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使之翼

2020-05-28吉海珍

大理文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理医疗队医护人员

吉海珍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被疫情的阴霾笼罩,上到九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一时间谈“疫”色变,焦虑、恐慌、疑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自疫情发生后,各地纷纷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来自人民网的消息,截止3月8日,全国已经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抵达武汉和湖北,其中重症专业的医护人员达到1.9万人。在这346支医疗队中,就有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派出的2支医疗队,共计医护人员45名,他们来自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麻醉科、急诊科、护理部、感染科、感染管理科、肿瘤科、泌尿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关节外科、妇科、产科、生殖医学科、消化内科、老年病科、神经内科、胸心外科、创伤骨科、临床心理专家、手术室、皮肤科、眼科、内镜中心、行政后勤等科室,有主任、副主任、医生、护师、护士。

20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立春。这是不平凡的一天,是壮士出征的日子,这一天注定被铭记。这一天,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名醫护人员与全省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的云南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即将奔赴武汉,与全国各地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共同到疫情始发地抗击疫情。这20名队员的平均年龄仅30岁,有10名队员是90后,最小的队员仅24岁,他们离别年迈的父母,告别年幼的孩子,挥别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妻子和同事。

离别原本就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更何况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此去生死难料。在告别的现场,多少人装作坚强,可一想到家人还是忍不住,就像出征队员的朋友圈里的这样一段话:“今天是立春,也是我们奔赴一线的日子,天很蓝,太阳很耀眼,在门诊楼前出征的人笑着安慰送别的人,我们会好好的,没事……可当车子启动,车里的人都默默流泪。”可转念想到湖北那些病人正在等待着他们,还有初次可以投身疫区一线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的激动,让眼泪瞬间化为了坚定的步伐。

谎言,似乎包含着欺骗,是一种不能被原谅的行为,但对于吴丽梅来说,她的谎言是值得被原谅的。吴丽梅是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25名云南省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于2020年2月11日出征湖北通山。吴丽梅面对着自己8岁的儿子,她不知如何告知作为一个母亲长时间不能陪在儿子身边,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儿子见不到母亲这样的事实。她思前想后只能对儿子撒谎,她告诉8岁的儿子,她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待在医院,不能回家陪他睡觉,让他乖乖听话。儿子说:“妈妈,我会想你的。”短短的七个字,让吴丽梅感觉有千斤万斤的东西压在她的喉咙里。她把儿子紧紧拥入怀中,像是最后一次拥抱,那么用力、那么用心、那么用情,这个拥抱里有她对儿子以及全家人全部的爱和歉意,有她为了社会而变得强大的力量。

谁能舍得自己的家人,可是我们的民族在灾难面前不畏生死的团结精神是我们一直传承的。乍一看,我们可能会觉得常石伟有些狠心,把一个2岁的孩子和一个3个月的孩子丢给正在休产假的妻子。没有勇气当面告别的他,在集结点悄悄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告知自己即将奔赴武汉。“注意安全,我们等你回来!”妻子的话让这个男人偷偷躲在角落里流泪。带着对孩子和妻子的歉疚,他擦干眼泪,踏上了大巴车。

车子从大理缓缓启动的瞬间,他们带走了医院吴新华院长和党委鲁黎虹书记“一定要平安归来,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们。”的嘱托,这不仅是院领导和医院的嘱托,也是家人的祈祷,更是整个白州儿女的期望。

