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煤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路径

2020-05-28折小军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探析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神华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情况,分析了当前煤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煤炭行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从四个方面对煤电一体化发展创新进行探析: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完善现有的运行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率;全面强化电煤生产企业整体建设水平。

【关键词】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煤电企业;探析

众所周知,煤电既是一个大家族,又有各自的利益,从整体上优势互补,属于命运共同体。当前,我国煤电企业中不仅有纯煤企业,又有纯电企业,还有煤电融合的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电力传输技术不断成熟,甚至有的电厂将地址选在煤矿的周边,不仅减少了运输成本,还有效地增加了煤炭的转化率,使优质的煤炭更多,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对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經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发展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指出,煤电联营是煤炭和电力生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资本融合、兼并重组、相互参股、战略合作、长期稳定协议、资产联营和一体化项目等方式,将煤炭、电力上下游产业有机融合的能源企业发展模式,煤电一体化是煤矿和电厂共属同一主体的煤电联营形式。2017年11月28日,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重组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并后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成为仅次于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之后的第四大能源央企。国家重组成立国家能源集团,有利于理顺煤电关系、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有利于缓解当前存在的同质化发展、资源分散等突出问题。

一、煤电一体化发展历史

煤电一体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当时,神华集团成立了专业化发电公司,其专业化运营成为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的另一个优势。为缓解电煤价格高涨、煤电联动滞后的矛盾,五大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先后进入煤炭行业,所拥有的煤炭资源和产能迅速增长。五大发电集团都提出了提高电煤自给率,发展煤电一体化,建设大型综合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这时,煤炭资源开发经营成为各集团主营业务之一,并朝铁路、港口、航运建设力度和发展煤化工、高耗能产业等方向发展,从而使煤电一体化进入了新的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2006年,在国家发改委草拟的“电力产业政策”中,提出并鼓励电力企业、煤炭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实现煤电一体化经营,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为煤电一体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国家建设现代煤炭工业体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集团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

二、煤电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分析

1、煤炭资源现状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山西省煤炭预测资源储量6652亿吨;探明保有资源储量2674.3亿吨,约占全国的1/4,含煤面积达6.2万平方公里。全省从低级别的长焰煤至高级别的无烟煤均有分布,但以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所占比例较高,上述7种煤类的煤炭资源占全省煤炭资源的90%以上。截至2018年年底,山西省生产煤矿616座,产煤能力达到9.64亿吨/年,其中1000万吨及以上煤矿7座,500-1000万吨煤矿20座,120-500万吨煤矿328座,12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产能占比74%,在建煤矿500万吨及以上煤矿有8座。可见,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

2、电力资源现状

在山西省,受到国家推行的西电东送政策影响,在火力发电产业的发展上已经体现出了显著成效。这对于全省的能源产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山西省作为煤炭的主要产地,其下游产业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动力煤主要推动的下游行业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现代煤化工行业,焦煤主要推动的下游行业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018年,山西电网装机6628万千瓦(全国排名第六)。2019年,山西省在电网装机总容量上已经达到了6995.71万KW,其中常规火电4651.5万KW,水电86.8万KW,抽水蓄能120万KW,煤层气17.58万KW,其它2119.83万KW。

三、煤炭行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1、煤矿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当前煤电行业发展中,由于煤矿结构设置不合理进而阻碍了煤电一体化发展,其规模结构集中度比较低。当前的煤矿企业还是以小规模为主,加之煤炭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在一些偏远地区,会经常出现乱开乱采现象,影响了煤矿开采能力的有效提高。根据统计部门的权威分析,目前全国在矿井开采方面,每年开采低于10吨以下的矿井有2500余处,占矿井总体数量的85%,每年开采低于5吨以下的矿井数量达到近千处,这类矿井的开发往往是以民营企业为主。

2、生产现场生态污染严重

有的煤炭企业,管理者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在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国家政策和相关的生态建设指标,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有一些煤炭企业的各类污染物质没有按照规范处置、随意丢弃,尤其在大雨过后,由于雨水的冲刷,给当地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土地和水质受到侵害,严重影响了矿区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另外,个别煤炭监管部门工作不力,导致各类非法开采活动猖獗,对矿区周边的地表水源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四、电力行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1、安全管理出现弱化

在我国有的省份,电力企业管理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导致电力管控质量出现弱化,改革前所执行的管控体制被取消,造成电力行业发展突然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另外,有的电力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并不科学,过分以盈利为目的,为了避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却视而不见,长此以往,严重威胁着电力控制安全,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2、主辅任务设置不清

在电力系统,有的企业在经营任务上需要进行有效的主任务与辅任务分离处理,但在任务分离时,并未做好相应的设置工作,导致企业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主业务生存方面,对于辅助业务的推广和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受业务交叉、监管划分不清、包袱过于沉重等原因导致效益低下。

3、改制不及时

当前,国内生产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主控权往往掌握在国有企业中,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垄断现象,对于煤电一体化的科学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投资主体方面过于单一,在投资方向上主要为国际投资。与国外相比,我国燃煤发电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之有的企业体制改革不及时,导致了电力市场建设延缓。

五、煤电一体化发展创新研究

1、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

在煤电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先进技术的应用,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各项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能源开采的能力、开采工具的提供、开采成果的运输。首先,在现有技术改革和创新上,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开发,将员工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其次,在实现煤电一体化的道路上,将“产学研”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做好技术研发,为企业升级换代,提质增效,提升竞争力,增添强劲的动力引擎。

2、完善现有的运行机制

在企业内部,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制,优化薪酬管理体系,制定奖惩分明的机制,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做好企业协调发展、规划工作,并构建完善的煤电需求预测系统。

3、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率

(1)为了保障煤电一体化经营企业能够在自负盈亏的状态下实现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目标,设定组织结构时,将权责管理方面设为重点,以提升组织管理效率。同时,制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员工培训目标。

(2)构建一套系统的、子母公司共同监管的组织模式,实现母公司控股,并成立董事会专项监管委员会,由委员会对下设各个组织机构进行管控。同时,做好人才的引进和纳入,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4、全面强化电煤生产企业整体建设水平

(1)建设全新的转型发电方式,利用化学燃料将化学能源转化为热能,然后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此种能量的转换应用,是一种具有高效性和洁净性的燃煤发电技术。

(2)在进行洗煤技术研发时,需要提前对现有的燃煤锅炉以及窑炉烧煤技术进行优化改造,并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总之,经过多年的发展,煤电一体化发展的技术路径渐趋成熟,尤其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为促进煤电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煤电企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进取,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同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逐渐转变发展模式,向清洁、高效的產能转变,这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参考文献】

[1] 《关于发展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D].国家发改委,2016.04.

[2] 张华明.产业纵向结构视角下的山西煤电一体化发展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7.15(06)83-87.

[3] 蔺艳琴,赵彦平.府谷清水川煤电一体化电厂三期工程防洪评价[J].陕西水利,2018.21(09)164-167.

[4] 李酉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17.45(3)134-135.

【作者简介】

折小军(1982—)男,陕西神木人,国神集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教学管理部副经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发展战略研究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