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地级市三级医院医疗投诉规范化管理成效分析

2020-05-28王子彤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成效

【摘 要】 本文针对某地级市三级医院投诉例数增多的现象,探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投诉率的管理措施,并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日常巡查,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前期工作,降低投诉发生;结合法、理、情,及时化解纠纷;加强科室学习,提升服务意识。

【关键词】 医疗投诉;规范化管理;成效

本文以某地级市三级医院医疗投诉接待部门2014年患者投诉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对投诉人姓名、患者姓名、年龄、投诉内容、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等信息进行了整理分析,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疗投诉及原因进行了探讨,[1][2]并提出了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措施建议。

一、医疗投诉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2014年某地级市三级医院医疗投诉接待部门共接待患者来访来信投诉共85例,占出院患者总数的0.21%,较上年同期增长了0.32%;来访人次为283人,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1.5%;投诉沟通次数为154次,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2.6%;群体性事件为6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次。投诉的原因主要涉及医务人员、患者、设备、管理、环境、其他等6类(见图1)。

根据投诉涉及的6类原因比重,可以发现,管理因素投诉29例、占34%;医务人员相关的因素15例、占18%;患者因素13例、占15%;设备因素11例、占13%;环境因素10例、12%;其他因素7例、占12%(见图2)。

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管理因素投诉占比为34%,在六类因素中比重较大,自2013年起,某地级市三级医院重点从改善管理措施上强化医疗服务管理,通过投诉规范化管理,促使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完善院内投诉处理机制

(1)提升患方投诉渠道的知晓率。在医院内外科楼、门诊楼、电梯口等醒目位置公示医院投诉电话,统一接受患者来信、来电、来访投诉。同时在门诊楼各楼层、内外科楼、住院结算等患者人数较多的区域设置导医,确保患者和家属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知晓投诉的渠道。同时确定了班内时间由医患办等职能部门接待处理,班外时间发生的投诉由总值班来接待处理。

(2)细化投诉处理流程。2015年以来,进一步优化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在“首诉负责制”的基础上,确定患者投诉由医患办统一接待,并根据投诉内容协调相关职能科室归口处理。医德医风由监察室处理、價格收费由审计室处理、医技检查由医技部处理、护理工作由护理部处理、医保农合由医保科处理、临床医疗由医患办处理、病历复印由病案管理科处理,门诊投诉由门诊部处理。同时明确各类投诉的处理时限,规范了投诉处理程序,使得投诉的处理更加快捷、高效。

(3)修订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医院业务的发展和纠纷处置工作的实际需求,[3]新增、修订、完善《医疗纠纷(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医患沟通制度》《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医疗法律法规培训制度》《关于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管理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等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使得投诉预防、处理、处罚等各个环节管理有章可循。

(4)建立投诉接待考核机制。成立了患者投诉管理机构,明确了领导机构、投诉管理的范围和原则、并建立《投诉接待查出制度》《投诉接待及查处工作考核办法》,确定由监察室负责对各投诉接待工作进行监督考核,逐月检查考评,考评结果与评奖评优、绩效工作兑现,保障了投诉管理工作的效率。

2、强化院内培训,提升医务人员法制意识

2015年以来,每年组织开展“医疗安全月”活动,组织临床、护理、医技、药学科室自查科内安全隐患,总结近期发生的纠纷,借此回顾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医患办参与临床科室大讨论,面对面进行医疗法规专题培训和纠纷案例点评,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分层次、分重点对实习生、护理人员、新进人员、护工进行专题培训。近五年来,院内组织各类医疗纠纷防范培训讲座15次,网络培训10余次,参训人员4353人次。每年对全院职工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及医患沟通技能答题考核,对不合格人员进行二次培训,培训参与率达到100%。

