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贸易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中东欧合作迈上新台阶
2020-05-28程鉴冰
摘 要: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和“16+1”合作框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中国—中东欧”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竞争力不断提升,贸易合作成效显著。随着中东欧国家的日趋“欧盟化”、贸易体制的差异化、产品市场准入(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新变化,必须通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优化贸易结构、注重贸易质量、加强进口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等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进一步推进中国—中东欧贸易合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中国—中东欧贸易 市场准入 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 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16+1”(随着希腊于2019年4月12日的新加入,“16+1”变为“17+1”),作为超越地缘政治博弈合作理念的国家间的新型合作模式,是应对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区域合作框架“16+1”中,中东欧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更是欧亚国家与中国贸易的联系通道,自古就承担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过境地区的重要角色,是中国从陆路通往欧亚的必经地区。中东欧国家正经历欧债危机后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其大力推进的“向东开放”政策与中国“一带一路”愿景不谋而合,双方发展战略契合度高,合作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各国的充分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而这一卓越的政治举措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16+1”框架下的中国—中东欧合作给中国出口产品市场也带来了新机遇,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自2009年到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增长了2.47倍,中国出口中东欧产品中的工业制成品占比超过90%,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密集型产业保持持续增长之态势。随着中东欧国家陆续加入欧盟,中东欧贸易体制日趋“欧盟化”、中东欧市场准入也发生了新变化,产品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日益与国际接轨,对世界各国进口中东欧市场产品的要求日趋严格,也对各国出口中东欧市场带来一定的挑战。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有效提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合作的重要举措。
二、中国—中东欧近十年贸易合作成效
“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领域持续拓展,贸易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中国—中东欧贸易增长情况(2008—2019年)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分析,2009—2018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从2009年的2202.0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8年的5428.3亿元人民币,增长146.52%;其中,出口从2009年的1791.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3907.3亿元人民币,增长118.10%;进口从2009年的410.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1521.0亿元人民币,增长270.52%。特别是,2015年以后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2019年01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4905.9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3544.6亿元人民币、进口1361.2亿元人民币。
(二)中国—中东欧贸易结构(SITC分类)
按照SITC分类对货物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中国对中东欧16国出口和进口工业制成品均远远大于初级产品的占比;但是初级产品占比逐年略有增加,变化幅度则在2%以内,相对稳定。工业制成品的占比持续保持在90%以上,基本上升略有回落;工业制成品仍是中国对中东欧16国进出口的主要商品,占比超过进出口总额的90%。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对中东欧16国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出口额远远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额,故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占有比较优势地位。出口中东欧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逐年递增,资本密集型产品整体上升;进口中东欧产品结构中,勞动密集型产品平稳增长,资本密集型产品逐年上升。贸易结构反映出中国对中东欧国家贸易中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分布和国际竞争能力等。
(三)中国—中东欧贸易竞争力
分析中国对中东欧出口大类商品结构,排名前五的大类产品均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分别是:第16类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第18类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第11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第20类杂项制品,第15类贱金属及其制品。
采用TC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中国对中东欧贸易产品的竞争力,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前四位排序依次为:第5类矿产品;第17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第9类木及木制品;第15类贱金属及其制品。
(四)中国—中东欧贸易国际互补性
