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发展研究
2020-05-28肖小爱周金腾刘培明
肖小爱 周金腾 刘培明
摘 要: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潜力和承载力的城市,河源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较快发展,但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方面也存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偏低等不足和合作深度与广度尚需提升等制约。加快和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河源需通过进一步健全城市合作工作机制、优化城市合作环境、提升城市产业合作水平、打造优质生活圈等举措,实现自身跨越发展。
关键词:城市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河源市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级战略进入了全面推进时期,这为广东城市群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可以预见,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广东“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东城市合作发展会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型。作为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最近、环大湾区第一圈层的地市,河源必须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机遇,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发展进程中,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实现跨越发展。
一、河源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研究与部署
(一)相关研究
近几年,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河源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对如何把握机遇,加快推进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紛纷从产业发展、大交通建设、城市建设、营商环境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曾志伟提出,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创新作为营造大湾区优势的根本路径,在促进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出河源方案。曾志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两个河源”建设[N].河源日报,2017-11-24.杨党校认为,要充分发挥河源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杨党校.建设“两个河源”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选择[N].河源日报,2018-04-16.林惠鹏提出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招商环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林惠鹏.打造高质量开放型发展环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N].河源日报,2018-04-23.万俊认为,在把河源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创业之路上,除继续发挥“地理区位”“交通枢纽”“产业互补”三大独特优势外,还应做好“以港兴市”“以绿强市”“以游富市”等“三个坚持”。万俊.河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正当其时[N].河源日报,2018-04-16.韦荣提出,河源必须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推动河源与大湾区产业高度融合,努力打造大湾区优质产业的延伸区。韦荣.抓住“四个机遇”构建河源现代产业体系[N].河源日报,2018-07-15.
(二)部署安排情况
早在2018年初,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就在多处对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大湾区提出要求。在粤东西北12个地市中,河源市委市政府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可以说是先行一步进行部署安排的,在历次全会中,对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进行了部署安排。
河源提出了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发展思路。这一思路,是基于河源既有1.2万平方公里生态发展区,又有与珠三角连成一体、地形地貌基本一致的3000多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区的地理特点。河源既可充分发挥粤北山区的生态优势,打造山青水绿、环境优美的生态河源;又可发挥珠三角地区的地缘优势,打造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现代河源。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构建生态、现代协同发展的新优势。
河源提出了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结合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2018年视察广东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粤北地区是广东的生态“北屏障”,要把握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一定位,显示了河源作为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主动担当起进一步夯实生态保护基础、助力广东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责任使命。
二、河源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发展的独特优势
做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文章,河源有基础、有优势,更有必要,是河源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在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河源具有生态资源、区位交通、文化传承等诸多自身优势,同时与大湾区城市特别与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市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与较好的合作基础。
(一)生态资源优势突出
河源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一流的空气。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4500立方米,约为全国、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2倍。罗杰锋.关于河源全面融入深莞惠都市圈的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8:P13.河源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两个水库,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其中新丰江水库蓄水量达139亿立方米,常年保持国家一级地表水标准,是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之一。河源具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连续多年在全省环境质量评比中居全省前列。河源是广东省的重点林区,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林区,森林覆盖率在全省中名列前茅。河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无污染的优质土地、水、空气等,为大湾区绿色发展和打造优质生活圈、增加发展承载力提供了绝对优势的有力保障。
(二)区位优势明显
在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上,将构建形成以“港深、澳珠、广佛”为三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四大中心城市的区域格局。河源地处大湾区和珠江东岸深莞惠经济圈辐射带动的第一层,同时毗邻三极中的深港、广佛两个极点,与广州、深圳、香港的车程均在2小时内,赣深高铁建成后更是缩短至1小时内,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有着“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同时,河源是大湾区连接江西、湖南的重要通道,是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进而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的重要枢纽。优越的区位优势为河源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实施产业分工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的合作基础
