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景崧文学作品考述

2020-05-28魏民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笔谈越南日记

魏民

本文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资助的一般项目结项论文(项目号:YJSCX2019-104HLJU)

【摘 要】 本文围绕晚清台湾巡抚唐景崧的《请缨日记》《诗畸》这两部文学作品进行研究考述。《请缨日记》的价值,具有中法战争珍贵史料价值,是记录19世纪80年代越南外交、军事、政治的第一手史料。《诗畸》与《谜拾》的价值:《诗畸》所反映的是清末台湾宏大而壮阔的历史图景,堪称“诗史”。《谜拾》在海峡两岸影响深远。

【关键词】 唐景崧;文学作品

唐景崧(1842-1903),字维卿,号“南注生”。他身为台湾的最后一任巡抚,是晚清时期的封疆大吏,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大变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唐景崧曾参与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对晚清的边疆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他出身翰林,文笔超然,为人慨然潇洒,所做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朝廷的忠心和对桑梓的热爱。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请缨日记》、《诗畸》等。

唐景崧担任台湾布政使期间,除负责监修《台湾通志》外,唐景崧还着手整理和刊印其父唐开旭、其子唐运溥及他本人的著作,统以发行,名为《得一山四种附一种》。此本分正编和附录两部分,正编收录《得一山房诗集》二卷;《请缨日记》十卷,《诗畸》十卷,《谜拾》二卷;附录收录唐运溥所作《谜学》一卷。这其中最具史学价值的莫过于唐景崧所著的《请缨日记》。《请缨日记》包含唐景崧在越期间的抗法日记及军事电文,不仅涉及法越战争、中法战争的相关史实,还包含了大量有关越南的文化、地理、民俗等记载,是研究近代中越关系、研究晚清对外战争的珍贵资料。

一、《请缨日记》的价值

《请缨日记》记录日期开始于光绪八年七月初九日(1882年8月22日)至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年),时间跨度为六年,共十卷,涵盖五百三十六则日记。唐景崧在《请缨日记》的凡例中提到,“凡关此次军务,除记越事较详,己事尤详,此外如闽、台、浙江,亦据邸钞、军报、友书大略采录,此备此次用兵之本末,其有不关军务者,间亦摘存,聊志泥爪。”[1]因此,《请缨日记》囊括了唐景崧前往越南的前因后果、抗法战争中战场情况以及越南的风土人情等重要内容,这些被记录在案的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具有中法战争珍贵史料价值

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二日(1883年12月11日),孤拔分兵两路进攻驻越中国军队至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日(1884年5月11日),李鸿章与福禄诺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约》,这是中法战争的第一阶段。1884年6月23、24日观音桥中法发生战事(谅山事变),和局破裂。之后,战争在越南及中国东南沿海同时进行。至1885年6月9日,中法议和,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唐景崧对这两个阶段的重要战役均有记载。在第一阶段的山西之战,唐景崧亲自与刘永福黑旗军、滇军一起抗击法军,兵败遁走;北宁之战,唐景崧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其中,但从北宁城选出者口中得知并且详细记录了北宁之败。在第二阶段,唐景崧亲自统帅广东景字营与刘永福、滇军丁槐部一起围攻宣光法军,重挫敌军;谅山之战,唐景崧则揭示了致败之由。关于第二阶段的台闽战事,唐景崧则通过电报、邸钞进行展示。在后期,唐景崧通过上谕、探报记录了镇南关大捷及官军克复谅山;通过岑毓英的电奏记录了滇军临洮府大捷。对于第一阶段的《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及第二阶段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滇越勘界节略》,唐景崧的《请缨日记》全文收录。

2、19世纪80年代越南外交、军事、政治史料价值

19世纪80年代,越南对外交往对象主要是中国和法国,而对中国的交往在《请缨日记》中,唐景崧记录了中越官方交流的方式——笔谈,如“未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机密院阮文祥来拜,权相也。笔谈良久,保护一款始亦不言,经余揭道破,伊乃承认。”[2]《请缨日记》总计记录了唐景崧与越官的八次笔谈。   在法国侵略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越南一方面被迫屈服,另一方面则赍国书赴华求援,又如《请缨日记·卷一·十二月初七日》:“初六日经越南王派其礼部侍郎兼机密院陈叔讱、内阁参知阮述前来探慰。据云,派出阮述赍国书三本,随马大使赴广东投递,一呈台辕,一祈转咨礼部题奏,一祈转达合肥傅相。”[3]中越官员以笔谈进行交流,越南受法侵凌,冀华保护,这正是越南当时的外交情形。