从产品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角度分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和贸易潜力,中国与中东欧主要国家在德国、俄罗斯、美国、世界市场上出口商品结构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但更多体现的是较强的互补性;中东欧大多数国家与德国、俄罗斯贸易联系紧密,但其紧密程度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在工业制成品上有较大竞争优势,中东欧地区则在保持固有工业制造优势的同时提升初级产品贸易潜力,双方贸易产品具有较好的互补性;此外,中东欧国家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升级的强烈需求,而中国则在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与供给能力,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条件和政策优势将更有助于实现两地贸易的互利共赢。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中东欧双边贸易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
三、中东欧国家贸易体制、质量管理动态
随着中东欧国家陆续加入欧盟,其贸易体制呈现出多样化和欧盟化的趋势。而且中东欧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通过WTO/TBT向全球的通报也日趋活跃;对产品质量监管不断加严。
(一)中东欧国家贸易体制:差异明显,趋欧盟化
贸易体制差异明显。中东欧16个国家差异性大,非同质化现象突出。在地理分布上跨度较大,可分为中欧国家、东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在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最大的国家波兰国土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人口3800多万,而最小的国家黑山国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62万余。中东欧国家经过20余年“欧洲化”转型,呈现出不同的转型进程状态,形成了多样化的区域性组织结构,差异明显。目前,中东欧有11个国家(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成为欧盟成员国、5个国家已加入欧元区、8个国家为申报中的国家、13个国家为北约成员国;尚未加入欧盟的国家有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和阿尔巴尼亚。
贸易体制日趋“欧盟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东欧国家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中东欧国家加速推进“欧盟化”进程,纷纷争取加入“欧盟”大家庭。欧盟成员国市场和技术准入标准要求较高,新成员国产品必须符合欧盟技术标准,适用共同体的非关税措施,包括反补贴、反倾销、保障措施、数量限制和进出禁令等;新成员国与非欧盟国家的贸易受欧盟共同贸易政策的约束;尚未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也均以加入欧盟为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其贸易体系日益开放,贸易体制与欧盟逐步接轨。
(二)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欧盟标准,等效采用
由于中东欧次区域国家有11个国家加入欧盟,中东欧国家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正在向欧盟的技术标准体系迅速调整,特别是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等效地采用欧盟标准。欧盟成员国按照参加国所承担的共同义务,通过标准赋予某成员国的有关国家标准以合法地位,或撤销与之相对立的某一国家的有关标准;也就是说成员国的国家标准必须与欧盟标准保持一致。接受委托制定歐盟协调标准的标准化机构主要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及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CEN、CENELEC和ETSI、欧洲各国的国家标准机构以及一些行业和协会标准团体构成了欧洲标准化体系。尽管欧盟成员国的市场和技术准入标准较高,但是欧盟内部实际上存在着双重质量标准;同样品牌和包装的产品,在中东欧销售的产品质量与其他国家的产品质量的差异往往引起中东欧国家的不满。
(三)中东欧市场准入:基于WTO/TBT,RAPEX分析
分析中东欧通过WTO发布的TBT通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盟的占比。
首先,WTO/TBT通报(通过WTO发布的TBT、SPS通报分别对应于《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协定》)。根据WTO对TBT的通报显示,2018年,共有86个WTO成员提交了3054件TBT通报,同比增加了18.1%。通报量前10位成员依次是:乌干达、美国、肯尼亚、巴西、墨西哥、卢旺达、欧盟、坦桑尼亚、中国台北、埃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2018年共有36个国家/地区提交了871件通报,通报数量同比增加8.2%,占WTO成员总通报数的28.5%。在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东欧国家就有:捷克、阿尔巴尼亚、立陶宛、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等6个国家提交了通报。而这6个中东欧国家中,捷克的通报数量占据首位。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的WTO通报还显示,中东欧国家TBT通报数量占欧盟的53.28%。
其次,中东欧WTO/TBT通报ICS产业分布状况。2014年1月—2019年9月,中东欧国家通过WTO发布的TBT通报居首位的ICS产品是:“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产品,其WTO/TBT通报数量占居了所有产品一半以上的通报数量;第二位是“食品技术”;第三位是“建筑材料和建筑物”;第四位是“能源和热传导工程”;第五位是“农业”;第六位是“环保、保健与安全”;第七位是“化工技术”。通报的ICS产业分布反映出中东欧国家对高科技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及农业的高度重视。
此外,中东欧国家在RAPEX中的通报。第一,中东欧国家的RAPEX通报(Rapid Alert System for non—food consumer products,RAPEX:欧盟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2018年,欧盟RAPEX系统共发布2065例全球召回通报,比2017年增长2.1%。第二,RAPEX通报前十类产品:2018年,RAPEX通报最多的产品为玩具,其次分别为电器用品和设备、纺织服装与时尚物品、照明设备和灯串、珠宝、儿童用品和设备、救生/露营装备、业余爱好/运动设备、化妆品、激光笔。第三,RAPEX通报前10位成员国家:2018年,RAPEX提交召回通报数量位列前10位的成员依次是:塞浦路斯、匈牙利、波兰、法国、西班牙、捷克共和国、芬兰、德国、斯洛伐克、英国;其中,中东欧的匈牙利、波兰、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分别占据欧盟RAPEX通报数量的第2、3、6、9位。
(四)中东欧市场准入的形成机制、作用影响及发展趋势
中东欧市场准入形成机制。贸易保护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和在各国的政策实践由来已久;各国对外贸易中,往往以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而各国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暨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差异性进而导致市场准入问题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的中东欧技术标准体系日益与欧盟接轨。
中东欧市场准入作用影响。中东欧市场准入规则在短期内的影响主要是工艺设计、生产工序、检测成本、贸易流程、技术适应性等方面难度有所增加。长期影响则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对出口市场占有率、进口增速与出口增速的协调具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其倒逼机制会促使出口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产品更新换代、企业转型升级等。
