年春为首,六畜猪为先。从古至今,猪和人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古代,以“猪”为造型的艺术品主要表现在雕塑、玉器等艺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是很难从文人画中寻觅到猪的身影。到了明清以及近现代,以猪为题材的艺术品,基本上都是取其大吉大利、富贵吉利之意。如今,“猪形象”也被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吸引着大众的眼球。

【关键词】猪形象;艺术作品;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3-0136-02

猪虽为十二生肖之尾,却是人们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驯化捕获来的野猪,继而出现了养猪业。猪在古人眼中是十分神圣的动物,古人爱猪,一方面是因为还未驯服成家猪之前的野猪十分凶猛,是堪比野狼一样的生物,而远古时期的人类刚刚学会使用工具,对于他们而言,野猪是一种强大而神秘力量的存在;另一方面,是由于猪的繁殖能力极强,每胎能产下十几头小猪,这恰好符合了当时人们多子多福的观念。由此猪在当时也成为了财富的象征,人们对于猪也不再是停留在吃的层面,祭祀、观赏的器物都做成猪的形状,更有甚者,用猪来陪葬。随着人们利用工具的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猪的形象也陆续出现在绘画、陶塑、玉器等作品上,经过时间的沉淀,流傳下来一件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猪形象”也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符号流传至今。

一、远古时期以猪为题材的艺术品

著名的红山文化中蕴藏着大量精美的玉器,“中华第一龙”玉猪龙是最常见的标志性形态,它的出土一度让部分史学家作出猜测,猪是某些原始部落的图腾。原始艺术大多是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物的一种模仿,仔细观察玉猪龙,它的头部具有明显的猪的特征,大多数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可能是猪。玉猪龙通体为岫岩软玉材质,大耳肥首,吻部平齐,三角形切口不切透内圆,身体首尾相连,成团状卷曲,器身背部有对钻圆孔,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整器从外形看似猪的胚胎。宰杀动物是原始居民获得食物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在屠宰的过程中,红山先民很可能发现猪的不同时期的胚胎形态,他们对这种神奇的生命力怀有敬畏之情并将其神化,经过思维加工将其升华为龙,并通过艺术手法创作出来。

远古先民的智慧不容小觑,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不论是装饰物还是生活用具,都是他们的智慧结晶。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也以仿猪形进行塑造,惟妙惟肖,可见当时猪已是较为常见的动物了。该器具的色彩往往和猪皮色相近,造型背部平缓,上方设有宽扁状提手,臀部立有漏斗状的容器口颈。其形象逼真,造型生动。精致的炊饮器具充分反映了先民们高超的艺术才能,为现代史学家全面了解原始社会的分化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线索。

二、绘画作品中的猪形象

历史上画马画牛的艺术家大有人在,然而同为家畜的猪,遭到了文人画家的冷遇,因其外表和生活环境就可想而知。猪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吃懒做,且无比邋遢,故中国古代画家大都认为猪的形象过于俗贱,难以入画,导致今天我们很难从文人画中寻觅到猪的身影。其实,主张“猪不入画”者,忘记了一条规律:艺术总是无遗漏地反映那些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事物。①在画坛上,并非人人都不曾画猪。近现代以来,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师曾多次画猪,虽不及徐悲鸿笔下的马、齐白石笔下的虾名气大,但猪形象的描绘也可谓是惟妙惟肖、神态皆备了。

徐悲鸿画的墨猪,憨态可掬、体态浑圆、造型简单,看起来既真实又朴素。他笔下的猪寥寥几笔勾勒,以浓淡分明的墨色进行大面积渲染,虽用笔简练,但是把猪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猪的面部刻画入微,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目视前方,警惕性十足。徐悲鸿画的动物富有人性,他不但喜欢画马、画牛等高大强壮的动物,而且对麻雀等小动物也关爱有加,对弱者富有怜悯之情。而偶然涉笔的墨猪,实则自嘲,人到中年难免感慨、缅怀过去。另有一说,这幅画是徐悲鸿赠予妻子的,画中的猪为正面,不予勾线,一副憨诚的姿态,也暗指徐悲鸿很憨诚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可看作是他对爱妻的一种表白。

另有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曾多次画猪,齐白石与猪的渊源,除了和他从小在农村生长的背景有着相当的关联之外,还有着个人对家的深刻情感,更象征着家园与他之间的羁绊。②齐白石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级的画坛巨匠,与他来自民间的质朴气息不无关系,正因为这种曾一味被人认为是土和俗的东西,使齐白石的作品才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更能引起普通人民的共鸣。所以相对古人讲究作画雅观别致,齐白石更不拘一格,故而他也不在乎猪不入画一说,反将“猪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创作了不少有关猪的画作。猪的造型简单,表情欢快,齐白石老先生用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创作出一幅幅有意思的有关猪的画作,看起来都非常真实与朴素。

虽说猪鲜少入画,但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师用他们那支强劲的笔,浓淡相宜的墨、细笔加以勾画,将猪描绘得真实朴素、独具匠心,或写意或趣味或暗讽,皆有无尽的艺术价值。

三、“猪形象”在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

古人对猪有感情,现代人对之也迷得不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猪形象”更是走进大众视野,普及到各个领域。诸多影视剧中便出现了许多经典的猪形象,猪八戒自然不在话下,另外还有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三只小猪》、香港知名电影《麦兜故事》,以及近些年来火爆的动画片《小猪佩奇》。影视剧中塑造的猪形象大都软萌可爱,非常受大众的喜爱。更有艺术家把猪形象和各类图案结合起来,为观众诠释了“猪形象”的不同意义。

来自比利时的艺术家威姆·德沃伊(Wim Delvoye),有着超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把猪当作“活的艺术品”在美术馆展出。2007年,他在北京建了一个养猪场,还请纹身师为猪纹身,把一些奢侈品商标、宗教性质的图案等通过纹身处理成绘画,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他勇于挑战观众理解艺术品的常规思维,并为观众带来启发。他相信猪在不同的文化中或在不同的时期中代表的不同内容应该得到重新解读。

四、结语

猪作为六畜之首,从古至今,和人们的关系就密不可分,不管是文化还是艺术,都是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下来的精髓。古代养猪业伴随着农业生产而发达起来,猪是财富、吉祥、丰收的象征,早在远古时期就出现了以猪为形象的艺术品,不管是雕塑还是玉器,都为我们研究史学提供了珍贵的素材,这些艺术品见证了民族的发展。虽说猪鲜少入画,但是历史上仍有画猪的画家,画家画猪,更多是传达一种思想感情,或是国泰民安、富足吉祥的象征,或是寄托思乡情怀,或是表达诙谐幽默之感。“猪形象”也逐渐融入大众视野,人们不止吃猪画猪,更有许多以猪为主角的影视作品,“猪形象”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以一件件精妙绝伦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

注释:

①王元鹿.猪与古代文化[J].现代中文学刊,1995,(1):10-15.

②董宝厚.牧豕思乡——从齐白石画猪看他的乡土情结[J].文物天地,2019,(2):39-41.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