那一刻,能够拥抱家人是幸福的。与吴丽梅相比,董薇是带着孤独上路的。董薇是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是援鄂护理医疗队队长,2月4日,没有与家人告别,带着19名队员随云南省护理医疗队当晚到达武汉,入驻武汉和瑞华美大酒店,酒店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1.1公里,是疫情的始发地,也是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核心区。这个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方,是像董薇一样的医护人员不仅无法逃离,还要在这里与病魔展开战役的地方。作为一名党员的她,更深知自己身上的双重责任和使命。作为医院行政后勤二支部的支部书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她把时刻响应党的号召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在医院发出号召的第一时间就报名请愿,没有丝毫犹豫。到达武汉以后,她带领着20名医疗队中的4名党员,在酒店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除了董薇带领的驰援武汉的第一批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外,第二批驰援通山县的25名医疗队中10名队员在一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3月9日,胡云英、赵佳艳与云南省援鄂医疗队的33名队员一起成为了“火线入党”的光荣的共产党员。“……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无论是老党员、新党员,还是未入党的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医护人员,他们把誓言变成行动,用行动阐释誓言,用实际践行誓言,这就是他们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把党旗插在了一线,那一抹红色飘扬在快要凝固的空气中,飘扬在每个人心中,他们的铮铮誓词在武汉的上空回荡,白州儿女的担当和无畏精神飘荡在武汉。

当我们一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在家里自由呼吸的时候,武汉的街道空荡荡的,曾经的繁华恍若一梦,人们的心里空荡荡的,不知道应该装些什么。反过来,湖北的大小医院里尽是忙碌的身影,那些身在湖北的医疗队队员们,他们的身体和心里都是满满的,他们不仅要忍受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强烈思念,还要忍受被护目镜、双层手套、口罩、防护服所裹得严严实实后产生的各种不适、不便和疼痛。汗水常常把衣服浸湿,由于长时间戴口罩,耳朵、鼻梁、脸颊被勒出了深深的印记,甚至被磨破。他们几天不能洗一次澡,不能好好吃一顿饭,但他们没有时间去疼痛,没有时间去洗净身上的汗水,他们必须昼夜不停地把那些逐渐走近死神的人们拉回来,他们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体凡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病毒面前铸就了铜墙铁壁。他们的毅力,他们的团结,他们的决心,让病毒望而却步,他们用他们的层层防护,换得我们的自由呼吸,人们称他们为“逆行者”,黑暗中的逆行者。黑暗是可怕的,充满未知,但黑暗也是暂时的,总有阳光会照进黑暗,驱散黑暗。这些医护人员就是把光带进黑暗的人,他们不惧黑暗。向黑暗宣战,甚至把自己点亮,逆行着,把人们从黑暗中带向曙光。他们践行着南丁格尔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不上前线不知战况残酷,不在一线不知抗疫艰难。“抗战疫情远比我们想象中要艰难”这是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耿正祥在通山县人民医院驰援的最大感触。作为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驰援通山医疗队的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工作、医院专家组查房、组织和协调医疗队工作的开展都是由他负责。他每天清晨6时30分起床,8时准时参加通山县医院专家组查房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与专家组成员讨论进一步的诊疗方案,他下班最早是傍晚18时,最晚的时候是凌晨,超常规下的超负荷工作量,但耿正祥和他的队友们从来没有觉得苦和累,看到病人一天天好转,他们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是党员,我去。”短短的几个字,铿锵有力,这是一个党员在祖国和人民需要她时的坚定回答。她是在董薇带领下在入住酒店重温了入党誓词的4名党员之一的胸心外科护师段银祥。据段银祥讲述,为了让患者早一天恢复健康,他们与时间赛跑,每班6小时的工作时间连轴转。为节省医疗物资,为了方便照护患者,与时间赛跑,同时,也为了节约资源,尽量降低防护服的更换频率,他们第一次穿上了纸尿裤,上岗时间不喝水,不上厕所,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天不知这样重复多少次。长时间的工作使得原来皮肤那么光泽的她,变得满脸压痕,两侧的脸颊还被口罩压起了水泡,她却微笑着说那是最美的勋章!

