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2020-05-28张福进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融资成本西部地区民营企业

摘 要:用人成本和融资成本偏高、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政府的支持政策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成为当前影响西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多措并举降低用人成本、综合施策降低融资成本、注重引导改进管理模式、科学决策提升政策支持效果、聚焦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解决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应有之举。

关键词:民营企业 用人成本 融资成本 西部地区

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党和政府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和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舞台。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当前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一、当前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成本偏高

1.招聘成本上升。导致当前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员工招聘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失严重。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薪酬待遇,吸引了很多西部地区的人口到东部工作,并且已有的实证研究显示西部地区流出的人口多数为体力较好的青壮年劳动力和掌握一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由于人口净流出,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出,导致西部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数量下降,很多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出现了招聘难的问题,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搜寻成本来发现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甚至需要到东部城市或成都、重庆等西部中心城市开展招聘,导致了企业招聘成本的上升。

2.培训成本偏高。由于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出,企业招聘到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员工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员工的能力水平。但目前本地民营企业开展培训需要支付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成本普遍较高。一是需要支付培训师授课费、场地租赁费等相关费用。理论上培训产生的费用主要有三种支付模式:(1)由企业承担;(2)由劳动者承担;(3)由企业和劳动者共同承担,但在实践中,劳动者大多不愿承担培训相关费用,最终只能由企业来承担所有费用。二是难以搜寻到合格的培训师。对于西部大多数地区而言虽然本地区也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但培训师的总量少,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能达到企业要求的培训师更是稀缺,企业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外地搜寻培训师,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本地企业对外地培训师的情况往往了解较少,在搜寻的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三是培训在短期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民营企业普遍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企业员工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参加培训,特别是参加脱产培训,给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压力。这些都加大了企业开展培训的成本,影响了企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不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3.薪酬福利支出偏高。由于西部地区是人口净流出地区,企业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才能吸引和留住员工,如果企业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就难以吸引和留住员工,特别是难以吸引和留住青壮年劳动力、高素质人才等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员工,因为这些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他们的职业选择空间要大得多。

(二)融资成本偏高

融资成本偏高即“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当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偏高问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普遍性,在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融资成本偏高的问题,这也与已有的研究成果高度一致,如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段胜博士在2018年对四川省内1350户民营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高达70.98%的民营企业中反映融资难。二是长期性,融资成本偏高问题长期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各级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并致力于解决,如国家层面的文件《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各省、市也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政策措施,但目前仍未能彻底解决该问题。三是危害大。融资成本偏高削弱了大众创业的积极性,现有的民营企业也常因缺少足够资金而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增长,同时融资成本偏高也增大了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部分民营企业为了渡过难关,不得不转向利息高、风险大的民间贷款。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民营企业在经营中风险点增加,盈利能力出现了下降,銀行等金融机构由于担心民营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资金,对民营企业“惜贷”。二是信息不对称,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无法有效识别企业信用状况。三是存在道德风险,个别民营企业恶意拖欠债务,而法律法规对这种恶意拖欠行为打击力度相对不足,金融机构出现“恐贷”心理。四是抵押资产不足,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民营企业,无优质资产做抵押,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不愿贷款给他们。

(三)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1.家族式管理较为普遍。家族式管理的典型特征是很多重要岗位由与企业主关系密切的家族成员担任,家族式管理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在企业初创期家族式管理依赖亲情、友情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成员把做大做强企业视为自己的事情,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高,但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家族式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是管理低效,多数民营企业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时,尤其是实施惩罚措施时,一旦涉及家族成员,执行的力度往往碍于情面大打折扣,影响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二是任人唯亲现象比较普遍,家族式管理倾向于在重要岗位上优先使用家族成员,限制了外部员工的晋升空间,导致外部的优秀员工很难进入公司领导层,打击了外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安排一些能力不达标的家族成员从事某些职位,影响了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

