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2020-05-28杜迎春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白纸对折创设

杜迎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备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给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将自身的认知和情感相结合,还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尝试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一张白纸,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将白纸一直对折,直到该白纸无法对折.随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折后的白纸,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假设这张白纸的面积是足够大的,那么可以将白纸进行无限地对折吗?在这张白纸对折13次以后,它的厚度能不能超过中国飞人苏炳添的172厘米的身高呢?”在课堂上提出这类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学生比较缺乏对知识的深层次认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以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老师手里有一摞笔记本,现在要把它分给若干个学生.每个学生分5本的话,会多出8本,每个学生分8本的话,又会少7本,那么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和多少本笔记本呢?这一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上提出这种题目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运用科学创新创设灵活思维课堂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应用现代化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如多媒体设备以及模具等,把原本生硬的知识内容转变成灵活生动的知识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高效的学习环境.当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但是不要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反复地推敲,运用自身的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再结合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切线长定理”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全面地讲解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点,那么学生就无法完整地消化这部分内容.这是因为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及时解决上一个问题,就会阻碍接下来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画一个圆,接下来在该圆的外面随便取一个点作为M,过M画出圆的两条切线,将它们设为MA和MB,切点是A和B,让学生对这两条线进行细致的观察,看看这两条线的长度是否一致,最后再让学生对自身的观点进行验证.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恰当地采用創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结合、借助多媒体设备等方式,走出一条最适合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道路,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猜你喜欢

白纸对折创设
对折十次
白纸变美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白纸的三维空间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