河源与大湾区的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河源、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市1979年之前都属于惠阳地区,不管在政府合作中,还是在民间实际交往中,向来就有着源远流长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随着“深莞惠经济圈(3+2)”的深入推进实施,与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合作取得了较大发展。如在深莞惠(3+2)经济圈党政主要领导第十次联席会议确定的交通运输类重点合作项目中,与河源有关的就有高速、高铁、机场、捷运、客运等便民服务项目7个。另一方面,河源近些年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与大湾区城市交通、政策、平台、市场、要素对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2018年以来,签订了超万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和动工建设了超千亿元产业项目,其中八成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这为河源更好更快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现代农业与现代旅游业优势
河源是粤东西北地市中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灯塔盆地)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河源巴伐利亚庄园)的地市。目前,河源已初步形成了以灯塔盆地为核心区域、以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畜牧、水产等多产业交叉发展、新业态协同创新的现代农业体系,具备雄厚的现代农业基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前广东仅两家(深圳东部华侨城和河源巴伐利亚庄园)。近年来,河源积极推进休闲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加强塑造河源品牌,康养休闲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这为河源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特别是绿色农业生产,发展养老、休闲旅游服务等大湾区城市所稀缺产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河源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的制约条件
(一)从自身发展条件看,河源全面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
1.产业基础较差。相比大湾区大量企业集聚成群成链,各类要素市场发达,河源制造业基本上还没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目前河源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建材陶瓷、矿产冶金、食品饮料、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态势。但河源的产业规模整体偏小、产业竞争力不足。如排首位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2017年的总产值只有543亿。这使得河源承接大湾区城市高端产业转移的难度增加。
2.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強。河源201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3.4亿元,只占到GDP的0.36%,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尽管河源有一家国家级高新区,但也存在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低的问题。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41家,只占到全省(3.3万家)的0.4%。
3.高端人才缺乏。与大湾区城市相比,河源的工资待遇、综合环境等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招工难多有发生,高端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外流。据统计,2018年末河源市户籍总人口372.76万人,常住人口只有309.39万人,63万多本地人口外流至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数据来源:河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2018年河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9年3月.同时,河源市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与同属于山区的梅州市来说有很大的差距,也导致河源市的人才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从合作的发展环境看,河源与大湾区城市有不小的差距
1.营商环境还不够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审批效率不够高。如河源社会投资项目审批需180天,而惠州仅需39天。企业税费负担总体仍较重。如对比河源、惠州、深圳三地的社保费综合费率,河源比惠州、深圳分别高2.8个和2.3个百分点。罗杰锋.关于河源全面融入深莞惠都市圈的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8:17.同时,作为工业经济主阵地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不完善,产城融合度低。当前,河源除高新区、江东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服务配套在逐步跟上,其他产业园区均存在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的问题,如园区的休闲娱乐设施缺乏、餐饮配套服务不足等,更不用说教育、医疗等配套。
2.金融、物流等市场发展滞后,制约着经济持续发展。2016年,河源金融产业增加值47.18亿元,占GDP比重只有5.2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珠三角一些发达地区的比重已超过10%。交通运输、物流仓储、通关贸易等基础设施条件也不够完善。目前还没有成型的物流园区。
(三)从与大湾区城市合作的现状看,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
1.在发展理念上,城市发展仍受到各自发展、单打独斗传统路径的束缚。各城市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区域整体利益、长期利益考虑不多。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大湾区城市进一步加强与外围湾区的合作,形成协作与分工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外围湾区通过共享大湾区优质、高效资源,促进自身跨越发展。
2.在发展规划上,河源与大湾区城市的规划方案、项目对接不够紧密。尽管近些年河源加快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步伐,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签订的合作协议,有些缺乏实质性内容。合作规模不大,合作的大项目较少,河源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领域较窄。今后还应该更加主动与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实体项目进行对接,进一步引进、落实大湾区符合河源市经济发展需要的重点企业进驻、重点项目落地。
四、河源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发展对策
(一)坚持政府推动,进一步健全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工作机制
在大湾区规划纲要中,河源没有纳入大湾区规划,但河源因素纳入或可能纳入大湾区发展大盘子的太多了。河源不是大湾区建设的“旁观者”,而应是融入大湾区城市合作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受益者。有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中,以“河源特色”走出河源“融入发展”之路。
1.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对接。当前广东省已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年工作要点》等配套文件。河源也要加快编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相应文件,重点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专项规划,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企业和产品,加快建设融入大湾区的重要平台载体,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分工和对接。
