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名师授课有感
2020-05-28陈龙旺
陈龙旺
我有幸观看到某次全国名师赛的部分视频录像.名师们在课堂上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渗透着他们的教育思想.他们的课,由于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所以有着很多精彩的细节,其中名师们在创设物理情境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教学启发.
一、情境创设的含义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陶昌宏老师认为创设物理情境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情境创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情感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六个要素中,“提出科学问题”是第一要素.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为“进入问题情境”阶段.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提供引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活知识储存.
三、情境创设的原则
情境创设的方法如果不当,则容易流于表面的花哨和热闹,无法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削弱教与学的效果.因此在情境设置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境创设要有科学性.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依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科学实验方法来精心准备,要经得起科学的检验.其次,情境创设要有可行性.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储备进行,难度不易过大,否则可能会导致“启而不发”,也不能过小,这样学生会感觉物理“索然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情境创设要有真实性.美国教育家布郎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就是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材料的设置应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源于生活、体现生活,使课堂与生活相连.
四、创设物理情境的途径
物理学习中的情境,可能是教学过程中随机或偶然产生的,但更多地必须依靠教师的创设和引导.
1.以图片方式创设物理情境.
如刘文震老师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首先展示了两幅图片,并配以文字:一块石头,只有用力才能搬动它;用力踢球,球才能飛起来.接着提问:你能从这些常见的现象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根据图片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唐召军老师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中,则直接展示巴西足球运动员卡卡踢球的图片,指出运动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足球获得非常大的速度,即在此过程中足球产生了非常大的加速度,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加速度与力有关.
2.以视频创设物理情境.
本着教学时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教师可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如张宇老师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讲解中展示了一段公园中母女对话的视频:母亲告诉自己的孩子,要使玩具小车运动起来,必须给小车一个推力才可以,没有力,小车就不会运动.张宇老师把“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一符合学生认知的错误观点,借助母女对话很生动地呈现出来.随着后面的学习,学生认识到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以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朱臻老师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上,准备了一辆玩具小车,首先让小车空车运行,之后在车斗里增加一个1.5kg的铅球,学生观察到前后两次小车的启动速度是不一样的,自然得出结论:加速度与质量有关系,顺利进入新课教学.梁泽君老师在《牛顿第一定律》的课上,给学生准备了一摞象棋子,让学生探究:用力打击一摞棋子最下面一个,情况会怎样?学生一下来了兴趣,纷纷动手实验,效果很好.
总之,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需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流于形式,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利于学生生成物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