2.以人治为主的管理方式依然大量存在。民营企业在初创期依靠人治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灵活应对市场和企业变化,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治为主的管理方式造成了企业管理的随意性大,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者皆基于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做出决定,即使同一个管理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同一事件的决定也可能不同,导致企业管理出现混乱,缺乏统一性、科学性、公平性。

(四)政府的支持政策未能有力发挥作用

各级政府虽然都制定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多数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一是一些优惠政策设定的标准过高,不具有普惠性,难以真正惠及广大中小微企业。比如对省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降低用地成本、对正式启动新三板挂牌程序的企业给予补贴、对成功发行债券的企业给予补助、对返乡下乡创业示范企业和返乡下乡创业明星企业给予补贴等等,能够有资格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的民营企业少之又少。而这些有资格享受优惠政策的民营企业往往发展的比较好,各类优惠政策对他们而言可能只是锦上添花。而那些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民营企业或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中小微民营企业相对而言更迫切需要政策扶持,但往往由于无法达到优惠政策所要求的标准或由于曝光度低,获得的关注较少,难以享受到政策红利。二是一些政策表述过于笼统,缺少可实操的细则或缺少执行力,仅停留在文件层面,并未真正贯彻落实。三是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民营企业对政府的支持政策不了解、不熟悉。

(五)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普遍表示近几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营商环境获得了大幅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社会采购时无法及时支付采购款,影响了企业回款,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二是部分项目政府审批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三是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四是原材料成本不断升高,加大了企业经营压力。五是对本地企业的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导致本地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较低。

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前文分析的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和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下列可行的建议。

(一)多措并举降低用人成本

1.降低招聘成本。针对本地人口流失严重造成招聘成本上升的问题,应努力增加本地人力资源池的存量。首先,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和掌握一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返乡就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方式包括:一是扩大宣传,借助电视、宣传展板等传统媒介与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抖音、快手、B站等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兴媒介宣传本地区的发展成就、广阔前景以及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提供的支持和便利,提升地区形象,增强吸引力。二是建立用人信息传递机制,将本地企业的招聘信息、招聘会预告等情况借助老乡会、微信群、QQ群等载体及时传递给外出务工人员,使他们及时了解本地企业的用人需求。三是解决好已返乡务工人员的就业事宜,通过建立返乡人员求职信息库将返乡人员的求职意向、技能等信息及时共享给本地用人企业、定期开展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加强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等方式,使已返乡的务工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劳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打造起一个良好的口碑和无数个典型案例,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其次,主动吸引外地的人力资源,包括组织本地企业组团参加其他地区的招聘会、将本地企业的招聘信息发布在其他地区的招聘平台上等方式使外地人才更方便地了解本地区的招聘信息。最后,为在企业工作的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包括购房租房、落户、就医、子女入学、生活补助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实惠,提高本地区的吸引力,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通过上述举措,力争使本地企业更容易招聘到各类人才,降低招聘的难度,减少招聘投入的成本。

2.降低培训成本。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使企业在本地区即可便利地寻找到优质的培训机构,降低搜寻成本和培训的交通、管理等相关费用。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包括:一是扶持本地现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它们配强师资力量,提升培训师教学水平,并加强与本地企业的联系合作,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精准培训。二是引进外地的培训机构,通过简化手续、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方式鼓励外地知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本地区设立校区或分校。其次,政府和社会需要高度重视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正外部性,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在提高本企业员工技能水平的同时,又通过员工的流动将技能溢出到其他企业,提升了本地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减少企业在培训上的投入。

3.降低社保费用支出。首先,在法律和政府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尽量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必要时返还一定额度的企业缴费或对企业缴费予以补贴。其次,允许生产经营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缓缴社保费用,对于企业历史欠缴社保费用采取财政补助、协助企业出售部分资产等方式有序妥善解决,既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避免骤然加重企业负担,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此外,还应推广机械化和人工智能。通过发展机械化和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有效降低用人成本。

