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套乡土题材绘画创作的精神延续与审美开拓

2020-05-28石鑫

戏剧之家 2020年13期

石鑫

【摘 要】绘画是画家的劳动产物,是画家利用图形、构图及其它美学方法所表达的概念及意思,这是绘画本身的魅力所在。乡土题材的绘画创作,是中国近代绘画的新兴产物,它结合了乡村人民最朴实的生活方式和乡村独特的风景来表达画家的一种情怀,这种题材的绘画历经了引进、吸收及综合变革,渐渐趋向成熟与理性,本文浅析了河套乡土题材绘画创作的精神和现代审美研究。

【关键词】乡土绘画;创作精神;审美开拓

中图分类号:J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3-0126-02

一、引言

當代绘画内容所呈现的方式与传统绘画有着实质性的区别,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对绘画作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乡土绘画呈现的方式包括油画,水彩画等等,它们的绘画语言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其代表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绘画精神,作品精神以及审美都是不同的,更多的乡土题材绘画都是真实深刻地描述了乡村人物的特征和最真实的生活情景。

二、我国乡土题材绘画的变迁发展史

乡土题材绘画最早出现在尼德兰,它是伴随着乡村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对立转化中,乡土题材绘画开始在内涵和表现手段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是20世纪著名的乡土画家,他一生都致力于对美国乡土文化的发掘,他的绘画融入了自己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西方艺术逐渐被我国青年画家所熟知,并且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对青年画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青年画家在当年的下乡劳动中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之路,比如罗中立,艾轩,高晓华等人物。其中,罗中立的代表作《父亲》更是被人们所熟知。

(一)建国前期乡土绘画的现状

我国近代以来开始了探索乡土题材绘画的文化精神内涵。建国前期,由于连年战争,多数农民背井离乡,生活颠沛流离,这个时候的爱国艺术家结合我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创作了大批刻画当时农民形象的作品,比如王悦之的作品《弃民图》,它描绘了当时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工业艰难发展,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形成无业流民。这幅画作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流民的同情。

建国前期乡土绘画主要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对农民生活的不幸感到无助。作者希望借助画作来唤醒对人们命运的感知。

(二)50到70年代大众化的乡土绘画

这个时期,我国农村绘画的特点是色调明快,色彩强烈,成为了一种传播媒介,宣传画成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人们能够通俗易懂地明白画作到底是在表达什么。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王式廓的《马大爷》,罗工柳的《延安人》,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体现出了新农民的自信幸福。

这一时期的乡土绘画,更多地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影响,画家借助作品表达了自己最真挚的思想情感。

(三)80到90年代个性化的乡土绘画

由于受文革思想的影响,很多画家不再描绘农民的生活,而是开始描绘最真实的乡村风貌。在改革开放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画家开始对以前乡村生活进行回忆,其中代表作有王克举的油画《晌饭》。

(四)新世纪以来多元化的乡土绘画

21世纪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让乡土绘画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乡村绘画不再描绘简单的农民生活,更多的是描绘了都市化下的农村生活。其中更多是以描绘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生活为主题,真实反映了现在农民的普遍生活状态。这个时期的乡土绘画既有对以前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有对现在乡村生活的刻画。其中代表作为段正渠的《黄河传说》。

三、河套乡土绘画的创作精神

绘画是一种精神性极强的艺术,在创作中必须要体现出与物质世界若即若离的关系,以物质为基础来进行升华,从而最贴近艺术的本质。中国绘画的以画写意、用色构图、造型题材等许多方面都对乡土题材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画面内容来表达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绘画具有平面性、装饰性和意象性。其中乡土题材的绘画更能表现意象性这一特点。意代表对象的精神或气韵,投入作者的精神赋予物象某种意义。中国乡土绘画艺术流派众多,名师辈出,技法风格层出不穷,作品结合气韵的表现,情趣寄寓使得精神性在作品中也体现得非常到位,

真正乡土绘画革命是以工业科技及城市化的发展为背景的,优雅宁静的乡村生活,农民的生活方式,被一一破坏,从而使得乡土绘画也具有了照相机的记录功能。在记录乡土生活的同时创作者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借以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他们的创作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自己的主观情感。

无论哪个时期的乡土题材的绘画作品,作品主旨皆反映了当下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画家的创作情感。

不同时期的绘画都表现了某种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技巧,语言,思想,风格等所能表达出来的,它们近似于灵魂。作品内容都是创作者信仰和灵魂的体现。

河套乡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当地农耕文化为基础的河套乡土绘画精神具有典型的表达色彩,把中国绘画的情趣寄寓和以画写意这两种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在坚守现实主义美学精神的同时,借助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来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彰显了新时期的审美诉求与精神开拓。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体验与感知,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将其融合在一起加以创作。

