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开州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2020-05-28郭进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开州区现状策略

摘 要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模式,开州区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模式不够先进、生产效益有待提高等短板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优化品种、打造品牌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步伐,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高效农业;现状;策略;开州区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5.052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详细安排部署,要求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2019年9月20日,重庆市农委出台《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作出积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部署,提出了到2022年,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产能增加,每个区县都有3个以上过亿元特色产业集群的明确目标,开启了开州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新篇章。2019年11月18日,开州区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和历史机遇。

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之北,在大巴山南坡与重庆平行岭谷结合地带,总面积3 959 km2。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3种地貌类型,形成低山、浅丘、平原3个单元,地形南低北高,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境内土壤有2类,一类灰棕色土壤,矿物质养分丰富,土壤层次分明,多为淹育/渗育组合,水旱两用,有沙田、提沙田2个土种;另一类灰棕紫泥土,由沙溪庙组砂岩、页岩发育而成,土壤大多胶体,品质好、耐干回润,含多种养分,呈中性或微酸性。

1 开州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开州区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主要有水稻、玉米、蔬菜、大豆、茶叶、中药材和精品水果等,总面积达19.6万公顷;养殖业主要有生猪、肉牛、羊等,初步形成了以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和乡村旅游“3+1”为主导的山地特色产业。2019年,全区农业产业增加值为73.676亿元、同比增长4.3%,总产值达111.420亿元、同比增长15.9%,农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03%。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总体呈现以下较好趋势。

1.1 总体势头良好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战略方向,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持续向好,产增加值增速连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功能布局日趋合理。

1.2 颇具地方特色

全区农业产业大多都是立足于环境优势、气候优势、区位优势,生产出了具有特色、富有吸引力的产品,特别是粮油、生猪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1.3 发展潜力巨大

全区农业产业发展对农户的辐射广、带动强。同时,农业产业与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体验等相结合,农业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休闲和观光多功能并重转变,逐渐形成农业“接二连三”的发展新格局。

1.4 组织程度较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农业贷款贴息、降低保险费率、融资担保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大力培育公司、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全区农业产业从小散弱逐步向集约化、组织化迈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2 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竞争力不强

受山地、丘陵地形地貌的影响,全区布局的农业产业普遍规模不大,很多乡镇产业规模较小,甚至大部分是群众自发生产,种植不规范,分散零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生产不出批量农产品,市场对接、市场营销难度较大。全区农业产业中除了粮油、生猪、柑橘等产业建有加工厂外,其余大部分产业缺少加工企业,产业链条不长,仍然以售卖生鲜农产品为主,全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市场竞争力弱,公共品牌、主打品牌不够多。

2.2 技术培训不到位

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之开州区又多以山地、丘陵为主,难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大多数产业还是以当地农民为主要劳动力,但当地群众劳动技能普遍停留在传统生产水平上,与农业现代化需求不匹配。加之农业部门、镇乡街道对农民的培训大多以室内培训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变通,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施肥、授粉、防虫、防病、防疫等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培训较少,缺乏实际操作。

2.3 服务指导不专业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优,不能适应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区内现有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新产业、新技术的能力不强,跟不上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要求,特别是中藥材、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方面,没有专门的技术服务团队,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类人才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部分农技人员还被抽调出去从事社保、执法等与农业产业关系不紧密的工作,导致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较少。

2.4 产销对接不顺畅

虽然全区的蔬菜、中药材、水果农产品已与东北三省、京津、广东、四川、湖南等地建立合作关系,且部分产品还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但从全区来看,仍然存在产销脱节的现状。农业产业发展对目标市场、上市时段、茬口安排等缺乏系统的谋划,有的市场需求信息没有及时反馈至合作社、企业、农民等经营主体,信息不对称不共享,企业、合作社的生产信息未找准市场,加之部分产品质量标准不高、规模不大,销售利润较低,甚至一度出现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难销、滞销的情况。

2.5 品牌效应不明显

部分农业产业如茶叶、豆类等,均以自然传承、群众自留种为主,品种老化、生产效率低,加之大部分经营主体缺乏品牌观念和抱团发展理念,在品牌塑造上下的功夫不足、投入成本不多,在国际、国内叫得响、拿得出的品牌不多,产品同质化严重[2]。同时,区内的合作社“空壳社”“僵尸社”仍然较多,在产业发展中没有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3 对策建议

3.1 围绕市场需求,调优品种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开州区土壤、气候和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准选择农业产业品种,阶段性更新品种。种植业方面,采取嫁接换种、引种替代等方式,把品质差、产量低、抗性弱、市场已饱和的品种调减下去,把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市场缺口大的品种替换上来。养殖业方面,引进国内外种子资源和基因资源,依照开州区实际和市场需求,用传统交配技术结合基因编辑等现代技术,培育出具有开州山地特色的优质品种,提高其生产性能、抗病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食用风味。

3.2 围绕重点项目,强化带动

统筹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和农业产业专项资金(基金),综合运用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聚焦农业产业园、平原坝区等重点区域,围绕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抢抓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建设的大好机遇,以强力推动鲁渝协作(开州)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茶旅融合建设项目、中药材产业园建设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建园、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成品质量、统一产品销售,实行分户种植的“五统一分”标准,强化“村民入股、市场管护、社企互助”管理体制,明确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利益分成,激发群众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3.3 围绕科技兴业,提高产能

推动科技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赋能,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构建“产学研推”一体化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生产环节的高效种养、品质提升等科技创新,加工环节的工艺改进、产品研发等科技攻关。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落实兼职取酬、成果权益分配政策,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技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鼓励新型农業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

3.4 围绕提质增效,创新模式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构建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等形式,引进建设一批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龙头企业集群,促进产业基地全产业链发展[3]。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社,加强“空壳社”清理整顿,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示范社,支持村级合作社发展实体产业,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以土地、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参股企业或合作社,实现集约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强化品牌整合,加大宣传营销,健全农产品定期检测、结果公示、责任倒追机制,倒逼企业和农户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立足开州区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产业布局等状况,以农旅融合为突破口,集中资源、集中优势、集中力量,精心培育,巩固提升农旅一体创建成果,助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做大做强。

3.5 围绕综合效益,加强营销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带着问题、任务和产品,到农业发达地区“求经问道”,努力解决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遇到的“疑难杂症”,让外地营销经验在本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紧扣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农产品经纪人和营销大户,通过团购、团销、电商和订单等方式,促进农产品有序高效流通,提高农产品市场化运作水平。同时,加快搭建冷链物流体系,对接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借助“开街网”等本土电商平台,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现农产品顺产顺销,既产得出,也卖得好。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20(2):7-11.

[2] 路伟.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重庆实践[J].民主与科学,2019(1):28-31.

[3] 滕明雨,简小鹰,张磊.如何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1):14-19.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20-01-16

作者简介:郭进(1974—),男,重庆开州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E-mail: 1259539663@qq.com。

猜你喜欢

开州区现状策略
举手
我是小小招生员
开州区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开州区生态涵养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