由于中越语言不同,故通过笔谈的方式进行交流。笔谈双方使用的文字应该是汉字。因为:一、中国语言文字在越南有悠久的历史。“中国语言长期被认为是越南国家的正式语言,中国文字据说早在公元前一百年左右就开始传入越南,广泛通行。”[4]二、唐景崧不通越南语言文字。假设唐景崧通越南语则他与越南官员会谈就不须笔谈。三、历次笔谈均未谈及翻译,也就是说没有翻译在场。越南与中国19世纪80年代尚维持“藩属”关系,这种关系从公元939年开始至1885年《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签订后结束。越南对中国进贡、接受中国册封,中国作为越南的宗主国,视越南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在唐景崧赴越前,越南已经被迫与法国签订两次《西贡条约》,越南的主权不断丧失,中国边疆危机也随之加深。越南请求中国支持是基于中国对越南的宗主关系而产生的保护义务。从《请缨日记》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越南外交的特点是被迫与法国议和,暗中联合清廷保护。与之相应,中国对越南则由暗中相助抗法到公开与法交战、再到丧失对   越南的宗主权。镇压太平天国后,清廷财政枯竭,无力再与列强交战,故为保护越南只能暗中接济在越南抗法得力的刘永福黑旗军,即使是在越南的山西、北宁驻军,只能以“查办土匪”为名。1883年12月11日孤拔进攻山西之后,中法军队在山西、北宁直接交战。1884年5月11日,中法在天津簽订《简明条约》五款,这个条约简称“津约”。“津约”由于中法军队在越南观音桥发生战事而破裂。于是有了中法战争的第二阶段。在中法战争第二阶段结束后,1885年6月9日,中法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与中国脱离了宗藩关系。这一系列事件《请缨日记》都有记载,唐景崧暗中助越抗法是第一手的资料。《请缨日记》以唐景崧前往越南为始端,以中法勘界画押而告终,唐景崧的越南之行虽然没有实现初衷,却让他实现了从一个吏部京官转变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夙愿,也颇为难得。在清末出现了文人掌兵这一特殊现象。唐景崧虽然没有形成以他为首的桂军,但是和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人相似,他们都因为执掌兵柄建立军功而得到很大的升迁,唐景崧由潦倒吏部主事升任台湾道员,后任台湾巡抚。《请缨日记》展现了唐景崧忠君爱国、不畏艰险、重情重义、文武兼备的诸多优秀品质,这使得《请缨日记》不仅仅是唐景崧个人的日记,也是记录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史料。

二、《诗畸》与《谜拾》的价值

《詩畸》是台湾第一部诗钟总集,收录了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月以前,唐景崧与僚属及台湾名士在台南斐亭吟社、台北牡丹诗社,以及“壬辰(1892年)入都”时在京“与闽中诸君子鏖战数日”所作的作品。所谓“诗畸”,唐景崧在序中云:“《正字通》曰:零田不为井,为畸。兹刻七律外,皆零句无片段,亦诗之畸而已矣。” 全集十卷,其中“正编”八卷为唐景崧参与聚作的作品,“外编”二卷为“南注生未与会者”,共录诗钟645题4669联、七律35题221首,作为《得一山房四种》之一,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台北布政使署刊刻印行。《诗畸》自刊行以来,一直被两岸钟界奉为诗钟创作的经典,影响相当广泛。《诗畸》所录诗钟作品,题材多样,内容庞杂,既有对文人心态及淫逸生活的记述,也有对科考定制及相关风习的载录;既有对官场规则及腐败风气的摹写,也有对历史风物及社会风情的体察等等。除了极少数纯粹竞技雕镂之作外,绝大多数作品都言之有物,寄寓了作者的深刻诗思与真挚情感。由于受诗钟体裁形式的规定和制约,从单个作品来看,《诗畸》所描绘的也许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雕栏一画础”,但从整部钟集看来,它所反映的却是清末台湾宏大而壮阔的历史图景,堪称“诗史”。

唐景崧著《谜拾》,其子唐运溥著《谜学》,其中编入唐景崧京城和台湾时期所制谜作共五百条。1958年,台北新兴书局出版了一本《谜拾》评注的专著,评注者台北诗谜大家黄朝传称:如以南北两府而言,则唐著有《谜拾》一书,较林鹤山更胜一筹。尊之为台湾最初诗谜家,谅不为过。唐景崧“其谜有典雅大方、浑化灵通者,亦有浅白风趣、平易近人者。”[5]可谓是风格各异,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风趣。每当余暇节庆之时,他必邀属僚和科甲中人举行诗会、酒宴,游戏诗谜。台湾文人围绕其门下,成一时之盛,故而台湾诗谜得以传承,文风得以开启。其后台湾又出版了一部《中华灯谜学》,学者陈祖舜在其序文中评价说:“台湾最早之灯谜书为清光绪年间台湾巡抚唐景崧所著之《谜拾》”,20世纪90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浩大的《中华灯谜集成》(共三册),第二册收录唐景崧的《谜拾》与其子唐运溥的《谜学》。可见唐景崧《谜拾》在海峡两岸影响之深远。

三、结语

唐景崧生于王朝中衰,卒于王朝末路,他的一生虽不能以波澜壮阔来形容,但称他命途多舛,时运多蹇并不为过。唐景崧出身贫寒,家境普通,但他自幼受传统儒家文化的浸染与熏陶,笃信“学而优则仕”,崇尚“官本位”,以致仕为本,以致仕为贵,以致仕为尊。这种思想既砥砺他敏而好学,积极上进,奋发图强,他所著的文学作品的光芒闪耀至今。

【注 释】

[1] (清)唐景崧著.李寅生,李光先校注.请缨日记校注[M]. 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5.

[2][3] 中国史学会主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二)[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53.54.

[4] 牟安世.中法战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8.

[5] 邵滨军,赵首成.百年谜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8.

【作者简介】

魏 民,黑龙江佳木斯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笔谈越南日记
读图
越南·河静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笔谈文献整理与研究”简介
越南百里“银滩”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由笔谈管窥中朝文人文化意识的差异
笔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