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析

2020-05-28叶文通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本文为广东行政职业学院2017年度院级科研课题《基于需求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编号:GDXZZYY1714);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专项科研课题《基于“到梦空间”网络管理系统的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研究——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编号:15)研究成果

【摘 要】 本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需求情况及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满意度情况,以此为据,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要完善课程体系,夯实基本素质;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从业素质;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拓展发展素质。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企业需求;提升策略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强调: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并把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可见,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模型”指出,个体素质就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只有1/8,为显性素质,隐藏在水底的占7/8,为隐形素质;显性素质表现为个体的知识、行为和技能,隐性素质表现为个体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显性素质需要深厚的隐性素质的支撑。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亦如一座冰山,外显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状态需要底层职业素养的支撑,职业素养是学生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的根基。

职业素养水平影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高职院校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存在着重专业技能培养而轻职业素养培养的情况,造成毕业生职业素养水平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水平不匹配的情况,甚至延伸出“企业招人难”、“学生就业难”这样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鉴于此,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明确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与需求,从而制定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与途径,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促进毕业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从供给侧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状况及企业需求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从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角度出发,确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素质、从业素质、发展素质三个一级指标。其中基本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身心素质四个二级指标;从业素质包含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写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四个二级指标;发展素质包含自我拓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四个二级指标。根据测量指标,编制《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选取广东省内已招聘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毕业生的企业110家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为100%,调查涉及的单位性质包括国有企业6%、民营企业66%、外资企业2%、合资企业9%、党政机关4%,事业单位13%。

2、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需求情况的调查

(1)企业对高职学生基本素质的需求。针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问题,90%以上的企业把工作态度、责任感强列为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80%以上的企业把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列为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70%以上的企业把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社会公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列为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可见,企业对高职学生基本素质首重职业意识与职业精神、其次是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

(2)企业对高职学生从业素质的需求。针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这一问题,70%以上的企业将树立沟通意识、总结经验、遵守合作承诺作为非常重要的从业素质;65%以上的企业将及时发现问题、实际动手能力、协调合作关系、理解合作目标、掌握表达技巧列为非常重要的从业素质;60%以上的企业将互相激发工作热情、合力应对意外事件、明确职业角色、分析对比选择方案、整合信息列为非常重要的从业素质。可见,企业对高职学生从业素质方面,首重团队合作能力,其次是解决问题能力,再次是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企业对高职学生发展素质的需求。针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发展能力这一问题,80%以上的企业将执行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选为非常重要的发展能力;75%以上的企业将情绪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列为非常重要的发展能力;60%以上的企业将抗挫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列为非常重要的发展能力。可见,企业对高职学生发展素质方面,首重组织管理能力,其次是心理调适能力,再次是自我拓展能力。

调查结果还显示:企业认为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技能知识、特定职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以人文基础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为辅;同时企业在招聘高职毕业生时最关注的条件是职业能力,其次是实践经验,对应的是学生的从业素质;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其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知识技能、团队合作、动手能力、敬业精神、心理素质、服从管理等方面。

3、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满意度的情况调查

(1)整体满意度情况。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毕业生職业素养与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相比,选择各有所长的企业占36%,选择差不多的占21.3%,选择有明显差距的占6.7%,选择有一定差距的占18.7%,选择有一定优势的占17.3%。本院毕业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情况,46.7%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其需求,42.7%的企业认为有一定差距,9.3%的企业认为完全满足,1.3%的企业认为差距相当大。总体而言,本院毕业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2)优劣势情况。列出忠诚敬业、职业能力、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人际沟通、团队合作、适应环境、实践操作共8个选项,供企业分别选择本院毕业生做得较好的选项和比较欠缺的选项。企业认为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毕业生表现较好的选项有工作态度占37.3%、忠诚敬业占16%、职业能力占14.7%,其余选项均在10%以下;企业认为本院毕业生比较欠缺的选项是实践操作占33.3%、专业知识占26.67、职业能力占16%、人际沟通占12%,其余选项均在5%以下。总体而言,企业对本院毕业生基本素质较为认可,认为毕业生从业素质较为欠缺。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针对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需求及对本院毕业生职业素养评价情况,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需在继续保障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从业素质,并促进学生发展素质养成。这就要求学校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基础素质、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基本能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塑造其职业精神;通过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拓展学生发展素质、内化其综合能力。

1、完善课程体系,夯实基本素质

首先,通过“两课”,塑造学生基本素质。“两课”教育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两课”教学中,应注意时效性和生活化,通过大量贴近学习、工作、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分析与阐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

其次,通过专业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根据调查结果,企业认为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技能知识、特定职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而专业教学是学生获得专业理论与技能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学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够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要在教学项目和案例中引入企业工作流程、营造企业工作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认知。

此外,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全面客观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以达到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并衡量自身的不足,不断调整与完善自我,最终为自己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事业发展道路,实现职业理想。由于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较少,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要注意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认知自我、了解社会。

2、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从业素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前文调查也发现企业在招聘高职毕业生时最关注的条件是职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可以说学生的从业素养既是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目标,亦是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的核心需求。从业素养的养成离开了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终归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亦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持续探索尝试,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实训设备及虚拟仿真实训软件,新建各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及校企合作实训室,将产业先进技术引入教学实训过程,提升课程技术含量,打造学生专业技能,推进专业教学对接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注重产业优秀文化校内渗透,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参与学生培养,推动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将产业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以优秀文化持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可以积极探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创办校中厂、厂中校及开展契约合作等;在各类合作过程中,应建立学生职业素养校企共同评价体系,校企共同设计评价标准、制定并实施培养方案、参与评价;此外,应积极寻求与职业教育集团、地方性职业教育创业园区的合作。以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真实企业环境,强化其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体悟职业氛围与职业精神。

3、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拓展发展素质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高职学生发展素质方面,认为学生需要具备执行力、自我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在课程教学及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未必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正需要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发挥培育作用。

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优势,创新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面向2017级学生推进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制度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构建“4+1”工作机制,“4”即“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四个体系,“1”即形成一张第二课堂成绩单,以此引导学生在坚持专业学习为主的同时,积极参与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全方位培养综合能力素质。统计数据显示,本院2017级学生中超过93%学生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即第五学期)达到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总要求,说明第二课堂已有效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取得了一定成绩。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还需进一步将第二课堂与企业需求对接,针对企业看重的学生发展素质,找准与学院第二课堂的契合点,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系统开发第二课堂项目活动。同时学校应加大对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的保障;并建立动态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科学评估第二课堂育人成效与企业需求对接情况。

【参考文献】

[1] 刘伟.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71-72.

[2] 周国明.从企业视角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08)61-62.

[3] 宋绍成,赵后起.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无锡Z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4.10(12)134-137+142.

[4] 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04)39-43.

[5] 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w].http://zqb.cyol.com/html/2018-07/05/nw.D110000zgqnb_20180705_4-01.htm.

【作者简介】

叶文通(1985—)男,广东河源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實践育人、志愿服务.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