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大学建设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0-05-28钟宁芊子徐红宇陈麒茜

价值工程 2020年12期
关键词:老年大学路径选择人口老龄化

钟宁芊子 徐红宇 陈麒茜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和终身教育观念的不断普及,我国老年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似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与部分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大学的建设发展仍有不少问题。本文将先简单介绍我国老年大学的现状,再从美日英三国的老年大学发展模式进行经验借鉴,接着细看湛江市老干部大学的发展概况,指出其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为湛江市老干部大学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universities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have sprung up like bamboo shoots since the 1980s. Compared with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that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earli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for the aged in China. This paper will first learn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senior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britain, and then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senior universities in Zhanjiang city.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大学;路径选择

Key words: aging of population;university for the elderly;development path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2-0293-04

0  引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条件和卫生狀况也再逐年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寿命逐年延长。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数据,2019年全球约有一半的国家/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在7%及以上,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再细看中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6658万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据全国老龄办预测,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7亿人。2053年前后老龄人口达到峰值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占比34.9%。我国的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已成为难以逆转的大趋势。

人口老龄化催生了养老观念和相关产业的诞生和发展。老年教育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其目的是使老年人学习知识、交流感想、增进友谊、增添生活乐趣和强身健体。而老年大学则是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20世纪70年代,法国诞生了第一所老年大学——“第三年龄大学”(简称“U3A”)。随后的40多年间,老年大学在众多国家建设和发展。自1983年我国成立了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之后,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历史拉开了帷幕。在这30多年来,我国老年学校及各类协会组织数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万。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1100个,参加人数4389万人。其他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共有37193个,参加人数456万人。老年教育观念不断盛行。

1  我国老年大学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老年大学始于1983年9月17日建立的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1988年12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老年大学步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并逐步向县乡拓展。2005年,西藏老年大学的成立,标志着老年大学已基本覆盖我国各个省区[2]。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截止到2018年,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万。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1100个,参加人数4389万人。其他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共有37193个,参加人数456万人[3]。

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3年至1995年的萌芽阶段,教学特点以为娱乐性和消遣性为主。在这个阶段里,自山东省建立了第一所以老干部为主要教学对象的老年大学以来,我国其他的各个省份相继创建了老年大学。我国老年大学的历史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阶段于1995年至2002年的稳步发展阶段,课程特点逐步转向教育性。1996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1条第1款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这意味着我国的老年教育发展有了法律的强有力保障,老年大学开始面向全社会老人。

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10年的扩张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提出的“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的理念,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方向,老年教育的实践经验上升至理论研究,其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第四阶段于2010年至今的开放跨越阶段。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第八章中提出了“重视老年教育”,这是我国老年教育第一次被写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至此,老年教育将会实现“三个延伸”:向城乡社区、向高等学校、向企事业单位,形成开放式、跨越式的发展格局[4]。

2  国外老年大学发展经验借鉴

2.1 英国

20世纪80年代,英国建立了第一所老年大学。

从模式上看,英国的老年大学是“自下而上”的互助模式,即由老年人基于自治互助的原则,自愿组成学习小组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育者和学习者没有区别,学习者能够自愿参与活动并免费获得大学教育。这样一来,由有各种技能和兴趣的退休专家组织老年人聚集成组,并协助解决共同的问题,使社会各个阶层的老年人得到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社会差距。

从政策上看,英国的政策发展给老年大学提供了有利条件。英国的《老年人机遇:应对21世纪老龄化挑战》(Opportunity Age: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Ageing in the 21st Century)指出,“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更多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高等教育贷款将取消年龄的上限限制”。贷款政策的鼓励,让更多较低阶层的老人有机会参与老年大学,促进了老年大学的发展[5]。

2.2 日本

在亚洲,日本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有关学者就开始关注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而在1954年5月,由小林文成先生等人创办的日本最初的老年人班组(老年大学)乐生学园在长野县的伊那市落地建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印南野学园—日本最早的老年大学在1969年6月诞生。至今,日本的老年大学得到了成熟的发展。

