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的有效管理机制探究
2020-05-28彭译萱
彭译萱
摘 要 文章以共青团新媒体管理工作为切入点,从四方面探究高校共青团提升新媒体平台管理方式的思路和机制,以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的宣传思想工作,多途径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关键词 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管理机制
1 建立新媒体平台的准入审核机制
高校新媒体平台作为宣传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之一,专业的团队,清晰的定位和严格的管理是正常运行的基础。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准入条件等普遍偏低,当下的高校新媒体平台五花八门,存在定位不准、内容繁杂且质量不高的问题,这种情况会弱化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网路育人平台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建立关于新媒体平台的准入机制是有效管理的第一步。高校共青团一定要明确自身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责任,制定详细的平台准入审核流程。本研究认为,明确指导教师是确保平台发布内容健康向上,有效掌握平台运营情况,有序管理的根本;建立健全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是平台能正常运营的前提;而明确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平台信息内容的计划、搜集、整理、编辑和发布工作,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是平台能持续更新,正常发布内容的重要保障。因此,“有专门的指导教师、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3人以上的专门运营团队”是判断一个团属新媒体平台能否建立的基础,即是准入的基本条件。
2 建立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
2.1 明确内容审核制度
新媒体平台有四“V”特点,即容量巨大性(Volume)、种类多样性(Variety)、速度高速化(Velocity)以及很大的价值性(Value)[1]。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是快餐式的。这些特点往往导致新媒体平台在发布信息时“求快而忽准”,在追求第一时间发布有效信息时,忽略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近年来,在网络和手机客户端的共同影响下,高校学生可实时关注校内外重大事件,并可在第一时间转发、评论或点赞,高校新媒体的舆情监管面临新挑战,这一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则更加重要。新媒体的审核应明确“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严禁“开而不管、管不到位”的现象。对各类新媒体平台实行“谁建立,谁负责”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纳入创建人所在单位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2.2 有效建立内容发布的审核制度
高校的很多新媒体平台,尤其是共青团所属的相关平台,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多是由学生负责具体运营,为避免学生在内容整理、编辑时出现不当,应严格执行“先审后发”制度,并建立“三级”审核机制,明确每一条信息的编辑人、主要编辑和责任编辑。由编辑人,主要是信息的直接编辑者负责内容一审;主要编辑,主要是平台的统筹管理者负责内容二审;责任编辑,主要是平台的负责人,即指导老师负责内容终审。通过内容“三审”,充分发挥“过滤器”和“把关人”的作用,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更有价值的内容给受众。
3 建立新媒体平台的联动机制
3.1 形成共青团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本身具有很强的组织凝聚力。尤其是高校共青团,在推进团的工作中已形成了自己的工作联动机制。罗家德在《社会网分析讲义》中指出,社会网可以在结构与行动之间搭起“桥”,也可以在个体与集体之间搭起“桥”[2],在新媒体的管理上,各级团组织也应注意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通过推动建立团属新媒体平台的联动机制,架起“桥梁”,形成由校团委、院团委、校级学生组织和院级学生组织联动的共青团新媒体传播矩阵,更好的实现共青团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新媒体矩阵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不同账号的协作联动和作用互补,形成传播合力,大力发声实时共振”[3]。共青团的新媒体平台可根据组织特点,从校级团组织和院级团组织的实际工作出发,根据运营主体和媒体受众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新媒体子账号,因需设置、合理布局,通过分层次构建、多点面发展、各平台协同的模式,最终建立一个“由点及线到面”的新媒体矩阵。
3.2 实现工作联动和宣传联动
在形成共青团特有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后,团属新媒体平台的协作联动和作用互补应通过工作联动和宣传联动来实现。
第一,利用共青团的组织凝聚力,形成工作联动。普遍来看,很多高校共青团都会根据工作实际,每周或每月召开校内团组织的工作例会,实时沟通工作动态。在此基础上,可设置新媒体宣传工作例会制度,负责团属新媒体平台运营的成员定期参加工作例会。通过例会,及时沟通、分享各级团组织的近期工作重点、创新型举措或活动,为各级新媒体平台运营者搭建实时沟通交流的平台。交流平台的建立可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督促,一方面为在传播矩阵核心的各校级新媒体平台提供源源不断的宣传素材,使核心平台能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能使各新媒体平台受督促和影响,在联动工作的机制中,不断實现自身发展。
第二,在工作联动基础上实现宣传联动。各级团学组织新媒体要加强宣传层面的协同联动,通过建立宣传联动微信群等形式,积极共享各平台推送内容,对于好的推送内容,各平台可积极转载并组织评论,把工作群建成校园信息的共享平台、中转站,通过内容发布的联动宣传机制,放大集群新闻宣传效应,构建有效的信息共享、动态交流、联动反应的网络工作模式,形成强大的新媒体宣传合力。使共青团的新媒体宣传也能发挥“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优势,每一个新媒体平台(主要是各学院)都能发挥各自优势,做到“百花齐放”;各级新媒体都能实现联动,实现矩阵式宣传,最终扩大新媒体平台在高校青年师生中的影响力。
4 建立新媒体平台的舆情监管机制
4.1 织起新媒体舆情防控网
高校的舆情防控工作重点在防。首先,要做好对新媒体平台管理者的把控,避免舆情发生。一方面,要建立工作人员信息审查机制,在成立新媒体平台时,应对其管理人员、指导老师等的相关个人信息进行审查,确保工作人员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会在“源头”上出现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工作人员信息变更机制,实现平台管理人员“信息库”的建立。当相关人员出现信息变更时(如相关学生换届、指导老师变更),应及时修改账号和密码,并在规定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校团委备案。同时,由于共青团新媒体平台运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应每年集中审核各新媒体平台的人员变动情况,如定在每年6月报送所属新媒体平台信息统计表,更新各新媒体平台信息,包括新增平台资料、各平台负责老师及学生管理员信息等。通过信息库的建立,确保舆情监管的主要部门能准确掌握各新媒体平台的人员情况。其次,应针对团属新媒体平台建立舆情监控队伍。这支队伍主要负责根据统计上报的各团属新媒体平台资料,制定日常监控办法,分工协作,责任制的进行新媒体的日常内容监控。这种方式可将舆情的管理由被动处理变为主动监督,当有负面舆情出现时,主管部门可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在负面消息扩散前及时解决。
4.2 建起新媒体舆论引导联动机制
建立和完善网络预警防控机制,具体来说可以利用新媒体实施危机干预与处理工作。舆情管理机制并不是对大学生网络言行的一种制约,它应该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使动性。在负面舆情不能第一时间得以控制,出现扩散时,扁平化的舆论引导联动机制是关键。这一联动机制同样要依靠前文提到的共青团的组织凝聚力,利用共青团紧密联系的宣传工作网,快速形成口径一致、相互呼应的舆论网,减少层级化的信息逐级传递,以扁平化的方式,有效快速的实现联动性的舆论正面引导和回应。各平台运营团队通过协同合作,在各自的平台上对受众对象的提问做出权威、正面、积极的回应,解疑释惑;对发现的网络谣言等不良信息要及时上报,并做好正面引导和妥善处置。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会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些媒体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极高的新媒体传播媒介。高校共青团在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明确管理工作的现状,从新媒体平台的建立、内容的审核、工作的联动、舆情的监管等方面,积极构建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平台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更好的推动共青团的育人工作,为高校全面实现立德树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超.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探析[J].学术论坛,2015(1):18-22.
[2]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9.
[3]陈昌勇.高校矩阵式微博体系构建与运行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