2.深化与大湾区城市党政高层互动合作机制。可以深莞惠(3+2)经济圈为重點,以深莞惠(3+2)五市党政联席会议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深化与深圳、东莞、惠州等大湾区城市的合作,增强党政高层互访机制,特别是与深圳的互访互助。利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机遇,探索建立经常性合作机制,如工业、农业、交通、科教、旅游等重点发展部门与深圳对口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合作重点和合作方式,把整个工作纳入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轨道。
(二)坚持设施配套,进一步优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的环境
1.进一步强化与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优先规划建设快速连接大湾区的“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打造与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全力打造快捷、无缝的交通对接。重点抓好河源通达深圳、河源通达广州的广河客专、赣深客专、深惠城际铁路延伸至河源段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河惠莞高速、河源通用机场和东江航道复航升级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河惠汕、河增等高速公路规划研究前期工作。从而进一步发挥河源的区位优势,加大河源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对泛珠三角、中南等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大湾区先进地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优化办事创业和投资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尤其要用好国家、省里、市里的各项扶持政策,并积极向国家、省里要新政策。如争取省财政加大对河源市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领域支持力度,补齐民生短板,促使河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争取河源符合“一核一带一区”规划的环保、交通、水利和绿色产业等项目纳入省级投资项目库予以重点倾斜支持等。同时,市里也要积极出台各项产业发展扶持,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三)坚持产业对接,进一步提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合作的水平
1.更加重视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对接工作。河源作为外围湾区欠发达城市,要深入研究大湾区产业体系与产业发展方向,提前部署、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及时把握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时机、承接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推进河源实现与大湾区同一产业链、不同价值链的产业分工格局。以环广深产业功能配套圈为引领,强化河源与深圳、广州的产业项目合作,进一步优化河源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实力。同时,重点夯实深河产业共建互通的基础,紧抓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有利机遇,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发展飞地经济,探索在河源划定特定区域设立深圳河源特别合作区。
2.继续扶持壮大河源特色产业。目前河源已经形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空气能等几大主要特色产业。要以产业集群化、区域品牌化的方式继续壮大主导特色产业。尤其要提升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在珠江东岸新兴产业带的功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外溢资源向河源集聚,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集群。还要注重培育河源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接大湾区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一体化”进程中,实现河源产业结构和产业实力双提升。
3.推进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产业园区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重要载体。河源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全省最多的8个省级产业转移园,要加强统筹规划和优化整合各产业园区,提高园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筹推进市高新区、江东新区产业园、源城产业园和东源产业园等四园的联动发展,增强中心城区园区群的竞争力和辐射力。推动其他园区依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特色产业对接规划,明确产业对接项目布局安排,实现各县区、各园区主导产业集聚、特色产业分明、产业功能错位的区域协同发展目标。
(四)坚持生态优先,推动河源成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承载地
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是河源的光荣使命。河源要充分发挥优美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优势,打响万绿湖优质水资源和河源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休闲、现代农业等产业,加快把河源的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携手大湾区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1.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确保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第一,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治理,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为打造世界一流生态环境的大湾区提供一流的生态屏障支撑。
2.开拓康养休闲旅游合作。河源可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与水资源,集中人力物力,打造精品项目。利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巴伐利亚庄园的品牌效应,构建绿色、客家、红色、恐龙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休闲旅游优质服务供给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国际康养休闲旅游城市。同时,加强与惠州、梅州、韶关、汕尾等周边城市合作,设计包装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的旅游项目和线路,鼓励大湾区旅游企业到河源开办旅行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规划和建设。
3.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河源是广东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之一,具有优质粮油、特色水果、蔬菜、茶叶、畜牧水产等产业优势,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前景广阔。要进一步建设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灯塔盆地,并以此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共同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同时积极主动对接大湾区城市特别是紧密对接深圳,加强与大湾区涉农企业合作,建立农产品产销平台和农产品交流合作平台,把河源打造成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参考文献:
[1]曾志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两个河源”建设[N].河源日报,2017-11-24.
[2]杨党校.建设“两个河源”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选择[N].河源日报,2018-04-16.
[3]林惠鹏.打造高质量开放型发展环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N].河源日报,2018-04-23.
[4]万俊.河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正当其时[N].河源日报,2018-04-16.
[5]韦荣.抓住“四个机遇”构建河源现代产业体系[N].河源日报,2018-07-15.
[6]罗杰锋.关于河源全面融入深莞惠都市圈的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8:17.
[7]河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2018年河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9年3月.
(肖小爱、周金腾、刘培明,中共河源市委党校)