首先是校园的开设。受日本岛国的地理资源影响,日本土地寸土寸金,故日本的老年大学很少有自己的校园或教室。其大多数的老年大学都是采用租借文化馆、公民馆以及各类公共文化场所等场地来开展教学。这种做法,一方面节约了建造校园的成本,也方便学校前往各个地区进行校园活动;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学用品和设备的存放和搬运,提高了搬运成本。

其次是老年学生的结业条件。由于日本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青壮年数量的减少,导致社会服务等工作缺少人手。日本老年大学面向某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征集生源,对入学的学生进行一般教养课程、地域活动论课程、演习课程以及结业式的培训,培养成为该地区的活动带头人,为该地区提供社会服务、开展社会活动、组织老年人力资源及缓解青壮劳动力短缺带来的问题作出贡献。而由老年大学培养出来的活动带头人可对该地区的老年人进行教学培养,由点到线,再到面,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剩余劳动力[6]。

2.3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一强国,也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国家。其老年教育发展较早,老年大学发展水平较高,具有典型性。

其一,美国老年教育法律制度完善,为老年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976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终身教育法》,号召全社会活到老学到老,其次,在20世紀60、70年代,颁布了《美国老人法》和《禁止歧视老人法》,为美国老年大学的长足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财政支持。

其二,组织主体多样,覆盖面广。美国有老龄公民全国理事会、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及各种民间组织,他们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开展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另外,美国老年大学借助社区大学的资源,对社区里的老人进行老年教育,既减少老年课堂开设的成本,又方便社区老人便利接受老年教育。这种操作方式具有成本低、收费低、接受度高、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受到美国社会的高度认可[7]。

3  湛江老干部大学建设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建设发展状况

1997年11月,湛江老年大学与湛江市老干部培训学院合并,2012年1月更名“湛江市老干部大学”(湛江老年大学前身是1987年1月,原南方大学湛江校友、民盟成员创办的湛江港城老人进修学院;1989年1月学校归市教育部门管理,更名“湛江老年大学”)。目前学校有霞山、赤坎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在师资方面,学校现聘富有教学经验的老领导、老教授、专家、学者、医生等56人为任课教师,开设7个系20多个专业(如书法、诗词、摄影、绘画、声乐、粤曲、舞蹈形体、模特、瑜伽、钢琴、电子琴、二胡、葫芦丝、小提琴、英语、电脑、中医、按摩、太极等)、80多个班次,学员3000多人次。学校现任校长为市政协原主席黄国威,聘任王冶、康富泉、姚立尹、陈光保、林彦举、黄一彪等27位德高望重的湛江原市、军队老领导为学校顾问,市老干部局副局长、市老干部两个活动中心主任、市处级退休干部等4人任副校长。3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校遵循“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已成为湛江市广大老干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学习活动阵地。据悉,该校校先后入选中南地区老年大学协会成员、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员、国际第三年龄大学研究会会员。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教学资源有限

该校教学资源的有限主要体现在招生数量相对较少。据资料显示,湛江市老干部大学仅能容乃3000多名学员,与该市拥有的100万名老年人口相比,能参与教学的老年人口仅占0.3%。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自2018年起,湛江市老干部大学开始采用“湛江市老干部大学缴费小程序”进行注册缴费。据学员反映,某些热门课程名额在一两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课程名额资源紧缺,教学数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据该校教学工作的网上资料显示,其招生录取条件偏向于录取老学员,且有些专业的录取条件较为严苛。湛江市老干部大学招生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原学员优先录取,新生预报后根据剩余学位补录。”这也就意味着教学资源始终倾斜向于老学员,社会各阶层的新学员难以进入老干部大学参与学习,难以满足全社会老年人参与继续教育的需求。其中,在2018年的舞蹈、模特和形体三个专业的新学员招收中,学校采用面试录取的方式,由校教学主任和授课教师进行现场考核。虽说这一招生方式有利于提升老年教学工作的质量,但是较为严苛的录取条件将入口狭隘的老年大学之门又给重重关上了,拒绝了一大批有心参与的老年学生。笔者认为,老年大学的教育不同于其他成人教育,其不需要追求学历的认证和参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工作而获得利益,具有非功利性,因此老年教育的招生应是一条宽敞的阳关大道,而不是你争我抢的独木桥。