新时期的河套乡土题材美术以张建国、李桂祥、孙庆忠等画家为主要代表,这些生长于此或工作于此的画家的创作大多是从当地的劳动人民形象中寻找质朴的创作原型和生命意识中探索展开的,从不同视角对当下传统元素、现实生活和民俗风情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作品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追求,勾勒出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河套艺术家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情怀。这些代表画家首先通过对这些特有的民俗民间风情的关注以及对其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的考察,在写生中直接进行本土风俗元素的转换成为他们在作品中寄托各自历史情思时的首要选择。其次,他们在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同时对现实主义精神延续及为推动民族艺术的变革与突破所做的思考,体现了本地域民族艺术家的主体需求与价值取向,河套乡土题材绘画的当代性便由此而展开。

这些河套乡土绘画的典型画家在创作中坚守艺术的严肃性与经典性,在艺术作品中触碰更深刻的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意识、情感意识以及人文关怀意识,以更大的文化视野塑造富有时代精神的河套人和事的典型形象。

四、开拓河套乡土题材绘画的审美

多年以来,乡土题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要创作元素,由于深沉的文化内涵和温馨的家园意识凝聚了中国绘画的情感和思想。乡土题材是不同绘画风格的表现主题,很多画家采用不同的创作观念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使得这一题材成为在中國绘画多元风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是一种价值内涵的成熟认识,在乡土题材中美就是其审美价值得到诠释和展现的基础。通过将乡土题材不同的文化融合到画面里,能够为绘画作品创造水平的实质性提高起到重要帮助。

乡土文化具有区域性,在画家对不同乡土视角的情思以及自身认知阅历的影响下,审美特点遵循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对乡村真实生活的客观表述,让观赏者从绘画中感悟到了乡野之美、民俗之美以及生命之美,绘画的本质没有离开乡土特色,给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注入了淡泊自然的气韵。乡土生活中自然现实的感受,还有人文的心态,是乡土题材绘画中民族特性彰显得最多的地方。通过民俗与画的融合,让乡土题材的绘画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创作模式,意象表现促成了乡土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在表现方法、题材以及形式上更加具有多元化,充满了层次感。所以乡土题材绘画的审美观点有了大的改观,在借鉴西方绘画记忆的同时,也构建起了民族艺术和美学根基。

河套乡土题材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民族特色,民俗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还具有多元文化的元素,呈现出极富感染力的时代艺术之美。河套乡土题材对于民俗文化的运用,不仅满足了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心理渴望,更是拉近了绘画爱好者和作品以及地域民俗文化的心理距离,形成了极具有民族特性的美学特点。所以关注地域风情的描绘成为新时期本地画家普遍性的一种审美追求。这些代表画家在时代背景下研究河套乡土题材绘画创作的审美开拓。在创作河套乡土题材画作时,遵循本地域民俗特点,遵循艺术创作原则,对本土民间民俗符号创作的审美回归进行了实践探索,探讨了新的艺术思潮对河套题材绘画创作的影响。作品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使作品具有了真情实感,从根本上拉近了观赏者与作品的距离,清楚地表达了自己创作时的真实感受,体现出绘画作品的精神所在。开拓审美,开拓观赏者的视觉感受,也是极其重要的。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文化元素都为绘画艺术提供了很多素材和灵感,这也是绘画本身最独特的美丽所在。无论是乡土题材绘画,还是其它派别绘画,都体现了创作者的情感价值观,也都融合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特点与民族特性。只有遵循艺术创作,尊重艺术创作的手法,才能找到合适的文化定位和艺术风格,这也是绘画最基本的要素准则。

因此,我们认为在深入表现乡土风情的同时,尽可能地广泛收集、整理、记录以致保存那些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分析现阶段几位画家作品的精神性及审美情感,进一步探讨河套美术的当代品质;河套乡土题材的绘画创作也应该积极寻求一条既传承传统又承接现实的发展道路,进而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促进地区文化的蓬勃发展。这才是我们当今画者应该探索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董文通.现当代绘画场域的自主性再造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9.

[2]史小可.当代中国油画色彩语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刘诗园.论乡土绘画艺术对个人创作的影响[D].湖北美术学院,2019.

[4]钱晓品.中西绘画交融视域下水彩画在中国的演进[D].河北科技大学,2019.

[5]沈雪慧.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与中国在宗教绘画方面的对比[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赵鑫.试论乡土绘画艺术中的本土元素[D].云南艺术学院,2014.

[7]曹贵.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

[8]李曼.中国当代图像文化背景下绘画的审美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12.

[9]张霞.论水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特征中的取向[D].江西师范大学,2003.

基金项目:河套乡土题材绘画创作的精神延续与审美开拓,项目编号:HYSY201922。

作者简介:石 鑫(1974.1-),男,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绘画材料学,工作单位:内蒙古河套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