(二)综合施策降低融资成本

1.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贷尽职免责机制。银行信贷人员尽职免责也就是只要信贷人员严格按照银行规定办理信贷业务,即使出现不良贷款,也应免于担责。尽职免责机制虽然在很多银行已经实施一段时间,在解决信贷人员对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问题上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尽职免责”的认定方—当事银行在认定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信贷人员仍然存在顾虑,因此尽快建立可操作的、详细的尽职免责标准就非常必要了。

2.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综合央行征信系统、银行、公安、工商、税务、司法、社保、海关等机构的信息建立全面、真實、可靠的企业信用平台,完善数据处理系统更加精准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决策参考。建立企业守信白名单制度,为优质民营企业授予较高的贷款额度和较低的贷款利率、简化贷款申请手续。建立违约黑名单制度,将恶意逃债违约的企业在信用平台公示,并加强执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债行为。

3.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向民营企业倾斜。支持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对民营企业贷款的要求,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额度;优化民营企业贷款流程,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环节、削减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提升服务水平;扩大企业可抵押物品的范围;创新金融产品,为不同风险类型的企业提供对应的贷款产品,让利率更充分体现风险;对于有发展前景,但生产经营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积极予以帮扶,确保不断贷、不抽贷,依法有序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将银行的绩效考核结果与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挂钩,激励工作人员主动作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

(三)注重引导改进管理模式

加强宣传,通过会议、电视、网络、刊物、宣传栏等方式介绍家族式管理和以人治为主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发展的弊端,引导民营企业家转变思想。一是尽量杜绝任人唯亲,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并赋予实权,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严肃奖惩,不断消除“人治”的随意性,提高规范化水平,提升竞争力。其次,组织发展前景好、成长性强的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先进企业学习成熟的管理经验,到知名高校学习前沿的管理理念,提升能力素质。

(四)科学决策提升政策支持效果

科学地制定与执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对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政策制定环节尽量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倾斜,享受政策优惠的条件不宜设置过高,力求惠及大多数企业。二是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并严格执行,使民营企业家切实得到实惠。三是加强政策宣传,使民营企业家及时了解熟悉相关政策,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加快成长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五)聚焦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一是常态化开展调研,定期赴民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二是在与企业交易的过程中,坚持诚信、公平原则,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发挥示范作用。三是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四是提高行政效率,又好又快地履行对企业的审批、监管、服务等职能,对于企业的诉求,如果能够解决则尽快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则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原因和申诉渠道,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增进政企之间的信任理解。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建设水、电、气、宽带、道路、水利、商场等基础设施并引进关联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六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为企业获取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合作共赢、先进技术应用情况等市场信息提供便利,尽可能實现低成本生产、高价格销售,提高利润率。七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通过加大对本地企业的宣传打造地域品牌,提升本地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组织本地企业组团赴各地开拓市场、引导本地各级政府部门和居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企业的产品等方式促进本地企业的产品销售。八是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不断缩小与先进地区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差距。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发展困难[N].人民日报,2018(11):002.

[2]刘军,付建栋.营商环境优化、双重关系与企业产能利用率[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7):70-89.

[3]李路路,朱斌.家族涉入、企业规模与民营企业的绩效[J].社会学研究,2014(3):1-21.

[4]孙早,侯玉琳.政府培训补贴、企业培训外部性与技术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47-64.

[5]张杰,宋志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的战略内涵与具体途径[J].经济体制改革,2016(9):5-11.

[6]郭敬生.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价值、遵循、机遇和路径[J].经济问题,2019(2):8-16.

[7]邢中先.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经验和启示[J].企业经济,2019(1):13-19.

[8]童有好.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9(4):52-58.

[9]戴国宝,王雅秋.民营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困境与路径[J].经济问题,2019(8):54-61.

(张福进,中共资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融资成本西部地区民营企业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经济下行环境下理顺银企关系的新思路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