其次是师资力量的有限。据了解,湛江市老干部大学现聘有老领导、老教授、专家、学者等55人为任课教师,开设20多个专业80多个班次,师资数量相对有限。况且,一些教师也是在原单位退休后被聘为老年大学教师,年龄与老年学生不相上下,往往难以胜任多班次任务重的教学。这反映出该校优秀青年教师缺口较大,师资力量不足。笔者认为,老年大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而政府相对较少的财政支持难以支撑老年大学聘用大量的优秀青年教师。而且,当前社会的终身教育观念仍不普及,教师队伍大部分涌入青年教学工作当中,对老年教育的关注度较少。因此,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然而,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缺少了教师的参与,学生就会像没有舵的轮船,不知去往何处,老年教育不可缺少引路人的指引。

3.2.2 城乡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

據湛江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主任何健分析,目前县级老年大学尚未普及,县(市、区)才有5所老干部(老年)大学,乡镇更没有老年学校的组织。尽管湛江老干部大学开设了霞山区和赤坎区两个校区,但是还未渗透到乡镇一级。从供给方面分析,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中,义务教育投入最多,占比最大,而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低于9%,占比较少。然而,相对较少的老年教育经费大部分流入省市级老年大学的建设发展中,乡镇一级的老年大学的教育经费少之又少,便造成了城乡老年教育建设发展的不平衡。从需求上看,乡镇一级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大部分人一生都在追求经济利益。有不少老年人仍在务农或是打零工,获取生活经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老年大学。其次,年老一辈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大部分缺乏文化教育的培养,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乡镇信息传播的滞后,他们难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便不会积极主动地去组织老年教育活动。因此乡镇的老年教育需求较小,间接促进了城乡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如何利用乡镇已有资源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以达到老年教育规划目标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2.3 资金来源单一

湛江市老干部大学属于民办公助类学校。所谓民办公助,即是民办公助是以群众为主体兴办各种社会事业,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的一种建设模式。该校学费全额上交市财政局,经费主要来源于市政府,资金来源单一。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使我国“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显现,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不平衡,终身教育观念未得到全面普及,导致相关的社会组织数量少之又少。目前,我国各类老年社团组织仅约有30000个,制约了老年教育参与主体的壮大。参与管理组织湛江老干部大学的主体数量少,其资金获取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不仅影响着老年大学教学资源的更新,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形式的创新,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3.2.4 课程种类设置不全面

该校开设了7个系20多个专业,如书法、诗词、摄影、绘画、声乐、粤曲、舞蹈形体、模特、瑜伽、钢琴、电子琴、二胡、葫芦丝、小提琴、英语、电脑、中医、按摩、太极等。这些专业大致可分为:语言文学系、书画摄影系、声乐演唱系、器乐演奏系、舞蹈表演系、体育健身系和综合应用系等。可以看出,大部分专业具有消遣性和娱乐性,供老年人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和增添生活乐趣。在《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鼓励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民风等特点,推动老年教育特色发展。反观湛江市老干部大学的课程设置,其课程种类设置具有普遍性和重娱乐性,缺乏一定的特色和教育性。当前,我国是人口大国,而不是人口强国,人才相对紧缺。面对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年教育以娱乐为主时,我国就容易丧失一大批可用老年人力资源,便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4  老年大学建设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目前我国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有上千万老年人通过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参与学习。然而,据资料显示,到2018底,我国已有16000万人左右的老年人。我国参与老年教育的老年人占比仅有4%左右。因此,我国仍需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8]。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整合利用现有的社区教育机构、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另外,在湛江市,应加强社会宣传,扩招本地生源。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都不了解老年大学收费低、满足感强等特点,因而不能够主动去了解老年大学的招生情况和课程设置。另外,也因缺乏传播的渠道,堵塞了社会老年人获取老年大学信息的通道。因此,可通过已毕业的老年学生进行毕业汇演、拍摄毕业视频、街头路演及拍摄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老年大学,吸引社会的关注。其次,湛江市政府应为区域内老人开放场地、图书馆、设施设备等资源,积极招收有教育需求的老年人入学。湛江市老干部大学也应力求和各大高校等文化单位进行合作,利用他方已有资源开设特色的课程及创新新型课程形式。