“到武汉的第4天,看着空荡荡的武汉城,看着新闻不断攀升的数字,我的心情一刻也不能放松,担心,沮丧,忧虑在心中弥漫开来,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这时候看到了同行战士们坚毅的神情和坚定的步伐,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物资,我安心了很多,不再那么担心和忧虑。我相信,有国家在,有白衣战士在,有共产党在,疫情一定能被控制,胜利属于地球人,大理加油!大理我爱你!”从段银祥的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艰辛,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依然选择相信希望。

刚开始开展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很不适应,同时,患者由于恐惧,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有患者故意把护士送的开水倒掉,把尿撒在水壶里,以此反对强制隔离。有患者拉肚子,粪便粘到身上,护士要给他清洗,有些患者甚至恶意把大便拉在床上,护士也要清理。这些医护人员的委屈和泪水只有往肚子里咽,当清理完之后还得主动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增加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2月17日,当罗晓燕告诉她所负责的56名患者,在她负责的床位中有第一个患者出院的消息,瞬間,一股强大的生命动力在传递,大家看到了生的希望,也因此愿意积极配合治疗。经过他们的付出,他们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患者中还成立了临时的志愿者,帮助分担一些力所能力的事。

正如梭罗说的“这是愉快的春天,人们感到难熬的冬日正跟冻土一样在解冻,而蛰伏的生命开始苏醒过来。”梭罗的这段文字很适合当下,不论是对患者的治疗还是疫情的防控,不论是重拾信心的患者,还是越来越娴熟的医护人员,还有那些被认可的付出,都如冬天的冻土在春日的阳光中慢慢解冻,正如那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随着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地方和基层卡点防控人员以及救助物资的投入,“全国首例重症患者出院”“全国首例高龄患者出院”“全国首例幼儿患者出院”“××省首例患者出院”,随着首例之后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与之前逐渐增多的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数量刚好相反,各地不断增加了出院患者数量,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在逐渐减少,这些消息如同被春风吹散的蒲公英的种子,这些数字成为了人们继续前行的动力。一时间,雾霾渐渐被吹散,三月的阳光缓缓地把蛰伏了一冬的花蕾慢慢扒开,把春回大地的消息通过娇艳的花瓣、扑鼻的花香传递给所有对明天抱有希望的人们。

3月9日下午15时,武汉江汉方舱医院34名患者出院,江汉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此时,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在武汉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一个月里,他们把每一天的时间无限拉长,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里面,他们把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在病患身上,他们把病患当做自己的亲人,为患者发放药物、监测生命体征、采血、咽拭子采样、心理安慰、健康教育。确诊病例最多的时候,每个班组需要对300多患者进行管护,轻松一点的时候也有270多名患者需要管护。他们为患者发放生活物资、照护患者的生活,这个数量拿平时医院来说都算是大的了。就拿为患者发放早餐来说,医护人员每天都需要排队三次,领取自己所负责病区患者的早餐,第一次排队领粥,第二次排队领牛奶,第三次排队领馒头或糕点,然后再一份份送到患者手中,遇到因等待时间过长而不理解的患者,他们还要细心解释。

患者出院的背后是那些医护人员超越极限的付出。“来到武汉,各种恐惧,各种压力,工作时间每天6小时,但是从酒店出发到下班回到酒店基本上要10小时左右,这10小时意味着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进舱以后缺氧、胸闷、气短,各种不舒服、各种难受,下班出舱脱下护目镜的那一秒钟世界真美好!”当有人为要求戴口罩而抱怨或直接不佩戴口罩的时候,这些坚守在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却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一切。防护服、护目镜、双层手套、口罩,严密的防护不仅让那些日常的护理工作变得困难许多,还不断增加体力消耗,同时,由于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他们有时累倒在地,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倒在地上眯一会,他们要保持充足的体力,才能应对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能在床上好好睡一觉都成了一种奢望,走廊上、换衣间、休息室,随处可见那些疲倦的身躯,他们在这“生命之舱”中将生命延续。

