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0-05-28蔡莹

决策探索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大学生

蔡莹

【摘要】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结合笔者的亲身体会,通过对一起学生心理问题引发事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总结出类似此案例的经验启示,以期为今后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生命价值观

一、案例介绍和分析

笔者作为一名大一新生的辅导员,某一天,收到班级新生小萌(化名)的短信留言:“老师,我心里难受,想哭。”笔者多次打电话未果,最终在操场看台旁的角落里找到了她。

通过小萌之前的心理档案,笔者了解到她对事物缺乏兴趣,对人生感到渺茫。在本我的层面上,她认为与其这样茫然地活着,不如放弃生命来获得解脱,在自我的层面上,为了不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伤害,她又不得不选择活着。通过分析发现,导致小萌存在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淡薄的生命观

首先,小萌属于抑郁质的孩子,性格内向、懦弱,自信心不足、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缺乏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坚强毅力,在生活中自我调节能力、自我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效能感低。其次,她缺乏基本的生命价值感、生命成就感和生命神圣感,这些都为她的心理问题埋下隐患。

(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小萌的父母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他们对小萌的教育方法不当。像小萌这种抑郁质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父母的关怀、鼓励和支持,然而她母亲对她的控制欲极强,强逼着她做她所不擅长的事情。长期下来,导致小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受挫时没有得到有效引导

小萌之前所在的学校以升学率为指挥棒,老师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尤其是在高三期间,小萌的成绩下降得很厉害,她的内心很受挫,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引导和鼓励,导致她心理更加自卑,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和心理问题,最后不得不停学半年,进行药物治疗。

二、应对措施

(一)引导宣泄,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作为小萌的辅导员,笔者每个月至少与小萌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在谈话中采用“叙事疗法”走进她的内心,与其合理“共情”形成稳定支持,从而引导她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其分享一些有关生命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书籍和电影,以缓解她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笔者从她自身所擅长的唱歌、画画、写作等方面出发,对于她的才华给予充分肯定,让她看到自身的优点。鼓励她当班级宣传委员,对于她工作上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引导她加入学校礼仪社,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不仅丰富了她的业余生活,也逐渐提升了她的自我成就感、自我效能感。

(三)多方协作,营造和谐的环境

一方面,与小萌家长进行深度沟通,对其父母的教育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小萌的父母采用温和的方式与她进行沟通交流,尊重她的主体地位,多给她提供合理建议而非替她做决定。另一方面,让她身边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她更多的包容、支持、鼓励与帮助,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爱。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小萌已基本消除了心理问题。

三、案例启示

第一,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多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主,以谈话、讨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为辅。在日常的主题班会上,可多挖掘如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样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以提升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应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心理活动,发挥心理育人优势。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跟踪及处理,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问题应急处理能力。第三,加强家校间与师生间的联系,发挥大学生自主性与积极性,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干部舆情搜集机制,充分利用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动態信息,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兰.大学生绝望感、心理复原力与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5):524-526.

[2]任波,高健,马冲.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关系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93-96.

[3]杨燕.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思考——一则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17,0(7):140-141.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