4.2 建设老年教育网络体系,鼓励全员参与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倡导老年教育要遵循保障权益、机会均等的原则,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新层次、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我国应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发展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有效整合乡村教育文化资源,以村民喜爱的形式开展适应农村老年人需求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农村散居、独居老人的教育服务。推进城乡老年教育对口支援,鼓励发达地区以建立分校或办学点、选送教师、配送学习资源、提供人员培训等方式,为边远地区和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提供支援,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倾向于乡镇地区。

湛江市老干部大学可利用已毕业老年学生资源,为乡镇一级的老年人分享学习心得感想,甚至有能力者可提供教学服务。即保障了农村老年人的继续教育权利,也给老年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此外,该校可学习日本老年大学的经验,借助文化馆、活动中心、社区等公共文化场所在乡镇一级开设课堂[9],开设时间可定期也可不定期。这样,既节约了学校建设成本,也充分利用了已有资源,促进了老年教育的全员参与。

4.3 促进多方合作,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经费不足制约了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壮大。我国《宪法》第十九条指出“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我国应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举办主体、资金筹措渠道的多元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运用市场机制调节供需关系,进一步优化老年教育的市场结构、内容和布局。加强规划指导和外部监管,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提升老年大学的自我“造血能力”。另外,各政府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对老年大学的经费投入,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和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和筹措老年教育经费的机制,保障老年大学发展的资金充足。

湛江市老干部大学应开放投资渠道,允许多元主体参与老年教学,增加资金投入渠道。另外,该校也可探索老年教育和相关产业联動,发掘与老年大学密切相关的养老服务、服装服饰、旅游等产业价值,拉动内需,促进生活性服务行业质量的提升,利用自身力量获取发展经费。

4.4 借助网络平台,构建课程体系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确保老年教育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同步,“互联网+老年教育”的模式也应逐步普及。各学校应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支持老年人网上学习。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导学服务、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学习支持,形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课程体系。2014年,我国建成了“老年开放大学网”,目前已集聚5000多段优质课程资源,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为使老年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老有所为”的目标,这就要求老年大学教学内容不能以娱乐为主,应适当增添心理课堂,解决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增添本地区的常识课堂,为服务本地区打下基础;增加智能设备使用的讲解和使用教学,为老年人参与网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等。其次,学校还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老年教育[10],跟进时代潮流。

5  结论

综上所述,湛江老干部大学在老年教育方面仍有较多问题待发现和待解决,而其发展道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的共同参与。本文整合了部分学者有关于我国老年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现状,并且结合中外老年教育比较提出了美日英三国的老年大学建设发展的经验借鉴。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就是受条件限制,笔者未能对湛江市老干部大学的学员情况进行一个全面调查。因此,本文在湛江市老干部大学存在的问题的提出上,具有不全面性;对该校以后的路径发展的决策建议方面,缺乏一定的战略性。

参考文献:

[1]张娟娟.高等院校举办老年大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2-3.

[2]张娜.中国老年大学的现状及反思[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11):78-80.

[3]胡庆莲,宋晚生.终身教育视阈下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模式探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04):2-6.

[4]岳瑛.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的背景和历史回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2):47-50.

[5]欧阳忠明,杨亚玉,葛晓彤.全球视野下第三年龄大学发展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8(06):40-49.

[6]陈思彤.日本老年大学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6-9.

[7]徐桂珍,彭娟.美国和日本的老年教育对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启示意义[J].职教论坛,2016(36):93-96.

[8]周彦恒,唐波,陈晓华,叶思敏,梁锋华,刘宇.文化养老背景下城市老年大学发展路径探析——以广东省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7(06):40-44,53.

[9]彭燕.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及特征[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07-111.

[10]廖琳如,班晓娜.互联网时代老年大学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7):163-165.

猜你喜欢

老年大学路径选择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