奔赴疫情一线,似乎是一句很容易很简单的话,可是要长时间在非常规的工作环境下践行这句话却很难。面对湖北以及各地一天天增加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这些数据的攀升就像一根根毒刺,让人们恐惧和慌张,更何况驰援湖北意味着的是与病患的零距离接触。这样,心理干预就像“镇静剂”必须及时和随时,史利民就是那个将“镇静剂”带给大家的人。史利民是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诊室副主任医师,他是在得知医疗队需要心理专家之后向医院提出申请的,这是他第二次向医院提交申请,因年过六旬,医院拒绝了他的第一次申请。在通山县医院,史利民率领着心理干预团队,筛查高危人员,为所有的患者进行了心理评估,筛选出焦虑、抑郁等高风险人群,进行心理干预。王奶奶便是史利民遇到的“问题患者”,王奶奶总觉得是自己将病传染给了自己的孙子,在医院以泪洗面,不让人靠近。史利民第一次接近她的时候,王奶奶用被子将自己的脸蒙起来,不断重复着:“别靠近我,我会传染给你的,离我远点。”到最后几乎是吼了起来。等王奶奶情绪稳定了,史利民逐步逐步进行心理干预,最终消除了王奶奶心里的“病耻感”,并帮助她配合治疗,直到康复出院。王奶奶仅仅只是史利民进行过心理干预的一个案例。在接受通山电视台采访时,史利民强调:“治疗患者要运用心身医学的观点,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患者的身体,用生物医学的技术战胜疾病;第二是患者的心理层面,因为每个人都是身、心的二性合一体。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促进患者身、心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帮助患者全面康复。”因为有了史利民和心理干预团队的心理干预,让医护人员在身体和心理的高压状态下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保持着高昂的工作激情,也让患者身体恢复健康的同时保持心理健康。

如果要说宝刀未老,除了史利民还有58岁的杨秀菊。杨秀菊是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是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驰援湖北的第二批医疗队队员,驰援点是湖北通山县。杨秀菊是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她事无巨细地和队员们讲解防护知识,仔细为每一名队员检查防护用品的穿戴是否达标。当队员进入病区后,她就一直候在病房外面,以备队员有情况不适时随时支援,她经常和队员们一样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等队员们从病区出来,她会关心地问:“累不累、饿不饿?”之后,她指导队员们全身消毒,等到确定消毒达标时,才随着队员们回酒店。其中一名队员对她说:“杨老师,我想您一定会在这里等我的。”这时她的内心是幸福的,她把那些队员当做自己的孩子,像关心孩子一样用她自己的方式关心、爱护他们。她不仅爱护着这些队员,还关心医院里的保洁阿姨。在她的表率下,队员们也纷纷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她们吃,主动帮助她们,与她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保洁阿姨的感谢信里满满的都是情谊。

与患者的友谊、与战友的友谊,以及他们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他们人生当中无法被取代的记忆,也将是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人生有太多未知,就如一个战友明天的生日。因为我们明天夜班,所以今天就给她过生日。也许她想着今年的生日应该是大大的奶油蛋糕、鲜花、礼物、亲朋好友的祝福,然后自己打扮得美美的,闭眼许愿吹蜡烛,发个漂亮的朋友圈。她也许没想到会在异地他乡来一个‘战友生日会,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我们就把自己有的物资凑在一起,搬了一张桌子在楼道,蛋糕就是发的鲜花饼,蜡烛就是沾了酒精的一支棉签。虽然大家带来的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但却是我们可以拿出的最好,希望你喜欢,我们的寿星战友,生日快乐!20多岁有人生最纯净的底色,也是我们的人生升级打怪的开始。那么,不要久等,不要纠结,不要犹豫,既然已经决定了出发,又何必要问走多久才能到达,明天会更好。”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那个场景历历在目,透过我即将滚落的泪珠,我看到那支沾了酒精的棉签的火焰正轻轻舔舐着一张一张疲倦的脸盘,舔舐着这些脸盘上被口罩勒出的深深的伤痕。

耿正祥:九宫八部同战疫,苍山通山共迎春。

史利民:牵云南七彩祥云,佑通山百姓黎民。

张平:疫情急,核心令,云南白袍尽锐出。滇援鄂,战恶疫,不斩新冠誓不还!

