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周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2020-05-28杨佳欣李娜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

杨佳欣 李娜

【摘 要】 本文基于对周礼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实际,介绍了周礼文化的内涵、发展现状、前景等,探讨周礼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更好地完成“请进来”和“走出去”目标的具体对策:把握资源优势,继续强化特色品牌效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周礼文化研究机构,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依托陕西省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扩大宣传度,打造国际性文化品牌。

【关键词】 “一带一路”;周礼文化;开发与建设

一、“一带一路”倡议及周礼文化的内涵

1、“一带一路”倡议内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共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理念;以共同促进欧亚各国之间共同发展,将“一带一路”构建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目标的理念与倡议。

2、“周礼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正如《左传·定公十年》中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周代是中国的礼节与仪式的开创时代,周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始人。所谓周礼,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周礼文化是指由周公建立以“礼”和“乐”为载体的治国之道及社交礼仪制度,此乃“周人之礼”;广义的周礼文化不仅包括了“周人之礼”,更进一步包括了由孔子、孟子、荀子等继承发展的儒家文化,将“德治”和“仁政”作为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线所在。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周礼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对于陕西省境内旅游发展,尤其是周礼文化发源地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意义。西周文化就是周礼文化,宝鸡是周礼文化的故乡,周礼文化是宝鸡文化的特色品牌。宝鸡市应该抓住这个宝贵的机遇,依托陕西省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的时机,审时度势、抢占先机、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将宝鸡周礼文化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将周礼文化打造成为宝鸡的独特名牌,以周礼文化为依托,将宝鸡旅游业发展成为旅游、购物、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旅游城市,使其不僅符合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国家旅游发展的标准,更要保持周礼文化自身特色,使周礼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走向世界,创新周礼文化,使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完成,增强民族自信,提升文化自信。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周礼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对策

周礼文化应如何抓住“一带一路”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乘势而上,进行传承和创新,将其扩展至沿线的城市和国家,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把握资源优势,继续强化特色品牌效应

周礼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也为宝鸡市留下了许多历史遗址、文物典籍,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首先,开发周礼文化旅游资源,应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二、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整合工程、对传统村落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对非物质文化进行非物质文化发展传承工程等。将周礼文化原原本本展现在全球华人的面前,使游客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亲身感受周礼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和发展周礼文化的推动力和精神动力,要依靠党与国家的政策,将周礼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联系起来,践行“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的宝鸡精神,在周礼文化中注入新时代的新要求,这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更是周礼文化独有的文化特色魅力,也为周礼文化延绵不断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保障。

宝鸡市政府注重保护历史遗迹,积极向陕西省、国家申报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区、特色文化古村、古镇等项目,在对历史村庄改造过程中,不仅要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元素,也要注意历史的创新,如周园文化城,不仅向游客展示了周朝的礼仪习俗、乐器、舞蹈等传统元素,更有假山、绿化植物、美食街等不同区间,打造出休闲与文化、让游客穿梭于历史和现实的时空隧道之中。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宝鸡市虽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地,是全国文明城市,但仍然属于四线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和不完善,在交通、通讯、餐饮、住宿、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发达省市相比还明显滞后。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政策兴起,全域旅游游客增多,基础设施滞后和服务不周的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文化旅游质量、外出住宿环境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发掘潜在巨大的旅游市场,使周礼文化旅游资源增强其效力,更要加强相关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游客对吃住行的需求,对周公庙这种历史遗迹就要及时保护整修,完善其内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加大经费投资,增加导游讲解,使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游客了解周礼文化,切身感受周礼文化。并且要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旅游圈的辐射带动效应,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如依托周公庙和周原旅游园,带动周边村落发展,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乡村民宿、特色美食等旅游项目;创新投资理念和管理经验,利用“互联网+”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扩大以西岐美食为主的食品影响力,满足旅游景区服务的同时,更满足了游客的消费需要,发挥了周礼文化旅游资源真正的效益。

3、健全周礼文化研究机构,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

周礼文化是中华儿女的根,更是海外华人寻根求祖的“血缘纽带”。周礼文化资源既区别于以游山玩水、放松心情为目的的自然旅游资源,又区别于以文物古迹、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旅游资源,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场文化的洗礼与熏陶,具有严肃性与神圣性。周礼文化实质就是一种和谐文化,要求我们以德立人,要求国家文明和谐,现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一个安静、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周礼文化的挖掘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有与之相关的研究机构,不能单纯为了经济收入而不顾忌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为此,要建立健全周文化研究机构和周礼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组织机构,宝鸡市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省上与国家相关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尤其是对文化资源开发的专项资金投入,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做到以人才开发为主、财政引导为首的文化资源开发政策,要把周礼文化旅游作为宝鸡市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组织管理,优化服务意识,制定健康旅游服务规范和标准,科学引领周礼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4、依托陕西省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陕西省区域旅游差距较大,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发展,实现由点到面发展转化为由面推动点的联动式发展。陕西省旅游资源可分为以革命遗迹为主的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以帝王陵遗址为主的中部历史旅游资源和以自然资源为主的陕南观光旅游资源,各个地区特色分明、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因此可以通过路线将各个区域联系起来,从而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实现一对一扶持政策,带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旅游城市,重点扶持旅游特色最为显著的资源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宝鸡市作为陕西省唯一周礼文化的所在地,不仅文化资源丰富,更是交通枢纽要道,因此在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占有巨大优势,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推动自身的整合与发展。

5、扩大宣传度,打造国际性文化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因此,对于宝鸡周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覆盖范围,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使周礼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成为陕西省的特色名牌,成为推动陕西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器。更要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平台,抓住机遇、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的优势,将旅游资源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社交媒体软件进行营销,如“抖音”、“微博”及各大直播平臺,可以进行景区特色直播,如乐府直播、舞蹈直播等。在新媒体平台日益丰富的效用下,可以降低宣传成本,将本应用高额经费打造的大场面轻而易举的宣传出去,并且能第一时间与国际接轨,这为周礼文化旅游资源推向国际舞台做了充足的准备。

四、结语

宝鸡周礼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开拓道路,利用和发展好“一带一路”这个机遇和平台,积极做好“请进来”,学习国内国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案例;更要坚定立场,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走出去”这个平台。把历史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再将旅游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使得周礼文化旅游产业走出陕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田宇洁.传承周礼文化 厚植思想道德根基[J].新西部,2017-22-29-14.

[2] 霍彦儒.坚定文化自信 承扬周礼文化[N].宝鸡日报,2017-05-05(003).

【作者简介】

杨佳欣(1995—)女,汉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李 娜(1980—)女,汉族,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