中东欧市场准入发展趋势。作为市场准入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一是持续被中东欧各国所重视,二是与中东欧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三是其重点在中东欧各国日趋明显,四是正向中东欧各国次区域化发展,五是在中东欧各国呈现系统化的趋势。
四、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16+1”为契机,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中国—中东欧贸易迈上新台阶
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甚嚣尘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抓住“一带一路”“16+1”契机,以贸易高质量发展,适应中东欧国家贸易体制、质量监管的新变化,促进中国—中东欧贸易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在中东欧16国之间、在中东欧与欧盟之间,以及在中东欧与中国之间尚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的课题。为充分运用“一带一路”、“16+1”发展机遇,必须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与政策研究,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促进外贸发展。
国际标准作为向国际社会传播先进实用的生产方式,以及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其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意义重大。在中国进出口贸易实践中,采用国际标准(由ISO、IEC和ITU制定的标准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25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国际通用团体标准和其他先进标准),就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转化成为中国的标准。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降低进出口交易成本,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标准水平和健全标准化体系,增强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优化贸易结构
在巩固与深耕發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着力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中东欧市场,提高中东欧国家市场占有率,系统考虑市场规模、贸易潜力、消费结构、产业互补、国别风险等因素,引导企业开拓中东欧市场。基于中国—中东欧国家产业互补优势,扩大双边贸易,优化贸易结构,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
充分运用汇率、利率、税率等经济杠杆的外贸调控体系以及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手段。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包括优化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对外贸易的方式结构、对外贸易的模式结构和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优化进口与出口结构,优化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贸易与双向投资结构,优化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结构。
在优化进出口结构方面,更加注重出口与进口的协调发展。在扩大进出口贸易中,既要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又要削减进口环节的制度性成本。在近年来全球复杂的形势下,中国不仅通过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优化出口产品的国际布局,而且还通过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等制度性成本扩大进口,从而积累了富贵的经验财富,为推动全球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三)注重贸易产品质量
提高进出口产品质量。加强贸易质量管理,鼓励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一批重点行业的产品质量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完善认证认可制度,加快推进与中东欧市场的认证和检测结果互认。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重要产品的追溯体系,保证消费者健康。
(四)加强进口产品质量监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16+1”推进,中东欧国家初级产品进口不断增加,中国新品种农产品和食品的准入步伐不断加快。为此,既要扩大从中东欧进口的规模,以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又要高度重视中国—中东欧贸易中进口增速与出口增速的协调发展。优化进口产品结构,从中东欧进口资源稀缺性产品;保证进口产品质量,严把国门生物安全。
(五)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出口贸易的发展中不再单纯地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应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内生动力方面,要着力培养出口竞争的新优势,不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也不再简单依靠低成本的人力资源,而是突出创新、技术、品牌、服务等新的核心竞争力。在积极扩大进口的同时,努力提升出口,推动外贸优进优出,实现平衡发展。对于中国在中东欧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应重视产业保护,同时改善和提升其它尚不列入竞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
总之,在当前背景下,必须及时掌握中东欧国家贸易体制的差异性及其市场产品准入规则的变化,加大中东欧市场的开拓力度。从贸易多元化及全方位视角,在“一带一路”倡议和“16+1”框架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贸易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国—中东欧”贸易合作更加健康地发展,并努力将“16+1”合作打造成“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承接带、中欧四大伙伴关系落地的优先区域和中欧合作新增长极。
参考文献:
[1]程鉴冰.最低质量标准政府规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02).
[2]孔田平.中东欧经济转轨30年:制度变迁与转轨实绩[J].欧亚经济,2019(06).
[3]叶作义.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增加值的解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6(07).
[4]王世钰.依托“16+1”合作机制 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往来进入快车道[J].中国对外贸易,2016(10).
[5]王巍.中东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欧盟出口影响的比较[J].学术交流,2018(06).
(程鉴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