3、将医疗投诉、纠纷纳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建立多渠道投诉反馈机制,督促相关科室整改。[4]根据每月接待、调查和处理医疗投诉中发现的医疗安全问题做出考核意见,自2015年至2019年,对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安全月考核60次,对存在问题的科室进行书面反馈并作出经济处罚。医患办每月、每季度均对接待投诉和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整改措施,逐科室进行反馈,督促临床科室改进。同时利用业务查房的机会,对相关科室的投诉、纠纷进行点评、分析和反馈。利用每季度的临床科主任例会、年度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等院内会议,对医疗投诉、纠纷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协助科室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坚持预防为主,发现纠纷苗头,医患办及时介入。医患办通过定期监控病历、巡查科室等方式,能够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并在第一时间积极介入,做好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5]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多次参与重大手术术前谈话、疑难危重患者全院大会诊,提出具体意见。同时针对三无患者、或无力支付的患者,及时介入签署相关文书,开通绿色通道,组织紧急救治,避免安全隐患。

(3)认真做好日常投诉接待,定期进行患者回访。[6]对待每一起投诉,均能做到耐心接待,并细致地记录患者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核查,在规定的实效内反馈处置,反馈率100%,患者和家属对处理结果满意率均为100%。同时建立健全投诉登记和纠纷档案,每一起纠纷都有涉事科室的讨论和处理意见,及时立卷归档,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同时我院外联办设置专职人员每月对门诊、住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记录建议与不足,及时向相关科室进行反馈和整改。

(4)紧密与市医调委、法院及政府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工作。对一些复杂的纠纷,在久调无果的情况下,积极与市医调委联系沟通,及时引导患方通过调解程序解决纠纷。配合政府部门、市医调委、法院的调查、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医患矛盾。针对重大纠纷,由司法鉴定机构作出鉴定结论的,及时与法院进行沟通,并将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近五年来,某地級市三级医院规模不断增大,出院患者及门诊量逐年上升,收治患者数量、手术患者数量和疑难危重患者数量大幅增加,而全院新发生的医疗投诉比率逐年下降。医院自2014年至2019年,全院住院患者数由40670人次增加到58861人次,增加了44.73%,而全院新发生的医疗投诉呈逐年下降趋势,由85例下降至62例,下降了27.06%。投诉发生率由2014年0.21%下降到2019年的0.11%,其中,大量的投诉和纠纷仅通过反复多次的沟通就得到及时有效地化解,没有发生经济赔偿,未造成矛盾升级,不仅降低了医院的经济损失,也维护了医院的良好声誉。医疗投诉规范化管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见表1)。

2、建议

(1)加强日常巡查,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针对特殊节假日及夜间对重点科室加强巡查,管理部门要定期深入各病区排查安全隐患,重点查看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2)做好前期工作,降低投诉发生。针对日常来访患者和家属提出的咨询和求助,常见的涉及费用结算、报销问题、转诊、复印病历、门诊病历补开、购药、退药、住院及门诊费用清单、治疗及检查排队时间长、转院派车、票据丢失补开、贫困户住院转院、五保户用药、临终关怀寿星挂号费咨询、军人优待服务等方面问题,“首诉”接待科室要第一时间协调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帮助其及时解决,不让患者及家属跑冤枉路,降低投诉的发生率。

(3)结合法、理、情,及时化解纠纷。坚持“主动应对、反复沟通、及时结案”的工作思路,通过积极讲解调处程序、合理诉求、以电话、面谈等方式与当事科室、患方多次交换意见,在理清事实的基础上,采取反复协商、合理评估,促成医患纠纷及时解决。

(4)加强科室学习,提升服务意识。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定期进行医德医风、法律法规学习,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和效率,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服务。

【参考文献】

[1] 方爱珍,张拓红.三所大型综合医院患者医疗投诉及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2).91-92.

[2] 向雪瓶.我国医院投诉管理的现状及完善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 林蜜.医患关系失谐及缓解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

[4] 李大平.医患关系的利益冲突与平衡[J].医学与哲学.2005,26(4)42-43.

[5] 曹海光.临床病理工作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环节及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285-287.

[6] 吴萍,于德华,王晨,张欢,肖蕾.从医疗投诉分析医学人文服务现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05)52-53.

【作者简介】

王子彤(1987.12—)女,陕西宝鸡人,毕业于西北大学,管理学硕士,经济师,主要从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规范化管理成效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医院收费员规范化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