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发展的眼光看少数民族戏曲

2020-05-28荆毅

戏剧之家 2020年13期

荆毅

【摘 要】少数民族的戏曲和汉族的戏曲都是在传统基础上孕育发展而产生的,少数民族戏曲指的是除了汉族以外的一切戏曲。汉族的戏曲和少数民族戏曲的共性都是综合性艺术,他们涉及剧本、表演、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少数民族由于群居较集中,有着自己本民族的河流、山川、文化及其发展历史。走近少数民族,了解少数民族戏曲艺术对于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时代发展的眼光去挖掘、保护、发展少数民族的戏曲艺术,培养少数民族青年戏曲人才,是我们戏曲工作者不可推脱的使命和担当。

【关键词】少数民族戏曲;生存发展;青年戏曲人才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3-0033-01

一、少数民族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比较完备的戏曲艺术形态早在宋、金时期就得以形成,金末元初产生的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进入了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发展时期,之后明清传奇和清代地方戏蓬勃兴起。无论是在它的产生孕育期,还是在其发展壮大期,中国戏曲都曾潜移默化地接受过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滋养和浸染。

少数民族的剧种以少数民族所喜欢且能被少数民族观众所接受的题材为主。目前,少数民族戏曲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形成时间较早的剧种,如藏剧、傣剧;二是形成时间晚但发展较快的剧种,例如彝剧和白剧;三是新中国成立后与新的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发展起来的、形态相对不太稳定且处于探索发展时期的剧种,例如蒙古剧和苗剧。少数民族的戏曲民族风情浓郁,但是尚存的戏曲剧种都未形成完整体系,发展不稳定。

少数民族的戏曲没有严格的行当划分要求,服装可以穿着本民族服饰,表演中可以突出歌舞,用故事演绎歌舞。例如,白剧采用吹吹腔和大本曲,在语言上多采用本民族语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戏曲发展迅速,逐渐地向戏曲本体靠近。

少数民族戏曲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个剧种是否成熟要看是否有代表性的剧目和代表性的人物。成熟的剧目走向舞台,向观众展示了少数民族发展的面貌;但成熟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数量偏少,且缺乏高质量的剧目,导致受众数量也在逐步减少。

少数民族戏曲创作是对历史精神的诗意阐释,应当选取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人物,在人物塑造中展现民族精神;随着戏曲创作题材的开阔性逐步增大,新时期的少数民族戏曲突破巨大,由玄幻变为写实,由神秘变得质朴,舞台也开始倾向于展现现代人对生活的憧憬;用民族的、开放的、独一无二的艺术手段创作戏曲作品。

二、少数民族戏曲的生存现状

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就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指出,目前少数民族戏曲的生存和发展困难重重。[1]一是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和剧目数量迅速消减;二是少数民族戏曲教育体系不健全,专业艺术人才十分匮乏;三是政府文化部门难以提供足额的经济扶持来支持剧种传承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新要求新论断,[2]目前少数民族地方戏曲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少数民族戏曲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仍然不足;二是少数民族戏剧人才数量严重匮乏。[3]一方面与缺少培养少数民族戏曲人才的专业院校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少数民族戏曲团体难以留住青年戏曲人才。

三、少数民族戏曲的传承创新

近些年来,针对存在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运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为保护、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戏曲做了大量的工作且成效显著;但戏曲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实现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戏曲剧种的目标,我们必須多维度地从人才培养、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更加细化的方针政策。

除此之外,我们对本民族的青年戏曲人才的培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青年戏曲人才是我们戏曲艺术未来发展的领头人,完善好青年戏曲人才的培养工作就意味着我们拯救少数民族戏曲的工作就成功了大半。对青年戏曲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集中各地专业的师资力量,开设小班额的民族戏曲班,挑选具有发展潜能的青年人重点加强教育培养;在国家层面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让少数民族戏曲发展得到多重保障。

我们坚信,在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的扶持之下,我们的少数民族戏曲终将踏上新的发展道路,少数民族戏曲之花必将在我们的戏曲艺术大花园中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参考文献:

[1]应对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实行抢救性保护.中国文化报,2013 年3月7 日.第001版.

[2]传承民族戏剧,守护精神家园.人民政协报,2017年12月9日.第003版.

[3]让少数民族青年戏剧人才在新时代脱颖而出.人民政协报,2017年12月9日.第003 版.

作者简介:荆 毅(1993-),女,山东高密人,中国戏曲学院2017级戏曲文学系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曲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