解瑛:举国上下疫情急,滇鄂联手抗魔敌。待到新冠疫尽时,苍山通山尽欢愉!

吴丽梅: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有幸驰援湖北,奋战在一线,尽自己微薄之力,我无怨无悔。到湖北一个月了,很想家人和大附院的同事们,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脱掉口罩,大理再相会。

姜艳群:不忘袍泽之情,待疫情消散,共聚彩云之南,赏风花雪月。

严桥路:风雨同舟共抗疫,冠匪消灭殆尽日;彩云追月九宫山,樱花烂漫聚苍洱。

朱允丰:新冠无情寒九州,全民抗疫暖人间。

胡云英: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邹雪珊:同心协力共抗疫,众志成城阴霾散,愿山河无恙,天下皆安!

辛增术: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勇毅笃定,战无不胜。

顾守美:有梦想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快乐。

董薇:今天是我们离开大理来到武汉的第16天,进舱第12天,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一定牢记领导、同事、亲人和朋友的嘱托,奋力前行,坚定不移地完成此次抗疫任务,向党、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毛媛媛:疫情让人与人相隔远了,但是爱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大家相识在拥有全世界最炙热的爱的武汉。特殊时期向同一战壕的战友说,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待到春暖花开时,穿着漂亮的裙子,画着精致的妆,回到大理,去想去的地方见最想见的那个人!

张定芝:单枪匹马你别怕,一腔孤勇又如何,只待寒风过,与你付山河,依旧阳光明媚。让我们彼此保重,相约美好的春天,那时我们都回到了最初的地方,对周围的人说一声,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孙颖:这是我第一次到武汉,原本想象中到武汉的情景应该是赏樱花,吃热干面的一段旅程。但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武汉生病了,我就要毅然地来到她的身边,来的时候不敢告诉妈妈,直到她看见了新闻。电话里的母亲泣不成声,可我是您的女儿,更是祖国母亲的女儿啊,妈妈,相信我,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来都是别人保护我,这次换我保护你们,这将会是让我骄傲一辈子的决定!

这些就是每天带着深深的伤痕还不断坚持的人写下的期盼,这里只选取了一部分,无法一一列举,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气魄。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安慰武汉、安慰患者、安慰亲人、安慰自己,告诉家人、告诉武汉、告诉祖国,只要有他们在,武汉无恙、祖国无恙。

3月18日,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驰援湖北疫情护理队的20位天使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了云南,在他们与病毒展开生死搏斗的42个日夜,他们不仅完成了保护患者、保护武汉的任务,同时也没有忘记家人、同事以及院领导的嘱托,一人不少,平安归来。他们带着武汉人民的感恩,带着中华儿女攻克困难后的胜利,他们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陪伴他们、保护他们的“战袍”上,留在了武汉人民心中,留在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历史进程的丰碑上。“逆行的天使,武汉感谢你们。”“武汉人民感谢逆行英雄”“武汉人民感谢你们”“武汉战役、感恩有您”一幅幅内容简单的横幅充满着武汉人民的感恩和不舍,武汉的送行横幅、限量版纪念机票、机场电子屏的欢送词以及昆明长水机场的“过水门”,都是对你们的敬意和谢意。

无论防护服有多厚,裹不住他们的热血奔流;无论口罩的勒痕有多深,也深不过他们的奉献精神;无论疫情有多严重,他们内心都充满希望,并用信念引导患者走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让患者恢复健康。虽然我们看不清他们的脸,可从他们坚毅的眼神里,我们知道他们是祖国的支柱,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舍生忘死、出生入死、赴汤蹈火、奋不顾身这些形容词的释义都不足以囊括他们的付出,我们将永远铭记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铭记自愿请戰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微笑给了我们坚定向前的动力,他们无愧天使的赞誉,他们就是一个个的天使,用自己的羽翼把恶魔阻挡在外,保护着人们。

猜你喜欢

大理医疗队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大理:梦游理想国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大理好风吹
武汉人的心声
“疫”往情深
“疫”往情深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